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多伦多的酸甜苦辣:我生活在异乡的纪录片!

2016年05月13日 加拿大移民家园


掌握第一手移民资讯,尽在 ◤加拿大移民家园◢



从2009年7月3日完成移民体检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在家园网记录移民征途中的点点滴滴;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用文字来帮我们记录人生中的片段、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用音乐来帮我们回忆旅途中的场景;真的时间飞逝,到今天2012年9月16日,已经登陆多伦多2年多了,从开篇的移民回忆录到现在的:移民,生活在他乡,同时也憧憬着何时才有信心写下后篇;


偶尔的机会发现了移民家园,考虑着是否将“家园”大转移;有人问我为何不在新浪博客?我想,移民毕竟不是一个社会大群体的普片现象,只是一个小范围内的想法;移民征途中的总总辛、酸、苦、辣;犹疑、焦虑、等待、彷徨、欣喜等等都不是一个非移民人所能体会的,这些种种也只有真正进入到移民生活的人才能体味;“家园”应该是我们很好的情绪宣泄地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从2006年8月递交申请,直到现在登陆后的整整2年,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条路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去如此辛勤的努力奋斗、执着的苦苦等待、义无反顾的离开、如履薄冰的重新建立,前篇是回首移民路,中篇将会是移民生活点滴。还没有正式的掀开中篇,却已经希望着未来的若干年后,能够毫无悔意的写下荡气回肠的结束篇

移民,生活在他乡

移民前在医疗系统摸爬滚打的10年,让我觉得我的中篇应该是从医疗入手,才是会是一个很好的转接

中加两国的医疗体制(题目有点大,切勿拍砖)

80%以上的移民是冲着加拿大“传说”中很好的福利而来的,吃五谷杂粮,最为担惊受怕的就是生老病死;中国的医疗体制成为了80%老百姓诟病的话题:就医难,就医贵,医疗质量无法保证,天价药费,医德挑战着老百姓的忍耐底线也同时挑衅着管理者的道德底线;有人说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唯有选择离开,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寻求更为完善的保障体系,那么加拿大的医疗保障究竟如何?

加拿大一共有10个省份和3个自治区,每个省份的医疗保障各不相同,以华人去的比较多的地方来说有温哥华的“太阳计划”和多伦多的“OHIP”计划,我登陆的地方是多伦多,因此以下说的就是OHIP计划;




当每个新移民登陆的时候,所有需要申请的各类证件中很重要的就是OHIP。OHIP从递交申请到拿到卡享受保障的时间是3个月,也就是说在前3个月中所遇到医疗问题都需要自掏腰包;这里有两个处理办法:第一、前来短登的,可以在第一次登陆的时候申请;那么在你再次回来的时候OHIP就已经生效了;第二、如果第一次就选择长登而又害怕在前3个月出现意外或者健康问题的,就可以先买一份旅游保险一般保费以天计算,看你所需要保额的大小,我觉得$3/天就已经完全可以了,买90天就可以了。

而在申请OHIP的时候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按照安省的规定,只有定居在安省的居民才能享受OHIP,也就是说在递交申请表的时候需要一个注有你居住地址的官方文件,该类证件包括:驾照、学生证、银行账单、公用事业账单等;刚登陆的新移民是没有这些文件的;银行账单也需要在账户开设后一个月才能寄到家中,那么想要尽快享受医疗保障怎么办呢?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申请驾照;安神驾照分为G1\G2\G,G1也就是做一个笔试,而且只要PASS,当场就能给你一张零时驾照----一张纸,这张纸上就会有你的居住地址,然后就拿着这份官方的文件去申请你的OHIP吧!

那么OHIP到底有何“魅力”呢?




