海归回国一年的真实感受,你中枪了吗?

2017年10月08日 看英国


今天因病在家休假,申个马甲,闲来无事来华人聊聊回国快一年的感受吧,如果认出来的朋友轻拍。



我是2011年本科毕业去的美国读书,在美东某名校读了个master,在2012年运气很好的找到了知名大企业的工作,做金融行业的,偏risk方面,在美东大城市(非纽约,实在不喜欢NYC),然后就在这个公司呆到2016年中,四年中也尝试过跳槽,但心气有点高,不想去小公司,也不想做更后台的业务,所以就一直在本公司呆着,抽了H1B,朝九晚五,也不太用加班,中间试着换了个部门,想学点新东西,结果发现还是在做各种数据分析,天天就是sas,sql,excel,也学不到什么新的,也从本公司众多的中国人的发展中预感到了自己待下去的发展历程,总之就是觉得一眼看到头,中国人的天花板效应太明显。从2015年底,开始考虑回国的事情,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单位福利也好,养老医疗都没有问题,他们来过美国几次,觉得环境挺好的,但是以后也不愿意移民美国。加上自己的恋情不是很顺利,于是就在去年中裸辞了,玩了几个月,然后回国找工作。



首先是选择回国城市的问题,因为自己出国太久,已经不符合北京的走海归落户的条件,加上之前在美国认识的很多海归的朋友都选择了魔都,于是自己也就选择了上海,落户条件也符合。这一点父母不太高兴,我家是北方二线省会城市,母亲总觉得北京生活上更习惯一些,朋友也多一些。但这点因为在国外漂泊了几年,对我来说无所谓了,到哪都是从零开始。没有朋友没有亲戚也ok,何况魔都还是有不少小伙伴的。


之前在华人上经常混,也知道国内找工作对女性很歧视,和美国完全不能比,多大了,结婚没,有男友没,有孩子没,每个hr和猎头都会问,而且很多时候直接就告诉我,不好意思,这个职位不招女生,这点我在回国前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所以简历中都写了未婚未育,面试的时候还都强调自己没有男友。但找工作中的性别歧视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感到心悸,估计之前在美国完全没有受过这种待遇吧,年龄,私生活,赤裸裸的让你交待(不过大半年过去了,现在也习惯了)。因为自己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写在简历上还是挺能唬人的,再加上一些国内之前的同学refer,最后也拿到了几个offer,最后决定去了一个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业务部门(非银行),做前台业务部门。








下面从不同几个方面讲讲国内工作的感受吧。




01

工作内容:




虽然之前在美国也是做同行业的,但是回国后发现和美国完全不同,别说sas了,我连excel都用不了什么高级功能,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级的数据分析,我每天打开最多的还是word,email。经常有很多文字性工作,这点很折磨我,毕竟出国这么多年,很久都没写过中文的东西了,因所在的组有很多创新业务,所以需要写很多申请的文书,写各种管理制度等,业务刚开始阶段,这些繁琐的文字工作逃不掉。


我已经都差不多忘了sas,sql的用法了。刚开始觉得工作很没成就感,觉得自己有点浪费,现在想想自己当初也太天真,前台业务部门不都是干这些的么,在美国只能做数据分析还不是因为自己不是native speaker。这半年为了业务认识了不少人,出了不少差,也都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不觉得累。就是微信朋友圈已经几乎沦为国内感觉老板很习惯灌鸡汤,没事就开会,然后大道理一堆,就是要改变你的价值观,和他匹配,这点我想吐槽的很多,不说了。





02

同事关系:




这点有点复杂,在美国大家都是其乐融融的感觉,虽然自己早就看穿了美国人的伪善,但是刚回国的时候还是有点shock。刚入职没多久就看到自己老板和部门另一个人大吵起来,当时很多人都在场,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我是totally被shock了,同一个部门的同事,至于吗?后来才渐渐了解到,国内做业务,真的竞争蛮激烈的,别说同行间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就是同公司内部,还有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同一个部门内,各个组都在抢业务。毕竟每个组都背着各自的kpi,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国内在这点上感觉还是蛮赤裸的,毕竟从小都是竞争着上来的,资源真的是有限的。而且我老板本人脾气也很差,和部门内很多人都有过争执,这点我也没办法。


