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伯格:小扎背后的女人,撑起Facebook半边天!

2016年05月17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文/硅谷密探

微信ID/SVS-007


“我无法告诉你们我在生活中学会的所有事情。今天我会试着告诉你们我在死亡中学到的事情。”在周六的UC Berkeley毕业典礼上,桑德伯格说。




桑德伯格说,丈夫去世后她最大的支撑是她学习了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说的3P: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Pervasiveness)、以及持久性(Permanence)。


“并不是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由我们造成”


个人化,就是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由我们造成”。




在丈夫死后,桑德伯格曾一度自责,并查看了丈夫的所有病历想看看自己曾经疏忽了什么关键症状。但实际上她后来摆脱了这种自责


“生活中还有其他事情并不那么糟糕”


普遍性,就是人们往往会“相信一件事将会影响你生活的所有领域”。桑德伯格和她的两个孩子一直无法摆脱负面情绪。


在丈夫去世的十天后,心理医生建议他们回到工作和学习中,德伯格发现当我努力沉浸到工作的讨论中,仅仅一秒钟,他就忘记了死亡。“这区区一秒钟,帮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事情并不那么糟糕。”


“接受你的感受,但知道它们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持久性,是“相信悲伤会永远持续下去”。桑德伯格说,连续数月,无论如何努力,她都感到压倒性的悲痛一直都存在。但这不是真的,接受你的感受,但知道它们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最后,桑德伯格建议毕业生们:“建立你们的韧性。当悲剧或失望来袭,要知道你们拥有扛过任何事情的能力。我确信你们能做到。正所谓,我们比我们以为的要脆弱得多,但我们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桑德伯格的母亲节致意


5月6日星期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也在facebook发布文章,不仅为所有妈妈带去母亲节的祝福,还特别表达了对那些单身母亲的理解和敬意。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位单身妈妈,独自努力抚养两个孩子。

 

                             

 

她说,“对许多单身母亲来说,她们仅拥有这么一个世界:每一天都要做出牺牲、要跨越困难、要滋养家庭,即使这会耗尽他们所有时间和精力。”“单身妈妈永远都要挺身向前,为了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和机会。”

 

这篇文章深切表现出了雪莉温柔和善解人意的一面,而大部分时候,她是那个强势的、耀眼的、优雅的硅谷明星,掌握着社交巨头公司Facebook日常的运营;代表Facebook的形象和政界大佬与商业精英周旋,连CEO马克·扎克伯格都对她充满尊敬;她有极出众的管理能力,是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女人」;她身居福布斯百强女性榜第5名,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而关于她的个人生活,却有着充满悲情的一面:她的丈夫不幸意外逝世,留下一儿一女给她辛苦抚养;她沉浸在丧夫的悲痛里无法自拔,公开露面时愈发憔悴。

            

 

而这篇文章,除了表达对雪莉的尊敬,也希望读者们可以学习到她如何永远追求变化不惧挑战、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品质,以及她孜孜不倦呼吁追求的女性平等自由。

 

另一个希拉里

 

雪莉·桑德伯格1969年出生于华盛顿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她家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在一所学院教授英语。

 

(雪莉一家,她的妈妈很有东方美人神韵)

 

雪莉从小成绩优异,并且受父母影响(她的母亲曾经组建了一家NGO),从小表现出对社会政治活动的关注和热情。

 

1987年雪莉被哈佛大学录取,主修经济学,在校期间她联合别的同学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经济学和政府部门中的女性”,密切关注和追求女性职业发展,并机缘巧合地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后来担任克林顿时期美国财政部长)。

 

劳伦斯对雪莉组织活动的优秀能力赞赏有加,担任了她的论文导师,并在自己就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时邀请雪莉担任其办公厅主任。此时雪莉年仅29岁,已经在华盛顿政治圈崭露头角。

 

(雪莉和恩师劳伦斯·萨默斯)

 

她展现出了强大的社交和政治头脑,因为此前在麦肯锡和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她协助白宫处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声名远扬。

 

雪莉本人也充满斗志和野心,希望在政治圈更进一步。如果不是后来转战硅谷,她原本可能成为另一个“希拉里·克林顿”,并且相比希拉里,她更具亲和力,人缘更好。事实上雪莉本人和希拉里私交甚好,她支持希拉里竞选总统,希望“全世界范围内能看到更多女性总统”。

