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再次齐向40000澳洲代购开火:每年偷税10亿澳币?!这事儿,咱得说句公道话…

2016年09月27日 Australia News


导语从奶粉断货,到暴利收入,中国代购在澳洲处境似乎一直都很尴尬,而今天,各大澳媒更是直指代购导致澳洲税收流失10个亿!这真的是代购的错么?


就在今天,澳洲权威媒体《时代报》,《悉尼晨锋报》和《路透社》突然开火,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
 
《中国代购给澳洲留下10亿澳币税收漏洞》
 
 
“枪口”直指中国代购,10亿澳币?!代购们又怎么了?
 
 
让我们先看看文章是怎么说的。
 
文章指出,澳洲现在每年损失10亿的税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国的 “转销商”(Chinese agents),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购”。

他们把澳洲超市里的食品都搬回了中国,为了迎合现在中国中产阶级“无法满足”的“食欲”。
 
 
根据澳洲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澳洲境内约有4万名代购,而代购们通过往中国邮寄澳洲婴儿奶粉,保健品,和有机化妆品,每年收入可以达到4万-10万澳币。
 
 
那么问题就来了,大部分代购被认为一方面在澳洲用澳币来购买产品和支付运费,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客人手里收取人民币,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没有申报。
 


澳洲会计师工会(CPA Australia)的主管Paul Drum表示,根据代购数量和他们的年收入来估算的话,这些澳洲代购要交的税总计能达到10亿澳币。
 
然而,因为澳洲代购的交易行为都是在海外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所以澳洲的税务监管机构很难去追查。
 
“事实上,这些现金流通过海外的银行账户,再回到澳洲,就很难要求代购再进行申报这些收入。”
 
Drum还表示代购行业的发展,澳洲代购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将会给澳洲带来潜在的税收风险。
 
澳洲代购这个产业真的把澳洲税务局搅得天翻地覆了吗?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这两年,中国代购们在推广澳洲产品上近乎疯狂,但凡代购们经手的产品,没有不火的。
 
从因范爷走红的VE面霜,这款面霜现在更是被称为“冰冰霜”。
 
 
到因娘娘孙俪的一篇微博而被推上“断货王”宝座的钙片。
 
 
再到今日因热播剧《欢乐颂》而被疯抢的澳洲麦片。
 
 
正是得益于代购不遗余力的推动,澳洲几大保健品公司可谓“咸鱼大翻身”,曾经举步维艰的Blackmore,财年利润暴涨83%,达到4.7亿澳元!
 
 
紧接着,另一家保健品大品牌Swisse被合生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16.7亿澳元的价格收购!
 
 
产品被炒火,公司市值蹭蹭蹭上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不供着中国代购们吧,也应该和平相处。
 
但是,我们却发现澳洲的中国代购似乎已经 “声名狼藉”……
 
奶粉买不到?都是被中国代购抢光了!
 
 
代购们一年可以赚40万,连澳洲邮政都眼红!
 
 
报道代购们疯狂抢购的场面。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很待见代购的样子。

今天,澳媒再一次集体开炮,直指中国代购一年让澳洲损失10亿税收!
 
这事儿真的就全怪代购么?
 
澳洲品牌战略咨询公司Think China的总监Benjamin Sun对于代购的收入模式很清楚:

“澳洲代购最开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个人行为,帮朋友帮家人买点澳洲产品寄回去。这可能不涉及到税收的问题。而现在说代购偷税漏税,并不是那么简单地来看。”
 
 
不论曾经的奶粉断货还是如今的税收漏洞,如果简单的把黑锅都让代购来背,代购们就太冤了……
 
那些在背后坐享其成的公司们?制度的制定和监管者们?毕竟游戏规则不是代购们制定的。


偷税漏税这个问题,各行各业皆存在,代购这个大热产业模式介于个人和公司之间,所以定位有点模糊,澳媒站在制高点上做文章也就情有可原。而要真正做到杜绝偷税漏税的问题,相信需要澳洲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只怪代购,未免偏颇了! 

小编结语
 
代购们在澳洲兴起了一个新的行业,面对这样的新行业,澳洲税务局不应该简单把“税收黑洞”的帽子戴在代购们身上,如何规范这个行业,完善制度,才应该是ATO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一定要把代购推向对立面,实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今年4月中国海关试运行“新政”时澳洲保健品企业股市大跳水就是例子。
 

随着代购的火热,澳洲的代购业已经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的趋势。


现在很多代购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的跨境电商事业,都倾向于发展成立正规的澳洲公司,通过正规的商业渠道来报税,所以代购业也正在避免偷税漏税的“雷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合法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是中国代购内部的“优胜劣汰”过程,然而,作为澳洲代购业不可回避的参与者,澳洲企业和政府部门,是不是也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呢?




声明
本文由Australia News原创或整理,谢绝转载!




Australia News

微信ID | au_news


欢  迎  订  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