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释放重大经济信号!

2016年05月10日 KVBFX悉尼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年初以来的诸如房价高涨,蔬菜肉类价格飞涨等经济问题,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 经济形势怎么看?2. 宏观调控怎么干?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4. 预期管理怎么办?5. 经济风险怎么防?

第二部分: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对于股市、楼市、汇市怎么调控的问题,权威人士给出了具体答案。



权威人士解读中国经济!


问:经济形势怎么看?


答: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好的方面,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新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一些地方就业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是L型的走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但经济韧性强,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与其苦熬,不如苦干。


问:宏观调控怎么干?


答: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问:能说得通俗点吗?


答: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此外,操作要注意两点:避免短期化行为;避免不适度。


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答:目前中央研究好了思路,具体方案还在制定中。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做的事不一样。


目前可以这样做:


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


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


问:预期管理怎么办?


答:关键是稳政策。首先,大政方针不能动摇;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第三,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最后,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


问:经济风险怎么防?


答: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对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都会有影响。所以要去杠杆,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


去产能方面,“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问:目前存在通缩、通胀之争,你怎么看?


答: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但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进补贴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权威人士定调股市、楼市、汇市调控方向


权威人士表示:


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


此外,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两点:


一是避免短期化行为。全球经济要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是一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要树立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二是避免不适度。无论是需求政策还是供给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政策,无论是发展政策、改革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此外,权威人士表示,当前一些经济风险点增加,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有所加剧。因此,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进”才是“稳”的根基。“进”,就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版权说明: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感谢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