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式育儿”的陪读妈妈 母亲节忽然想到了她们

2016年05月08日 新西兰微财经


点上方“新西兰微财经”加关注

把年少的孩子送出国,是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无可奈何成为陪读妈妈,是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国外。


老公在国内挣钱,妈妈却在新西兰,相信如果您有孩子在新西兰的中小学念书,总会在家长群里遇到几个陪读妈妈。


这个群体人数不多也不少,她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接送孩子奔跑于球场、中文班、钢琴课之间,她们基本不上班,基本生活在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圈子里,基本纠结于华人家长的关系群中,她们用自己的人生来满足家庭的规划,因为是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也甘之如饴。




而她们的丈夫还在国内挣钱,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更多的money来新西兰扎根,为自己的孩子铺好路再送一程。


怎么说呢?来这边生活久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国人能理解、kiwi无法接受的生活状态,想让普通新西兰人理解这种状态,恐怕又要“WTF?”了。


有的华人认为,这类家庭都是那种“骑墙”型的家庭,总希望占尽两个国家的好处。


但是另一方面,也能找到勉强的解释——在移民国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生意上的机会,的确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家庭选择了“守寡式育儿”,也是不得已




但是如果心放宽一点想,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纠结和无奈的选择。我们不需要过早下判断,认为“国内有钱人就爱这样做”,这只是一种推论或假设,同样不靠谱。




陪读妈妈不光是体力活,还得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尤其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她们似乎也应该过父亲节。爸爸长期缺席,孩子青春期会更加叛逆。在亚洲家庭中培养出的叛逆,要么不喷发,一旦喷发也会惊世骇俗。


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妈妈不仅语言上显得孱弱,连身材都矮小了,对他们需要仰视了,遇到一些很有挑战性的电话,纠纷类的问题时,还得这些孩子出马上阵。




奥克兰的陪读妈妈,有大富大贵的,也有奔波劳苦的。


她们的国内雄性候鸟,可能要等到国庆节才会再过来。


或是等他们的雄性在国内打拼累了,地沟油吃够了,才终于有一天认可NZ是归宿。


唉,希望这是我们身边,最后一代做这种选择的人。时代应该变迁,今天,就向这样的妈妈也道声好吧~~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也可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