先从就医流程上来说,加拿大的医院分为门诊病房和急诊;其中门诊和病房并不是像在国内一样,挂个号就能进的,门诊和病房是需要家庭医生或者专科医生转诊才能就医;如果遇到突发急诊就可以去医院的急诊部就诊了;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认真的想要搞明白什么样的症状才能达到急诊的要求(呵呵,有些职业病),后来发现如果让你在急症室也要等候4个小时的时候,你就会非常自觉地的尽量避免去急诊室了!有一个朋友由于流产,肚子剧痛实在无法忍受,而去了急诊室,就是如此的紧急状况,也愣是在急症室“被”观察了4个多小时,这个期间就只有一个护士过来确定各项生命指证没有问题,然后就挂了生理盐水,4个小时候才算是见到了医生;就如此的“效率”其实也从根本上筛选掉了一些无需急诊的病人,比如发高烧、胃痛、肌肉拉伤、呕吐等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真的轮上你看病了,医生的态度绝对堪比“天使”,让你一肚子的怨气不好意思发作;首先会一再安慰你,你生命没有问题,像我那位流产的朋友,专科医生甚至会安抚说这绝对是一次意外,对下一次的再次怀孕没有任何的影响,还询问是否需要相关的心理辅导;让你受宠若惊;而家庭医生是处理一般头痛脑热的全科医生,需要约诊;如果你是发高烧需要就医的话,当天可以看到医生的可能性是20%,第一这里的医生认为,高热的病人最需要的就是水和休息;感冒发烧是不需要就诊的,这里的抗生素也是非常难求的,一度我认为比(敏感词被屏蔽)还难求;你可能会在大街上找到卖(敏感词被屏蔽)的,但是你绝对找不到有人愿意没有处方卖给你抗生素的;这让我们这些从小吃着先锋4号一直长到吃头孢克洛的人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可是就是如此的医疗节奏之下,反而能够坦然面对一些小麻烦而不再是兴师动众的盲目求药;到了加拿大两年,见家庭医生真的是屈指可数,不足3次;




接下来就是人人都非常关心的医疗费用问题;

众所周知,加拿大是公费医疗体制,有了OHIP卡意味着从你踏入医院或者踏入家庭医生的诊所之后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由安省政府支付:就诊费(挂号费)、检查费、材料费、人工费、器械费、手术费、药费、病房费等都由政府支付,你只需要将你的OHIP交给护士就可以了;无论是由于疾病需要手术、怀孕生孩子还是重大疾病:心脏搭桥、器官移植等所有发生的费用都由政府负担;还曾听到一位朋友说起他朋友的亲身经历:住院期间看到一个由小镇到多伦多儿童医院就诊的白血病病童,问他怎么到这里的,孩子的父亲说医院派了直升机送到这里的,并且由于孩子需要父亲的陪伴,医院还支付了父亲的一日三餐和交通费;可以想象,如果是在国内,家里有个白血病的孩子将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打击和经济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医院会严格控制你的住院天数,一般剖腹产的产妇在医院住院不会超过72小时;甚至有些癌症早期的患者,在手术当天就会要求你出院;可以这样理解,医院只给真正迫切需要全天观察的病人提供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走出医院或者家庭医生诊所后所发生的药费,将完全由自己承担,包含处方费。有些慢性病如中风出院后仍然需要护士上门服务所发生的诊疗费将完全由自己承担;付费有三种方式:第一、一般正规的公司会有团体保险,如果有,那么将由公司所投保的保险公司付80-90%,自付10-20%不等(视保险的不同而不等);第二、个人有买医疗保险也将由保险公司付、第三、完全自费;加拿大的药费相对于国内的药费来说,因为有1:7的汇率在而显得比较的贵,一般一合抗生素大约是$20左右;

有两个比较特殊的项目是OHIP所不包含的:牙医和眼科,这两个专科的治疗费基本完全自费,除非有前面所说到的两类保险;口腔科的一切治疗:根管基本是$500左右一颗、牙套则需要$500或以上不等;眼科的检查、验光则需要$80左右一次,特别是隐形眼镜更是需要有眼科医生的证明和验光诊断书才能配到;当然随着多伦多华人越来越多,一些华人积聚的MALL比如太古、锦绣中华等处都有无需眼科医师证明就能买到隐形眼镜,但是相应的是你的权益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在预防医学方面,OHIP提供了每年一次的全身体格检查、疫苗的免费接种包含了流感疫苗等、在政府的图书馆有些健康教育的讲座提供;

