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人望望舌:望舌技巧与方法

2016年05月13日 旅美华裔信息直通车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掌握一些“看舌头”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你及早发现身体的疾病。

 


  “来,让我看看你的舌头。”相信很多患者到医院看中医都曾做过“伸舌头”这个“规定动作”。


  实际上,“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


  因为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

  人体内脏若有病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

  因此,学会看舌头,可以帮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正常人的舌体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富有生气,舌体表面还铺有一层薄薄的舌苔,呈白色,干湿适度。


  舌底血管脉络粗细度适中且平滑,长度不超舌底1/2。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

  中医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观察舌头应该从舌质、舌苔、舌蕾以及舌底的血管经络等几方面进行。


  其中,舌质包括了舌头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度、软硬度以及表面裂纹情况。


  舌苔包括了颜色、润泽度、厚薄度以及是否有苔斑。


  舌底血管脉络主要从长短粗细进行观察。


  舌蕾则主要要看大小以及颜色。

  观察舌态时一定要定心静气,最好选择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首先要面对光线,使得光线可以直射口中,以免影响了对舌质和舌苔色彩的辨认。


  伸出舌头的时候也要注意,应该缓慢伸出,不宜太快太紧张,伸出后放在嘴唇边上,尽量放松。


  注意舌头伸出时的形态其实也是对舌态的观察。


  伸舌也有学问,一定要在光线充足下进行。


  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使舌体充分暴露。


  不要轻易刮舌苔,那样容易看不清真实的舌苔。


  望舌也有顺序,一般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 “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就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学会了舌诊的基本方法,就可以尝试着给家人望望舌、看看病了。

  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舌象:

  宝宝如果舌苔白厚,往往是饮食不节或消化不良的征兆。


  此时可给孩子服用小儿化食丸、小儿启脾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进行开胃。


  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肥胖的父母,如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这多为中风的先兆,由脑缺血引起。


  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带老人去医院就诊。


  患有高血压或痔疮的病人,常常出现黄而干燥的舌苔,伴有大便秘结不通。


  这时应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如麻仁润肠丸,也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使大便保持通畅。


  感冒发烧后期,舌苔少、舌色深红,这是热邪伤阴所致,此时可服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药调理。


  更年期的妇女,如果舌头两侧多见有淤血点,并伴有情绪急躁,这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色素沉淀所引起的。


  这时可以服用一些舒肝理气的中药,如舒肝散、逍遥丸等,可较快取得疗效。

  望舌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注意一些问题,兹分述如下:

  伸舌姿势:望舌时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


  口要尽量张开,伸舌要自然放松,毫不用力,舌面应平展舒张,舌尖自然垂向下唇。


  顺序:望舌应循一定顺序进行,一般先看舌苔,后看舌质,按舌尖、舌边、舌中、舌根的顺序进行。


  光线:望舌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


  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


  饮食:饮食对舌象影响也很大;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


  由于咀嚼食物反复磨擦,可使厚苔转薄;刚刚饮水,则使舌面湿润;过冷、过热的饮食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变。


  此外,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出现假象,称为“染苔”。


  这些都是因外界干扰导致的一时性虚假舌质或舌苔,与患者就诊时的病变并无直接联系,不能反应病变的本质。


  因此,临床遇到舌的苔质与病情不符,或舌苔突然发生变化时,应注意询问患者近期尤其是就诊前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服药等情况。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因此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时,还应同时分析舌质和舌苔的相互关系。


  一般认为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当然也包括邪气的性质。


  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也包括胃气之存亡。


  从二者的联系而言,必须合参才认识全面,无论二者单独变化还是同时变化,都应综合诊察。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变化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各自主病的综合。


  如里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而干;里虚寒证多舌淡苔白而润。

  这是学习舌诊的执简驭繁的要领,但是也有二者变化不一致的时候,故更需四诊合参,综合评判。


  如苔白虽主寒主湿,但若红绛舌兼白干苔,则属燥热伤津,由于燥气化火迅速,苔色尚未转黄,便已入营;


  再如白厚积粉苔,亦主邪热炽盛,并不主寒;


  灰黑苔可属热证,亦可属寒证,须结合舌质润燥来辨。


  有时二者主病是矛盾的,但亦需合看。


  如红绛色白滑腻苔,在外感属营分有热,气分有湿;


  在内伤为阴虚火旺,又有痰浊食积。


  可见学习时可分别掌握,运用时必综合诊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