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刚追思会 社区要人及中领馆代表出席,中国公安部门送花圈

2015年06月02日 加拿大亚太移民中心




加拿大卑诗西温豪宅碎尸案中死者苑刚的追思会昨日於列治文举行,有约200名亲友前来致意,苑刚的胞弟苑强则做为家属代表致词。灵堂内的逾百花圈来自各界,其中甚至有中国公安部门署名的花圈。有全程参加追思会的宾客透露,追思会以佛教形式进行,苑刚胞弟苑强致词时数度饮泣,台下亲友忆及苑刚往事也哽咽落泪,整个追思会场面庄严肃穆。

约200名苑刚亲友昨日一早便前往列治文殡仪馆,参加苑刚的追思会。参加追思会的人不乏当地知名人士,包括侨界领袖、现任市议员、争取国会议员提名的候选人等。殡仪馆停车场内也是名车云集,包括劳斯莱斯、宾利(Bentley)、路虎(Range Rover)等高档汽车。

亲友在灵堂外的接待处登记姓名,家属则随即送上一封「吉仪」,内有象徵「节哀顺变」的糖果,以及象徵答谢的一元硬币。

灵堂排列逾百个花圈

苑刚的灵堂内放满逾百个亲友致赠的白花圈,整齐排列在灵堂3面墙前。苑刚的遗照放在灵堂正中央,遗照下方则有方形的骨灰坛,以及苹果、橙等水果,依足中国古礼。

摆放在灵堂中央的花圈中,不乏当地知名侨团及知名人士。花圈中还包括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北京公安局、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侨务组等单位。亲友中也有一名年幼女童坐在前排,现场消息则称是苑刚的女儿。

佛教形式进行追思会

一名全程参与追思会的宾客向本报表示,虽然灵堂为西式教堂,但因为苑刚生前笃信佛教,因此追思会全程以佛教形式进行。主办单位请来逾20名慈济志工主持仪式,在家属献花後全体起立双手合十,并且为苑刚敲钟,场面庄严肃穆。

苑刚的胞弟苑强昨日带同爱妻及孩子出席追思会,神情非常悲痛。他在致词时称兄长也是新移民,来到温哥华人生地不熟,但却交到这麽多好朋友,因此感谢在场亲友对兄长生前的帮助。

苑强在致词时也忆及与胞兄过往的生活,一度悲从中来,音量愈来愈小,随即哽咽至无法言语。短短数分钟的致词中,苑强数度饮泣,也让全场亲友眼眶湿润。

随後3名苑刚生前的男性好友,也上前讲述苑刚生前的点滴。他们皆称苑刚生前是个慷慨大方又热心的人,对朋友也非常仗义。当说到苑刚生前的往事之时,台下许多亲友也纷纷拭泪。

这名参与追思会的宾客强调,过程中完全没有人提及被警方指控杀害苑刚的赵利(Li Zhao,译音)及其家人,也未有谈到案情,赵家更没有代表前来致意。不过,两名亲友在致词时,则分别强调,希望苑刚能「沉冤得雪」。

仪式结束後,参与追思会的亲友则移至列治文一间海鲜酒家吃「解秽酒」。苑刚的骨灰将由亲属带回中国下葬,当地则不会有任何其他仪式,但会在北京举办另一场追悼会。

遗愿 成立教育基金会


据悉,华联会及苑强已成立“苑刚教育基金会”(Yuan Gang 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以帮助卑省需要财务帮助的学生。华联会发言人表示,苑刚生前多次为狮子会、卑省儿童医院等机构捐款,设立此基金会是根据他的生前愿望而设,且奖学金颁给对象并不局限于华裔,目的是为下一代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为社区作出一定贡献。他并指基金会的目标是筹到100万,资金主要靠苑刚的亲朋好友捐助,同时也欢迎外界共同支持。

苑刚的弟弟苑强早前已聘请律师入禀最高法院要求取得苑刚遗产的管理权。他仅获得半年的签证。华联会发言人表示,苑强会根据案情的需要申请续签延长逗留时间,华联会则会继续为其家属提供帮助及协调工作,以及关注司法进展,希望得到应有审判。同时,他们也会再具体讨论,如何为苑刚“讨回公道”。

锲而不舍 只为满足公众知情权


对一宗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新闻,记者自然是要尽本职给公众更多的知情权。所以,苑刚追思会当天,和治丧委员会差不多时间,甚至提早抵达殡仪馆的人就是勤力的记者。

追思会开始时间为早上十时,当记者九时半,抵达殡仪馆时,即时遭被工作人员拦下询问是死者亲友或媒体,如实回答后,工作人员请记者离开,并说:“你不能进入这里。”

追思会不对媒体开放,沮丧的记者只好拿着“长炮”在馆外观望,希望能拍到些什么。陆陆续续,其他被挡媒体,包括电视台都汇集一起讨论追思会。后又有几位媒体同行加入,原来他们到得更早,也一度混进入大堂,不过最后还是被“请出”。

殡仪馆停车场满是豪车,这无疑引起了记者们强烈兴趣,可就在大家拿出相机、站在属于公共场所的大街上拍摄时,工作人员跑过来严正申明:“不许朝殡仪馆、包括停车场拍照,否则我将叫警察!”


虽然在公众场所拍摄是记者们的权利,但“安分守已”的记者们还是默默地收好了相机。 加拿大 51网

追思会结束后,出席者陆续开车离开。有记者打听到他们会去一间饭店吃饭,迅速发车跟随,发挥挖掘新闻到底的精神,希望能找到某个出席者,打听追思会详情。


然 而当记者赶到饭店时,来宾们多已进入封闭式包厢。有眼尖的记者发现一位治丧委员会成员,请他做了简单访问,总算了解了部分情况。但包厢里面是否有更“重 要”的人士可以采访的呢?记者们决定守候。就这样等到里面用完餐,来宾们陆续走出包厢,记者们失望地发现,社区知名人士并无参与午宴。扑了个空,只好找了 几位来宾,了解一些花边。


这就是记者的工作,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时候寥寥数百字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而且必须更加努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