在加拿大的整整两年,对医疗体制的感受就如同对这个国家的感受:有些简单、有些直接,有时候让人着急,但是当你有真实需求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个踏踏实实的安全感;至少对于我来说,以往的职业经历中看到的老人、平民百姓在发生重大健康问题的时候还要承受没有能力看病的心酸、那种爱莫能助、那种无措在这里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喜欢锦上添花,但是更应该感谢那些雪中送炭,能让我们踏实、安心、生活。






相信每一个新移民出发前都是带着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对新生活的不安;满怀里揣着的是积累的资料,当然还有一颗准备迎接挑战和困难的奋斗之心踏上这段无法预知的新旅程;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说:不介意放低姿态、不介意从头再来、空杯心态重新开始;但是当人生画卷真的需要在而立之年重新来过时,我们是否真能坦然面对“重新再来”的意义?

关于工作

我是从医出生,因为想要为今后的移民生活做准备,在递资料的时候就将职位从医生转到了医疗资产管理的角色,为的是想要将来能有很好的转接;因为知道如果要我重新从医科大学修起,漫漫长路不能确保自己能够熬下来,心想凭借加拿大的MBA文凭应该能够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吧,但是现实情况还是和我想的有所出入

LICENSE
登陆后发现这里的工作市场其实学历倒也不是最为主要的,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准入证:执牌上岗;大到医生、律师,小到割草、装修都需要有牌照,没有牌照寸行难入;金融行业的CSC、CFP、CFA、CGA、LLQP都是需要的敲门砖,可能有些人看到一些文章说无需LICENSE也能找到专业工作,我觉得只有两种人:第一、有非常过硬的运气;第二、在加拿大至少有3-4年的其他工作经验;不然这些牌照还是必须的,特别是针对新移民;如何才能证明你对着这个全新的体系、体制、文化、国家有所了解?只有你所受到的当地的教育才能够证明



LANGUAGE
另一个问题还是在于:语言;
虽然通过了MBA的论文以及答辩,但是单词使用和表达能力和当地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这里面试流程一般是:电话面试、人事面试、部门面试和最终大老板的面试;如何通过第一轮的电话面试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因为有了表情、肢体、眼神的交流可以让沟通更为有效;但是到了电话面试,由于看不到那些情绪表达,单纯依靠语言沟通,就让我们的弱项变成了巨大的“龙门”,难以逾越;另一个令人头痛的是:口音,不仅仅是我们的口音,而且还有电话那头说话人的口音;往往大公司会先将电话面试委托给一些专业的面试机构,那些机构里的雇员职责就是每天打电话做面试(CALL CENTER)。可想而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问题都是每天重复的工作,往往语速和吐字会非常的快,如果英语是母语的人再混沌的吐字都能听个明白,而对于我们来说,紧张的心情和因为是第二语言,让人感觉头痛,更何况很多CALL CENTER的人都是来自于印度或者黑人(这里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这些人的口音相对于本地人来说非常的重;听得模模糊糊当然回答起来也就会结结巴巴;一旦结巴更加就乱了方寸没了自信;电话面试基本的内容:第一、根据你的简历,做一个基本的信息核实、第二,依据你的简历追问你几个问题;例如:在简历上写以前你的职位是一个TEAM LEADER,那么可能他会追问你,在以前的工作中你是如何协调团队工作的,并用一个SMALL story来说明;



我不知道国内近几年的面试进行得如何,但是于我,这种面试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来没有参加过面试;国内的医科大学都是国家培养,毕业后直接归属于当地卫生局统一分配;参加工作后就没有挪过窝,唯一有的类似面试机会也就是论文答辩,但那种都是学术型的;因此从刚开始兴奋于有猎头主动联系到后来看到电话都有点害怕了。从第一次为了一次电话面试足足准备了40多张小卡片铺满整张书桌,到后来对电话面试有了点游刃有余的感觉,甚至在繁杂的超市也能有信心做电话面试,也有自信要求对方说慢点说清楚点之间经历了不下10多次的PHONE INTERVIEW;也就是说我可能整整浪费了10多次的就业机会,想想都会埋怨自己的不争气!但是又能如何?总是安慰自己,我就是一个缺心眼的傻孩子,一路奔一路跌,若干年后跌得皮厚肉钝了也就练就了一身武艺;

