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教授来纽约切尔西教你 艺术也能这么玩

2016年09月27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如果您还以为中国艺术家来纽约就一定只是展示水墨黑白的传统艺术,那么9月8号到10月8号Chelsea Klein Sun画廊新媒体艺术家缪晓春的个展,一定会blow your mind。

这 次画展的主题是“metamorphosis” (“变形记”),展出了缪晓春的多幅具有其个人鲜明特点的画作和影像作品。包括2008年创作的《微观世界》,2013年创作的《零度怀疑》,2015年 创作的《轮回》等。而其对于新媒体的尝试,主要体现在缪晓春一直致力于将3D技术引入到艺术创作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早年在中央美院接受美术教育,后又辗转至德国学习西方艺术的缪晓春,教育背景横跨东西方两种文化,更是认为,在技术的推动下,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正因工具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小,而3D技术和平面设计,更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特定的艺术表达方式。于是,他将数字软件和手工结合,和电脑“合作”创造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方式,在他作品中,我们却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古典画作的影响——比如被软件和3D技术重新改造后的卡拉瓦乔,丢勒等古典大师的画作。用经典艺术史绘画形象和数字技术相碰撞,表达出了缪晓春在数字时代对哲学、艺术、历史、宗教的新思考。



缪晓春在纽约首次个人展开幕式上

下面奉上我们和艺术家的1on1采访
A(缪晓春):这些东西都是软件做出来的,无论是录像还是绘画,都是要借助三维软件,先把所有模型用软件做出来,可以把人物的动作给做出来。至于绘画部分,先用软件生成矢量图像,然后用刻字机刻出来贴到画布上去,最后可以用手工再进行绘画。这种绘画方式可能和以前不一样,以前都是用画笔和颜料,更多的是电脑时代的一种文化。


Q:您是怎么想到抛弃画笔,使用新技术的?
A:其实没有抛弃画笔,只是两种东西结合了一下。之前形象的取得,画法都需要借用软件借助工具机器,其实以前绘画也是借助工具,尺子圆规之类的,笔也是一种工具。笔没出现之前可能是用手画的,笔的出现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可以把东西更加详尽。



Q:您觉得是留学德国的经历影响您,在04年开始转向3D新媒体创作的吗?

A:我确实在德国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当时德国还我现在使用的这些技术,德国的艺术发展也不是那么快。真正转向新媒体创作,应当是我回到中国以后。开始我完全在软件里画,08年做过数码水墨,画出来后就直接打印,其实手工传统和电脑软件绘画两者结合很有意思,因为可以靠艺术家的构思,把两方面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比如完全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东西单薄,单纯的手工绘画又没有电脑那种数字设计感。

展览信息


MIAO XIAOCHUN: METAMORPHOSIS

September 8 – October 8, 2016

525 West 2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11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