 

不懂技术的硅谷明星

 

2000年共和党取代了民主党入主白宫,恩师劳伦斯离职,雪莉便也跟着辞职。

 

在静心思索后,雪莉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人。通过和当时的谷歌CEO艾里特·施密特的交谈,她决定寻求职业路径的改变,于是一张机票,从寒冷的华盛顿飞去了阳光普照的硅谷。雪莉曾说,她敢于拥抱变化。并且,唯一比变化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缺少变化。

 

当时的科技行业如日中天,是机会最多的地方。刚一到达,雪莉就接受了一份工作——谷歌在线销售和运营的副总裁。丝毫不懂技术的雪莉拿下这样一份高职位offer,得益于她此前在金融界和政治界积累的信用和人缘。

 

雪莉不负众望,把这份工作干的井井有条,2001年的谷歌创办不久,甚至都没有实现稳定盈利。但是雪莉凭借Google Ads的一系列项目,为谷歌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她为谷歌尽心尽力,在与外界各方的合作上表现得强势而无畏。

        


雪莉的谷歌时代

 

但是到了2007年底,谷歌已经成长为科技界巨擘,她却再一次开始追求改变,也许因为她在这份工作中已经感受不到挑战。这符合她一贯的价值观“女性都需要对事业上的冒险持有更开放的心态,通常追求稳定的代价就是成长机会的减少。”

 

刚一动这样的念头,橄榄枝就向她招手——华盛顿邮报邀请她担任高级执行总裁。华盛顿邮报是美国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其一言一语足以刮起华盛顿政治圈的风暴。如果去这家媒体,雪莉便是以另一种方式重返政治舞台。

 

但是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马克·扎克伯格邀请雪莉担任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COO),认为她是这一职位的“完美人选”,但此前Facebook根本没有首席运营官一职。也就是说,这是为雪莉量身打造的一个管理职位。

 

为了争取到雪莉,扎克伯格煞费苦心,在2008年1月份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形影不离地“追随”雪莉,终于“赢得美人心”。两个月后雪莉·桑德伯格正式宣布离开谷歌,加入Facebook。这立刻成为当天科技圈的头条新闻。

 

(雪莉和马克·扎克伯格合影)

 

成长是永恒的追求

 

当时的Facebook可不像今日这般如日中天,08年的Facebook拥有6千万用户,但是年轻的扎克伯格一来缺少管理经验,无法打理庞大的Facebook系统;二来自诩清高,关注用户的产品体验却不愿意急着考虑盈利。在雪莉加入前,这家公司,根据《纽约客》后来的报道,“把打造一个很酷的网站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认为利润就会随之而来。”

 

但是雪莉来到以后,立刻确定要把“如何盈利”放在首位考虑。

 

在公司层面,她雷厉风行,很快使得最高管理层达成一致“必须依靠谨慎地在网站植入广告来盈利”。2010年,Facebook首次实现盈利。在此期间,雪莉一手负责整个公司的商业运营,包括销售、广告、市场营销、业务拓展、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政策等。

 

而在个人层面,雪莉在公司员工的眼里,是一位亲和的、极富个人魅力的女性。她喜欢走到员工的办公桌前和他们谈笑聊天。她的穿着打扮仍然是“华盛顿范儿”,配以优雅的衣饰和精致的妆容,这和硅谷公司的程序员文化有点格格不入,但是雪莉用她的个人魅力,不仅征服了公司内部,和所有员工关系融洽;也对外代表Facebook的形象,使得这家科技公司形象更加美好并为人所信赖。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提交上市申请。此时雪莉加入Facebook刚满3年,她交出的是一份让所有人惊叹的答卷:Facebook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6000万,增加到12年的8.5亿,增长14倍有余;此外广告收入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全年不足3亿美元到2011年的38亿美元,接近13倍的增长。

 

这不是雪莉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她确实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没有她,Facebook未必有今日的科技帝国之气象。她也成功入选Facebook董事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拥有超过14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雪莉先是和Google一同成长,后来又“照看”着Facebook从一颗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在此过程中她从未停止进步,成长是她永恒的追求。

 

在此小探和大家分享雪莉曾经写下的一段话:“当我刚起步时,我拒绝过很多机会,因为当时我想‘我这个水平还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或是‘我对这个领域还不了解’。现在回想起来,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做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当寻找你的下一个目标时,其实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

