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迷药”事件,吓了谁一跳?

2016年09月28日 这里是美国


点蓝字关注我们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互联网上最惊悚的新闻是什么?


显然不是郭德纲与“爱徒”曹云金的文雅撕逼,而是一位网传“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女孩”的博主,宣称自己在用滴滴快车打车时被司机“下迷药”的惊悚经历。


据该女子描述,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9月23日晚上9时25分,她在国话先锋剧场看完话剧后,用滴滴打车软件叫了辆快车,独自上了车。




行使一段时间后,她闻到一股刺激性化学品的怪味,紧接着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觉得头脑渐渐的失去了意识。这位女孩当即决定跳车。






回家后,女孩第一时间向滴滴进行投诉,并拨打110报警。





这位女孩贴出了当日的订单信息:




文章发出后,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不少网友看后感觉十分恐怖:



同为妹子,环环在朋友圈上看到这篇文章,不免也会担忧。在当下中国,使用滴滴出行已是众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其安全性自然关系重大。


不过近年来,围绕滴滴出行的安全,还是有些负面消息被曝出。



在此情况下,面对突然出现的“司机下迷药”传闻,滴滴不可能无动于衷。果然,9月25日中午,“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上发布长微博作出回应,称已第一时间联系女乘客表示慰问,并向司机师傅核实,该司机表示惊魂未定,被女乘客突然跳车吓坏了。滴滴在文中还援引@平安北京的说法,认为并不存在一闻就让人昏厥的迷药,希望大家不传谣。



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可能已非第一次“遭遇”有关“迷药”、“迷香”事件的询问。当环环今日私信@平安北京询问相关情况时,对方推荐阅读了一篇2011年就已上网的,回应“地铁迷香”传言的辟谣文章。




在滴滴发文回应后,网络舆情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女当事人是否被司机下迷药产生怀疑。





面对外界质疑,女当事人却未再做出回应。环环整个周末都在试图和这位女孩取得联系,但几经辗转,最终只联系女当事人所谓的“身边同学”,称当事人不希望再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普通人,自己的网络言论短时间内引发强势关注,想要保持低调是可以理解。但对社会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而言,当事人现身说法自然更有帮助。


为什么此事件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强势关注呢?


自然与我们每个人都自身出行安全的强烈关注有关。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当我们选择出租车、快车、专车等方式出行,有无可能被所谓“气体迷药”迷倒?


环环为此请教了北京市妇产医院麻醉科医师郭晨,她做出了如下解释:


医学上的确不存在瞬间吸入致人晕迷的麻醉药物,正如上述辟谣贴所说,目前使用的麻醉药物临床上需要5-6分钟才能使人昏迷,即使在浓度非常高的情况,也需要2分钟,那种瞬时吸入就让人昏迷的药并不存在。


但从理论上看,在出租车这样的狭小空间,如果有人使用乙醚、安氟烷等麻醉类药物,并使其达到特定浓度,即使在不完全封闭的环境下也可能会让人头晕。但需要指出,这类麻醉药物属于管制药品,普通人难以获取,并且这类药物的刺激性味道足以让人体察觉,闻到后几分钟内只会头晕,彻底晕倒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即便真遇到类似“险境”,也会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更何况,司机与乘客同处“一室”,除非司机采取专业防护措施,否则较难出现只把乘客迷晕,司机不受害的情况。从这个案例看,女当事人出现晕厥,也不能排除是低血糖或晕车等其他因素导致。


来源:环球网




按住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这里是美国”公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