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别让孩子成为香蕉人 中西夹缝中孤独地生存

2015年10月29日 今日阿德莱德


别让孩子成为香蕉人中西夹缝中孤独地生存

什么是香蕉人?

香蕉人,出于英文单词 Banana

顾形思义,黄皮白心,长着华人的脸孔,生活与文化传承彻底西化的人,这种不会看、写、说中文,不理解中华文化和传统。具体点的说就是长着华人脸孔的“洋人”,实际上又不被归为洋人的一种特殊人群。


生长在美国、欧洲、澳洲的华裔后代身处两个世界碰撞交融的叠加地带。出了家门是扑面而来的西方世界,成长于此深受浸染;回家却又是父辈耳濡目染的神秘中国,隔靴搔痒终觉疏离。在家里,有文化和年代的隔膜;在外面,有文化和种族的隔膜。

对于很多从小生长在西方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来说,除了中餐,中华文化既神秘又陌生。

香蕉人,你过得还好吗?

“香蕉人”的思维与生活习惯与他们的父母都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是完全西方的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和西方人全无二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础,而这显然是其父母----拥有中式传统思维方式的第一代移民所不能接受的。


在他们看来,父母的品位是老旧而落伍的。


“香蕉人”看不惯父母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们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的价值选择。不仅是思维习惯,“香蕉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完全西化的。

“香蕉人”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

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由于中国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但在西方人的眼中,“香蕉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香蕉人”渐渐就体会到孤独——找不到归宿的孤独。


生长在海外的华裔后代身处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叠加地带。处在夹缝之中,有时并不好受。

也有移民带子女回国游览名胜古迹,可因为语言的陌生,他们不由自主地排斥着自己的原生环境。他们想兼容中西的文化,可惜没有从小接受正规的中文背景的教育,长大后发现中文和中国文化太难太难了。于是,他们努力去弥补从小缺失的原生文化。

然而,并非每个“香蕉人”都能在挣扎之后拨开云雾见天日。有华裔二代移民在美国军队服役,受到其他士兵排挤,他们经常用夸张的亚洲语言口音大声喊他的英文名。最后,华裔士兵由于压力自杀。

香蕉人的自我重审

旅美女作家查可欣这样描述自己的身份:“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是一个矛盾,年轻的时候我很挣扎,因为别人看到的你永远不是你认为的你自己。经历很多后才能舒服地面对自己。”

为了减少和家人的隔膜,为了寻求文化认同的渴望,为了在充满变数的未来竞争中胜出,许多“香蕉人”在成年时开始满怀热情地补起中文来,海外成人中文班中,成员最多的往往就是“香蕉人”。尽管这样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真正的中国远比他们在“中文补习”中所了解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但这样的改变还是带来了很多惊喜。


美国AbC王力宏在访谈中表示,“我的文化就是我的骄傲”,他说自己已经从“香蕉人“蜕变成一个“芒果人”。他写了一首《华人万岁》,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表明“芒果人”已经知道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摆脱“夹缝”的尴尬。

文化的问题也许不能操之过急。但如果海外的华裔孩子可以接受到好的汉语教育,这将是我给他们的一把钥匙。有一天,当我们给他们种下的“中文之根”发芽时,那把钥匙可以帮助他们开启整个世界。

另:可以参考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4/09-26/6634979.shtml

新经典简介
新经典中文教育是专门针对澳洲华裔家庭的精品中文培训,为3至15岁的少年儿童提供中文背景全面教育一站式服务。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程度、不同性格的孩子量身定做,致力于培养、提高孩子的规范汉语水平、文化底蕴修养和口才演讲能力。



海外教育面临的难题

中国家庭的孩子,出生或长成在澳洲。夹击在原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且很可能两种文化都get不到。我们有时会面临这些问题,比如孩子用英文回应父母的中文,无法和祖父母沟通相处,不服管的儿童时期,叛逆的青春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


东方式的“管教”,西方式的“自由”,很多年轻爸爸妈妈的焦虑正在于此,一支手背着准备放行,一支手却又牢牢攥住,不能撒手。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行为既增加了自身的焦虑,反映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创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也学习国学也背诵经典,但是孩子们不会痛苦和抗拒。我们不会让孩子有口无心的集体读儿歌,而是独到讲解,启发孩子们去思考,思考后去进步,从中获得成就感。我们可以打开孩子的心,让他们真正理解经典的智慧,并把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们的授课理念:培养华语精英,更培育文化贵族。老师们强烈的使命感和真诚的心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帮助他们认字、认知、认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新经典不仅仅是“教中文、国学、文化”,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心智成熟、优秀懂事以及未来的大格局。

系统的教学方案

1.课程模式:横向以听-说-读-写的训练方式,纵向根据孩子的中文程度和成熟度分为汉字基础认字拼写读写→国学文化常识与经典→名著解析与口才演讲。


课程骨架固定,但内容随着孩子们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心性的变化而变化。集中西文化之长的教材和授课方式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够捕捉到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不错过每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美好瞬间。


2.授课方式:老师和家长一对一咨询→确认需求→程度评估→制定计划→教学与及时反馈→测试与汇报

科学的课程设计

针对各个年龄段不同中文程度开设【中文启蒙班】【规范基础班】【文化提升班】【才智修为班】


课程由浅入深:兴趣识字课\故事启智课\儿歌诵读课\拼音规范课\经典吟诵课\看图说话课\成语启智课\名篇赏析课\阅读分析课\创意写作课\表达讲演课\历史品评课\韬略兵法课\诗词品鉴课\哲理美学课\演讲口才\礼仪修为课。


初级班互动课程,让孩子正规接触并汉语言并爱上中文,逐步养成一定的听说能力。


因材施教的深度精品课程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孩子会有足够信心当众演讲,可以和家人有较为深度的交流。让孩子有文化底蕴,明事理、有情怀和智慧。

国内深厚的学术、传媒背景
教育顾问

刘煜炎博士

目前现任康福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北京)中心董事长、宁波大学Z.J.J.C.A-Level中心校长,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北京尚丽(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是中国目前资深国际AP/A-Level/Sat/TOEFL等英美国际课程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是国内最早提倡并亲自实践剑桥“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杰出民办教育家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科技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宁大A-level中心学术校长

剑桥大学国际教育考试中心主任

语言顾问
阿丘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任《社会记录》节目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人物新周刊》、《天天故事汇》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风云频道商务访谈《奋斗》主持人

王涛
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首席播音员,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担任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教师朗诵语言培训辅导教师
多次受邀担任“沪、港、澳、台青少年朗诵大赛”评委
多次受邀担任“全国故事大王比赛”评委;
合作机构


诵苑语言艺术培训中心

上海浦东诵苑语言艺术培训中心是上海市第一家专业汉语口语培训机构,由原上海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刘剑先生和众多语言学者、表演艺术家、播音员、主持人共同发起创立。“诵苑语言艺术培训中心”致力于汉语语言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准确独特的定位、科学系统的教材、专业权威的教师和全面优质的资源。

新经典颠覆以往讲座的传统形式

将国学、哲学、心理学与家庭教育融会贯通

多角度把握孩子成长的身心特点,深刻认识孩子所处的现实环境,明确我们的教育方向

阿德莱德最专业的教育精品讲座就在11月!敬请期待!

本次讲座就澳洲华裔孩子教育所面对的特殊现状和未来,将给出最有效的建议。公益讲座,限定人数,长按二维码,预定报名位置。
电话:0450565129

邮箱:[email protected]

报名咨询号二维码

推广



推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