          

雪莉登上《杂志》封面,标题为“她是科技圈最有权力的女人(但是仍然会因工作而哭泣)”。

 

雪莉还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

 

平等自由的世界

 

从学生时代起,雪莉就对社会活动和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她也尤其关注女性在这些社会领域的参与度和地位。随着她在硅谷和整个科技行业,乃至全美国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时,她开始不遗余力地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和平等权利而奔走呼吁。

 

2013年雪莉写了一本书《向前一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登上《纽约时报》全美非虚构类畅销书第一名,并霸占榜首6周之久;随后也在全世界掀起阅读热潮。

 

                                              

 

在书中,雪莉倾其所有,通过自己多年来商场政界的工作经验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体会,用充满思辨和感情的笔触写下了女性要如何在职业发展方面冲破社会不平等的樊笼,并努力取得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此外她也参与了很多公开演讲和论坛,接受了许多采访,在各种场合鼓励女性大胆自信地追求事业、家庭和人生目标。

 

雪莉希望某一天,女性终会迎来平等自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一位女性想在家相夫教子,擦地做饭,没人会觉得她是个不思进取的“寄生虫”;而如果她一心想在职场打拼,谋求事业发展和赚很多钱,也不会有人抨击她“没有女人味”、“没人要的剩女”。

 

但是,雪莉在一些方面遭到了舆论的批评。其一,她过于宣扬“精英主义”;其二,她对普通女性在职场面临的压力并不真正了解,因而对女性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雪莉本身在职业发展的一帆风顺,早早身居高位导致。

 

此外,雪莉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为人所羡慕。她年轻时曾经离过一次婚,后来在35岁的时候嫁给了雅虎前高管和SurveyMonkey的CEO,Dave Goldberg。第二次婚姻十分幸福,虽然Goldberg在硅谷非常有名望,创立并掌管着一家价值20亿美元的企业,并且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但是他决心为了妻子的事业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照顾家庭,甘当雪莉“背后的男人”。这使得雪莉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家庭的压力,因为丈夫全心全意爱她并支持她的工作;此外,他们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上天仿佛倾其所有把最好的都给了雪莉。

 

              

 

但是噩耗来的非常突然。2015年5月Goldberg在墨西哥旅行时,因为从跑步机上摔倒头部受到重创而不幸身亡。这是一次完全的意外事故。

 

雪莉受此突然打击而无法面对,好几天都独自一人闭门不出。直到Goldberg的葬礼在斯坦福大礼堂举行时,她才第一次公开露面。

 

大受打击的雪莉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她在Facebook上写道,“我们拥有11年快乐时光,这来自于我所能想像到的最深的爱、最幸福的婚姻和最真实的伴侣关系。他让我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全力以赴地支持和完全彻底地爱——这些将终身陪伴我左右。”

 

雪莉在丈夫去世后,把自己的 Facebook封面换成了二人一起跳舞的一张照片,仿佛在怀念往昔的浪漫美好日子。

 

到2016年的母亲节,距Goldberg逝世已经一周年。这一年内雪莉低调了很多,憔悴了很多。她公开露面和出席社会活动的频率都大为降低,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家庭照顾一对孩子。

 

上周日的母亲节,雪莉终于再度公开发声,她表示“我之前从不了解,当你被家务事困扰时,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有多么困难。”她也发现,突然之间万事只能依靠自己,不像以前有人可以依靠和倾诉。

 

此前评论认为她无法理解单身职场女性面临的困难。雪莉在文中也对此表示了歉意:“他们是对的,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及理解单身母亲们面临的所有挑战。但关于这一问题,目前我的理解比一年前更多。”

 

这篇母亲节的文章深情剖析了雪莉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立刻吸引了所有媒体的关注,登上新闻头条,所有人都给予雪莉鼓励和支持。因为憔悴的雪莉并未倒下,为了给她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仍然努力工作,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取得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她身居高位和聚焦了太多外界的闪光灯,所以每一天都要更加努力地跨越各种困难,即使这会耗尽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

            

 

但所有人都用充满敬意的眼光看待她并对她充满信心,因为她仍然是那个内心里强势不屈、充满骄傲的雪莉·桑德伯格,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没看够?回复幸福获取文章:

哈佛最受欢迎导师北大演讲:成功等于幸福吗?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