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美国移民签证还有几十种,中国给在华外国人分“等级”就算歧视了?

2016年09月30日 澳洲新闻


国家外国专家局近日发布消息,从今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3月31日,将在北京、天津等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对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将分为A、B、C三类,鼓励引进A类人才,对B类加以控制,对C类严格限制。有外媒报道称,在华外籍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甚至反感,认为该制度有否定外国人在华工作价值嫌疑。纵观国际,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移民政策方面均有类似等级优先划分,旨在“鼓励高端,限制低端”。与其说有职业“歧视”色彩,倒不如说是一国利我规定的现实诉求。不过,对于中国政策历来惯于对人明码划等级的这种毫不含蓄的贴标签方式,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中国式分级”太直白

外国人不爽了


负责实施该制度的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局长张建国称,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水平”,从今年10月开始,在结束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9个省市的试点后,这一制度将于明年4月1日在全国实施。


《中国组织人事报》给出的制度细节显示。A类包括高端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这是国家将大力吸引的人才;B类包括属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短缺的外国专业人才、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聘用此类外籍人员会将受到限制;C类包括符合中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从事临时性、季节性、非技术性或服务性工作的外国人,对这类外国人将严格限制。


据称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对此表示担忧,害怕自己被划到B、C类级别;甚至在制度正式实施的以后,或许还会出现质疑中国“歧视”、“民族主义”的声音。但纵观国际习惯,中国并不另类,反而还有些落后。


例如美国移民政策在职业移民一快便分成了五类优先,分别为:


第一优先的是杰出人才、杰出教授或者研究员、跨国公司经理;

第二优先的是高学历或有特殊能力的专业人士;

第三优先的是专业人员、技术工人或其他劳工;

第四优先的是特殊移民(主要是宗教人士);

第五优先的是投资移民。


所谓“优先 (priority)”,是指前一优先类别的名额如果没有用完,可以按顺序由下边的优先类别逐渐递减使用。


英国职业移民方面采用评分制度,申请者需达到新移民评分标准的65分基准线。新的移民评分标准分为多个评分区域,包括申请人学历、工作经验、最近12个月的收入、工作领域的成就、配偶的学历状况等,不同层次的人才评分自然不同,成功率及等级性质也不同。


如此看来,任何一国在吸收海外人才的时候,都喜欢更“高质量”的,中国提出的外籍人员分级,也无非是一项再普通不过的人才优化制度而已。


但之所以成为话题,或许与中国政府颇为“直白”的表达方式有关,这种直白确实十分让人反感。类似中国很多中学要分尖子班、一般班、差班一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分分钟帖你一脸的标签,明明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但还会觉得有种被强制、被侮辱的委屈感。


优化外籍人员结构

中国面临现实需求


中国此时提出对外国人分级并非任意为之,既是现实反映,也有创新诉求。


在总部位于北京的人力资源公司福瑞恩担任顾问的埃里克·刘曾对媒体估计,2015年中国总共有大约200多万外国人,其中有高达30万的系非法就业者,这些人拿的通常是旅游签证,却大摇大摆地在华从事工作。


另有报道称,目前广州仅非洲籍流动人口就高达2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法滞留者。


外籍人员聚众闹事引发骚乱事件时有发生,例如:


2012年6月18日发生的非洲人堵塞广园西路示威事件;

备受关注的外籍人士强奸、艾滋病和非婚生子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以外籍人口为主体的毒品犯罪行为更为引人关注。

2012年12月,公安部门曾抓获300多名在广州从事毒品走私犯罪活动的非洲人,打破一个由来自非洲的境外人员与境内人员相互勾结的毒品销售网络。


…………


除了非洲人,中东、东南亚等地的众多非法滞留者同样分布在中国各地,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对在华外国人进行分级,或许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明确外籍人员身份,进而对其行为进行合法规范,更重要的是,对非法滞留者及低端劳动者进行入境严控。


而人才是国家竞争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国国际化人才匮乏显现出的劣势逐渐凸显。因此,中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相关海外人才招揽事业,例如“千人计划”,国家从绿卡、签证、待遇等政策上给予更大优惠。


所以说,限制不是主要目的,更高诉求还在于吸引海外精英人才。通过对外籍在华人员进行属性分类,然后优化配额,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自我保护无处不在

中国也一样


此次分级,敏感点更多在于限制外国低端劳动者入华。


为什么要限制?在众多国家看来,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低端劳动者可能大幅挤压本国民众就业机会,同时,低端劳动者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比高端劳动者要多。换言之,他们对所在国的索取似乎往往大于贡献。


对于中国而言,过去没有分级制度时,人才流动“落差”十分大(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多是精英,来华的外籍人士却鱼龙混杂),曾一度引发舆论焦虑。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最不缺的就是低端劳动者,而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自然不想如此“落差”继续下去。


“不分级”的负面影响或可从德国的难民政策窥见一斑。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包容一直以来颇受其国内民众反对,当百万身份不详的难民涌入德国后、伴随出现的恐袭、强奸、盗窃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直到近日,默克尔才破天荒地承认,过去的难民政策中存在许多错误,她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时光倒流到很多、很多年前。”足见其奉行的人道主义并不是那么完美。


世界是有国别的,有国别就会有保护。评价中国得难民政策,以至如今的分级制度,同理可证。“分级”二字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尊重、不顺耳,但发达国家们已经施行多年的“优先”制度何不是另一种分级。只是中国说的有些太直接,太不委婉而已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