但是说到我和同事的关系,我感觉还是蛮好相处的,自己这半年内同事中已经有几个关系很好的伙伴,工作上有些联系,甚至彼此老板是死对头,但是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哈哈。自己海归这个光环还是有点用,国外直接读书毕业回国的很多,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但是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感觉目前还是蛮吃香,至少过去老东家的名头说出来还可以唬唬人。但估计这点也会渐渐被忽视,我之前在美国做的东西太偏技术太靠后台,在那几年也不知道公司前台是怎么做业务的。我感觉,想海归的话,还是要趁早,等国内把国外那一套全都copy过来了,海归也没什么优势和吸引力了,现在他们完全不懂我在美国做的是什么,我也能稍微吹牛装装B,等以后估计就会被打脸了。



国内流动性也挺大,因为自己是海归,而且性格也比较外向,这半年和部门七八十人都差不多认识了,但是其实这七八十人中也有些同事了很多年因为工作上没有交集,从没打过交道的,我知道后还有点震惊。但实际上国内就是这样,主要看个人吧。想着之前在美国,动不动还组织team building之类的活动,大家都其乐融融。


但这里我想吐槽一点,国内的等级观念,hierarchy,我对这点的感受非常深,之前在美国,组里的同事大家级别有些诧异,但是平时工作内容并没太大差别,都可以互相找着帮忙,和老板啊和大老板虽然工作上级别差距比较大,但是如果外出去bar,我们经常也不太讲职级,但国内这一点完全不同,因为自己有工作经验,所以在目前的组里级别较高,组里刚校招毕业进来的小弟实力很强,有时候我让他给另外的人传个话交待任务之类的,他都勉为其难说还是让我亲自去说,毕竟他级别低,给另外的人布置任务不合适,尽管只是传话。部门里有很多还在读书的实习生,感觉正式员工根本不怎么正眼看实习生,实习生干着各种打杂的活,还不受待见,唉,谁让国内人力便宜呢。


之前在美国,我们的实习生几乎和正式员工没区别,各种活动都带着,走了还欢送。感觉部门里很多人会诧异我为什么和实习生关系那么好吧。。。。很多例子数不胜数,感觉等级观念真的太强了,我在这方面还犯过弱智错误,唉,现在也慢慢习惯了。











03

竞争关系:




这点本来自己从小一路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申请出国,再找工作,应该深有体会,但是之前没有在国内工作过,这一点没有经验。感觉国内做业务的难度是多元化的,就是各种利害关系大家都赤裸裸的放在台面上来对着干。自己在美国的环境还是太单纯了,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知足,这点在国内会被赤裸裸的打脸。


因为自己所在的组有很多创新业务,所以这大半年申请了不少资格,这点我之前在美国完全没有经验,毕竟业务早就固化,每个人的职责都很清楚。在国内就是一个完全新的领域,我们做业务,首先要经过公司内部风控部,合规部,法律部的审批,虽然这些部门的人奖金没有我们多,但是权利太大了,我们在他们面前还是求爷爷告奶奶,求着他们批准我们做业务,拿到公司内部授权后还要向外部监管机构申请资格,这点主要是我老板出面,经常跑北京那几家监管机构,搞好关系。之后开展业务,涉及到业务流程,还要和中后台,例如计财部,营运中心,清算部打交道,这方面真的是最难的一块,因为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让自己在业务中的权利尽可能的大,协调各部门真的是难中之难啊。真不知道美国金融业务发展初期真的也有这么复杂的流程么?  



之前在美国,每个人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很清楚,完全不会在这些划分上有过歧义,可能自己还是太年轻吧,没有看到美国内斗的本质。在国内渐渐体会到资源有限,政策什么都是渐渐收紧的,买房啊,买车啊。在美国没有这种感觉,在国内体会非常明显,感觉坑都是有限的,做金融的,国内很多都靠牌照,多一个牌照就是多一个资源,这点和我在美国工作感觉完全不同。国内用实习生真的好廉价,我招一个实习生岗位,无薪的,只管午饭,这都收到3,4百份简历,由于公司名气大平台好,都是名校的。自己在招实习生上有了点小小的权利,还是小窃喜的。











04

生活上:




