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堂】微言夜读 • 亲子 | 不肯放手的家长,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2018年05月08日 东莞教育



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容易让孩子成为自私的人。自私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能力,会限制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若想要孩子身心健全地发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从小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今晚,我们一起来听听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志亮的建议。




1.杜绝包办

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责任感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孩子首先能学会自理,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妥当。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比如自己吃饭、玩具玩好了放回原处、自己的袜子自己整理好,找不到玩具的时候家长不要轻易帮他寻找,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做事的条理性。


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定闹钟,选择起床的时间,起床时间晚的话要孩子自己承担迟到或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需要通过独立性的满足,培养他的责任感。


2.学会放手

让孩子适当做做家务


有适合孩子做的家务一定要舍得让孩子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而去“越俎代庖”。例如:吃饭前摆放餐具,吃完饭后收拾碗筷、清洁餐桌,做妈妈的小帮手洗洗菜等。


重要的不是孩子做的结果怎么样,而是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孩子不仅能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加强良好的亲子关系,责任感也会得以建立。


3.奖惩分明

让孩子懂得承担行为后果


当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家长要多多表扬孩子,告诉他哪里做得好,适当运用一些合理的奖励;当孩子犯了错,该严厉就要严厉,给孩子适当的惩罚,让他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


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教育的良机,那么“适度惩罚”就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从适当的惩罚或者事情本身带来的可见后果,能直观深刻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行为负责的习惯。


4.偶尔示弱

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爸爸去哪儿》中,安吉在照顾弟弟那一集中的表现圈粉无数,懂事的安吉喂弟弟吃饭,给弟弟穿鞋,种种细节表现出小小男子汉的担当。


后来采访妈妈胡可时,她提到自己常常向孩子撒娇,寻求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正是这一点,让安吉有照顾别人、成为“小大人”得到历练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过程增强了责任感,而不是永远充当着被保护的角色。


如果从来没有让孩子尽过责任,责任感从何而来?



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孩子有“长大的感觉”。比如购物时帮妈妈拿一些东西;“爸爸有点累能帮我捶捶肩吗?”。


比如让孩子独立照顾一盆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如果孩子总是忘记,没有什么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坚持和责任感。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5.以身作则

做有责任感的父母


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家庭的事务不要互相推卸责任;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要按时兑现,为自己的承诺负责;父母做错了事也有必要向孩子认错,并主动承担事情的后果。


比如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并告诉孩子保护环境的公民责任;地铁上看到老人主动让座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的责任感。


这些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从而影响他的言行。


一个对自身、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由东莞教育发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东莞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