后来渐渐有了面对面的面试机会,其实面试的前3分钟,面试官已经有了40%的决定,等到他和你沟通后的10分钟,决定已经基本MAKE了;很少有人能有在最后10分钟内翻牌的能力,至少我没有;面试的时候会就你的简历做一个升入的了解和探讨;往往就某一个公司兴趣点和需求点做一个非常深入的发掘;例如:做市场的,在过去为公司拓展了多少新客人、做销售的,过去为公司挣了多少钱、做管理的,为公司节约了多少COST,增加了多少盈利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以数字说话;到了第三轮部门面试,面试重点将会就招聘岗位的职责做一个介绍和讨论,这一轮面试中基本是你的直接领导和你面对面谈话了,更多的是要测试你的性格和能力能否和现有的团队做一个很好的配合和融入,任何团队都不想接受一个非常奇怪的个体;很多时候一般比较大的公司会在这个阶段做一个角色扮演:比如你应聘的是管理层,那么现在你的TEAM里有些分歧并由此DELAY了整个项目的进度,你该如何处理;做市场的或许就是面对一个非常刁难的客人做一个简短的PRESENTATION等等;你想想,对于英语是第二语言的我们是否能够顶得住这些高强度的“刁难”而不乱阵脚的?如果是母语的话还有发挥的余地,但是对于一个初来驾到者,仅仅是协调能力就是一个大问题:文化不同,当然侧重点也会不同;
一般一个岗位参加部门面试的会有3个面试者,在这三个当中会留下两个,进入下一轮的 BOARD DIRECTOR的面试;在这之前大公司还会有一轮机器面试:性格测定;我参加的两次都是需要在40分钟完成300题的选择题,都是没有对错,只是依凭直觉去选择你的答案;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会意识到它想要测什么,于是会有意识的回避掉对自己不利的选项,但是到后来就会发现就某一个人性点,会反反复复用不同的方式提问,你能COVER一次不能COVER两次,而且你也回不到前面去修改或者看你的答案了;所以到最后基本就是“缴械投降”,还原本我;而测试报告会在你最后一轮面试之前到达DIRECTOR的手中,同时还有前几轮面试的报告;最后一轮面试会回到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然后就是等消息了;一般如果比较顺利的话,消息会在1周内告诉你,如果2周还没有消息就需要你自己去FOLLOW UP了;并且每一次面试完成后也不能一走了之,回家立即写一份感谢邮件给当天给你面试的人,感谢他们能够给你机会和时间来表达和推销你自己;我参加的两次面试都还不算是最变态的,基本时间是在45-60分钟之间,但是我听一个朋友说到过“变态”的面试是7个小时,不停的问,不停的说;当中就是休息了两次,一次COFFEE TIME,还有一次就是LUNCH,你想如果还能在那种节骨眼上安心LUNCH的,心态那是“刚刚”的!当然也有听说过非常顺利的,就是那些国内就是在比较大的世界500强工作过,而且在多伦多又有分部的人了,他们的面试就比较容易通过,关键原因还是--文化;换位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什么是好的工作?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自己工作起来舒服的岗位和公司,那么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样:想要找到一个RIGHT PERSON,不奇怪不另类,和团队和公司都能有一个很好的MATCH的对的人,往往技术倒是放在了第二位,性格放在了第一位;那么性格靠什么表现?如何在1个小时内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性格,并接受你的性格?靠的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为何IT界中国人会比较多,IT 往往面试时交流很少,会给你一个PROJECT,限定你在一定时间内写出个程序,WORK的比较好的人就会胜出,对语言交流要求相对就低了;

如果说执照是你应聘的敲门砖、语言是你面试时的表达工具,更为主要的、从踏入加拿大开始无时无刻都需要提醒自己的就是

良好的心态
心态包含了两个阶段的:找工作时的心态和就职后的心态;