工作上完全不是过去的朝九晚五了,业务部门加班很正常,不过自由度也大,我才来大半年,早上还是乖乖按时打卡,但是感觉部门内部站稳脚跟的人根本无视考勤,早上迟到,下午早退很正常,毕竟要经常出去见客户,经常出差这些。希望自己再稳定一下也可以自由度大一些吧,毕竟早高峰的上海地铁2号线太恐怖了。现在完全不想去人多的地方。


吃饭什么的很方便,这点我得坦白我占了不少小便宜,公司报销不严,加上自己平时约朋友吃饭也多是同业,很多时候开张发票也就报销了,私下报几张和工作无关的也没人查,而且大家也都这么干。这大半年工作上应酬,同业交流也去了不少上海高档的吃饭地方了,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吧。平时叫外卖也很方便,饿了么,还各种促销、红包,公司食堂虽然口味一般,但是价格太便宜,早饭2,3块钱,中晚饭10块钱之内。在陆家嘴这种地方简直是业界良心,就是食堂人有点多,排队时间略长,这点不太爽。



我现在租房住,地铁站附近,上下班也方便,周末还有朋友约个下午茶啊德州扑克之类的,这点真的比美国方便多了,上海的下午茶各种逼格都有,这点魔都实在当之无愧的no.1,玩棋牌的各种场所环境也很好,还有自助餐,可以玩一天。


回国后发现一点很明显,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之前在美国,朝九晚五,下班后完全不用想工作,但在国内,尤其做金融,需要和同业交流太多,我早就习惯老板各种时间都会给你打电话,然后各种吃饭也都是交流业务了,魔都吃饭不怎么需要喝酒,大家也都挺文明,听说帝都喝酒喝得挺凶,这点看来还是魔都好。今天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中间还接了几个电话问工作上的事情,也习惯了。变态的想想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嘛。微信已经基本不发朋友圈了,都是平时的同业,很多时候加了个微信也没什么后续交流。


国内工作上人情味这一点variance很大,刚才也说了我老板公开和别人撕逼的事情,但是还有很多暖心的地方,逢年过节公司就会发各种福利,春节发个红包,端午节发个粽子,还有各种动不动发点水果,夏天有个降温费,发点电影票之类的,工作上的同行有时候也会送各种吃的过来,谁让金融圈都是一个跪一个呢。


国内假期我觉得比美国多,但是年假少,我只有7天,但是很多时候感觉逢年过节提前走个一两天,晚回来一两天也不用占年假,可以通融的地方很多。出国旅游太方便,很多人三天小长假去个日本啊东南亚啊。



我也渐渐体会到了国内歧视女性的原因,其实说句过分的话,我觉得国内女性自己有很大原因,国内女生一怀孕,就各种请假,人力还不能把你怎么样,这样哪个老板会喜欢,国内现在对小孩的重视程度让我觉得都夸张,感觉很多女性有了孩子也就渐渐放弃事业了,所以很多跳槽走的是男生,留下来混日子的是女生,所以用人单位越来越不喜欢招女生了,这点我更倾向于谴责国内的保护制度。个人观点哈。



其实现在回头看看,我为什么要回国,我觉得我自己也不是事业心很强的女生,也并没有想做女强人,我只是不太想要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这种估计国内更适合,不用担心H1B,不用熬绿卡,我目前还没有想在魔都买房的事情,这个估计压力会很大,但是这个还是交给男生去操心吧,哈哈。至于待遇方面,以我了解,金融行业看奖金,这边底薪比不了美国,但是奖金发起来真的有时候高的离谱,以我有限的了解,我所在的行业,bonus最低是base的100%吧,所以每个月工资可以当零花钱,奖金才是买房的源泉。所以国内收入波动很大,完全不能看base。


现在觉得如果铁了心要回国,还是早回,国内坑有限,早回来就是抢占资源,那些什么有几年国外工作经验再回来,感觉越来越没有优势了,国内发展速度比国外快得多得多,在国内半年学到的东西比国外1-2年学的都多,主要是视野广了,接触的人多了,学的途径也多了,美国的工作很多感觉是温水煮青蛙,没有危机感,国内的话就是赶着你学习新东西,周围竞争意识强,现在回来和小年轻竞争真的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觉得想回来的姐妹还是早点回来为好,越混到最后越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了。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一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