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 共享公寓在未来成为主流?优秀设计才是王道!

2016年05月09日 澳洲若晨集团




最近若晨办公室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内容,就是最近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生活空间共享」服务。


提供「办公空间共享」出租服务的WeWork就在上个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生活空间共享」服务:「WeLive」

WeLive在让租客拎包入住之外,还提供了家政服务与礼宾服务。另外,在WeLive入住的租客不需要缴纳中介费用以及提供资金证明。在住宅类型方面则有包括1卧室房型及8人间在内的多种房型。

WeLive公寓内部设置了大量的公共区域,在酒吧,公共厨房,健身房之外还配置了乒乓球台与配备桌球台的洗衣房。公寓内定时还会举办卡拉OK等社区活动,并免费为住户提供咖啡与酒精饮料。



The Collective则是另一家提供生活空间共享服务的公司。除了卧室,The Collective供的起居室,厨房及浴室都能够被住户共享使用。

与WeLive一样,Co-Living也提供了大量的社区公共服务,比如瑜伽课与烹饪课程,通过服务为住户提供更多的社交场所。


起源
Shared Living Space

两种服务的另一个特征则是充足的设施。在缴纳了物业管理费用之后,住户就可以随意使用包括网络,电视,健身教练,月度清洁在内的各种服务。在若晨项目团队的一位同事看来,这种「生活空间共享」服务就像是装配了公寓硬件的青年旅社:更长的租约与更好的硬件及服务让它们更像公寓,多人共享居住空间与设施,大量公共区域则更像是青年旅社的特征。



从起源来看,这种服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对于80后及90后来说,他们的收入被更多地花到购买体验式服务,而非购置物品。


另一方面,这一服务类型起源于美国与英国的几大主要城市,也是得益于其居高不下的房价。年轻人由于价格障碍无法进入房市,因此不得不寻求长期租住的解决办法。


深度
Communal Space & Amentities

虽然面积更小的私人空间能够刺激年轻人去进一步享受公共空间,但共享居住空间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重视自己私人生活空间的人,共享公寓可以说是毫无吸引力,不仅个人隐私在这样的空间下毫无保证,住户们在共享设备时更有可能发送冲突,从而影响生活体验。



另一方面,共享公寓的价格或许也将是影响它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主打「共享」概念,但共享公寓的价格并不便宜。以英国市场来说,共享公寓的租金约能达到每周250英镑,墨尔本的首家共享公寓每晚租金也达到90澳元至150澳元。大量的设施与服务也意味住户们需要为共享公寓支付高昂的物业费用。因此,理应伴随「共享」概念出现的价格优势可以说荡然无存。



这一行业的风险还体现在公司的发展情况上。由投资公司所创办的共享公寓「Campus」在2013年开始营业之后,在2015年8月份就早早倒闭,这也反映出社会对生活区域共享的接受速度或许远低于此类公司的预期。




同时,根据若晨项目部门的评估,共享公寓最大的噱头之一「大量设施及服务」,实际上并没有它们看起来那么有用。如今,过半的购房者都会对住宅内配备的泳池或是健身房感到「非常满意」,但真正使用这些设施的住户却往往只有极少数。另外,住户们会更多地与自己的朋友们一起使用这些设施,相比之下,与邻居们一起使用设施与服务的想法则没有那么诱人。

因此,若晨认为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住户们之间更愿意保持彼此私人空间的习惯意味着掌握私人感与开放感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设置遮蔽或是阴影,用户就会因为没有隐私感而放弃使用公共空间同时,公共空间的私人区域设置得太过隐秘同样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在设计上,若晨也在同时对「外向型」「内向型」公共区域进行分析。在理想的情况下,一栋公寓应同时拥有这两种公共区域从而更好地为住户服务,若晨也正在致力于在未来的项目中,既能让住户坐在图书馆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也能让他们在贵宾会客厅享受繁华的顶级Event体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