很多人说准备好过来吃苦耐劳的,也有了放空的心态重新开始;但是真的吗?我和其他人一样,嘴里喊着放空的心态,眼睛看着的还是一些大银行、大机构的招人信息;在投了十几次MEDIUM LEVEL的简历而石沉大海后开始让自己真的面对现实了:找ENTRY LEVEL,但是还是会盯着6大银行和一些大机构,这就对了吗?后来发现自己还是不对!对于这些初级职位,一般只要求HIGH SCHOOL或者COLLEGE,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新毕业生;而我10多年的工作经验、曾经也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MBA的学历都表明我OVER了;我甚至都会说我不介意从最初级做起,但是我不介意,人家介意啊;大公司的招人一般比较慎重,不仅是从公司角度,也会从每个人的个人角度考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安心于初级职位,过1-2年就会想办法跳槽,与其如此,不如让双方都自由:他们找一个稳定的能做得长久的人,而我也无需在每日工作时候有被低估的委屈;左右为难之下的我失去了方向感,也曾经想过去做超市收银或者纯体力劳动,短时间或许可以弥补家庭收入,但是想想飘洋过海、远离双亲就真的舍得将自己的事业断送吗?咬咬牙,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其实不是没有公司找我,只是岗位职责让我不喜欢,让我非常犹豫是否要去,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另个心态:入职后的心态;


给我OFFER的这家公司是加拿大TOP1的资产管理公司,但是由于我一直想要找一个后台工作(国家机关待得时间太长了),不想直接面对客人;但是给我的职位是FINANCIAL PLANNER,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和客人面对面的交流,这让我觉得厌烦;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专业很强,但是让我去和人打交道真的令我胆怯,再深一层次的自我检讨就是:还是觉得掉了身份;这个OFFER我搁置了整整8个月,这8个月中我一直不停的寻找后台工作的机会,感谢我的MANAGER在这期间和我一直保持了很好的联系互动;非常感动于一个MANAGER能够如此用心的FOLLOW我这么一个小角色;她也是10多年前来到了加拿大,曾经是同济毕业的执牌建筑设计师,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第一、她说由于国内的体制不同,自认为很成功的我们其实只是一整个流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我们只是被动的完成人家派给你的“作业”,但是在这里不同,一般公司只会给你目标,怎么样去完成要靠自己的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没有标准模板 和答案;第二MBA的学习中很大一块就是告诉你如何建立、发展、管理一个企业,小项目都无法完成何况企业?!是碰壁也好,是感动于人家对于我的执着也罢,反正在8个月后我还是接受了OFFER;是别扭也好,是无奈也罢,反正既然接了OFFER ,也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很忙碌,害怕自己掉队也害怕自己会无用功的忙碌,但是我还是坚信一点:踏实、勤力、每天让一些事情发生好过整天在家满脑的空想和满嘴的抱怨;


经过这段时间工作以后也不是没有收获,语言的进步非常明显,真正的语言进步只有在工作场所中才能得到锻炼,更大的收获是对于自己有了自信心,那种真正走到哪里都能好好生活的自信心;如果现在要我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国家,伦敦、德国、非洲,我都有信心让自己适应,让自己生活;这份信心是我在上海所不能体会到的,毕竟那里有我能够依赖的亲朋好友、社会关系,但是到了这里的两年多,我靠的仅仅是自己和一颗不曾放弃的决心;

人生的确是要有不同的尝试才能发现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又有谁会替你坚强;大雨滂沱、泥泞中的甩棒奔跑、为了同伴的欢呼尖叫让人完全忘记了浑身湿透的不适;命运就像是投球手,我们就是击球手,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否会是好球,只有奋力痛击,然后努力奔跑,触垒!---------记录于一次公司组织、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棒球赛,那次去的时候也是满心不情不愿的NEGATIVE,但是最终收获了POSITIVE的感受







我是加拿大移民家园(beimeijiayuan)

这里是硬推广


关注我,每天可收到最新加拿大移民资讯;
回复我,加拿大移民干货知识都可以掌握;
咨询我,真人小编在线回答您的移民困惑哦!

长按订阅号或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 【去移民家园网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