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春花度春风:第43期读书会总结

2018年04月25日 伦敦读书会


人间四月天

2018/4/19

四月末的伦敦瞬间从冬天切换到了夏天,阳光灿烂,繁花似锦,满大街都是穿着裙子短裤喜气洋洋的人们,让人一下子惊喜的回不过神来。在这美好的四月天里,伦敦读书会在查宁阁图书馆迎来了第43期读书会。

1

分享人:Jessie


作者及译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马丁·布莱泽于1948年生于纽约,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自1973年起,历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疫情专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医学教授和该校感染性疾病系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主席,国 立卫生研究院的评审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微生物学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布莱泽多次在报刊媒体上撰文、露面、发声,提醒公众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带来的危险。《消失的微生物》一书系统地总结了他的论点。2015年4月,他入选《时代》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同年9月,他受命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任期四年。马丁·布莱泽现居纽约(摘自豆瓣读书

本书的中文译者傅贺为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博士生。他的翻译使用了大量中国的成语以及典故,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Jessie分享: 

这是一本适合医务工作者和家长的书,整本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微生物:


1. 什么是微生物和微生物群

微生物存在于世界任何地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30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其数量多过于天上的星球,人体自身所携带的微生物也多过于人体的细胞。书中提到一种观点即人类为微生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的场所,而微生物则为人体愈合伤口。所以微生物有其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种双面性决定了我们应该维持人体和地球上微生物生态群的平衡,就像食物链一样如果任何一个微生物群体遭到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后果。

2. 为什么微生物群会消失

a, 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各种研究数据表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我们在治疗好疾病的同时,把对身体有益的的微生物也杀死了,从而导致其他疾病比如肥胖症在最近二三十年间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又比如幽门螺旋杆菌,在刚发现此种病菌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导致胃部疾病的病原体,所以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其赶尽杀绝。但是后来研究发现没有携带这些细菌的人,得某些其他疾病比如哮喘肺部疾病的几率会增加。

b, 剖宫产

剖宫产虽然拯救了很多生命,但是在剖宫产的过程当中,孩子不经过母亲的产道、生殖道就直接从子宫当中剖出来。这个生产过程当中,孩子没有办法在产道里面去吸入母亲产道里面的乳酸杆菌等等一系列有益的细菌,以至于他在后期就比较容易过敏,也比较容易产生哮喘、肥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c, 非母乳喂养

我们的母乳当中有非常多的微生物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接触的微生物减少会更加容易生病,孩子在幼儿初期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则会降低,未来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3. 微生物群会消失对人甚至人类的影响

由于现在人体内部微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剖宫产,非母乳喂养,过度清洁,滥用抗生素等原因),人体各种免疫和平衡性失调,导致了各种耐药性疾病、肥胖症、各种过敏、甚至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自闭症。人体内携带的微生物这样一代一代减少,人类的‘菌脉’逐渐消失,有一天人类甚至可能会因为微生物的消失而走向灭亡。

前段时间广为流传的文章《流感下的中年北京》提到了超级细菌。 而或许正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打破了我们体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让那些本来可能会帮助我们抵御这些超级细菌的微生物消失待尽从而无法抵御这些超级细菌的侵袭。

4. 我们可以做什么

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意识到微生物平衡对人体的作用,并开始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为人父母也需要在心里有个清晰的认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人为阻碍孩子与微生物的联系,通过自然顺产,母乳喂养把我们自身携带的微生物传递给下一代,让我们的‘菌脉’得以自然传承。


用本书译者的收尾来总结此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唯微生物而不朽。

2

分享人:V+


内容及作者简介: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中的55个城市故事,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柔软的,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用古代使者的口吻对城市进行了现代性的描述。连绵的城市无限地扩张,城市规模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感受能力,这样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了。这就是后工业社会中异化了的城市状态,而这种状况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摘自百度百科

作者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生于古巴哈瓦那,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童年时就离开古巴回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了意大利抵抗组织,战后定居于都灵。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树上的男爵》广为人知。

 (台湾版)


V+分享:

我由一档国内的卫视旅行节目开始知道这本小书,由此爱上她的骨骼轻奇,寓意深厚。

我们在很多书里可以看到城市,例如:《城南旧事》英子;《呼兰河传》;《双城记》;《福尔摩斯》《围城》……这些书统统基于一个真是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来描述主人公和特定事件。在《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里卡尔维诺写道:听的人只记着他希望听到的东西。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所有这55座城市不是真实存在,只存在你的耳朵中,在心里去构建。

这本书在一开始是由一场对话引出,作为“我”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向当时的帝国皇帝忽必烈介绍他征战的新的城市,那个年代没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对于广阔的疆土皇帝不了解情况,就要通过派使臣去考察然后回来向皇帝来介绍每个城邦的情况,从而借鉴一些优秀的城市经验,以便于管理。起初的时候忽必烈为自己国家的疆域的广阔而自豪,前方战事告捷,不断有 不知姓名的国王来求和归顺。但是随着马克的介绍,忽必烈也最终意识到随着欲望的膨胀帝国开始了。腐坏,像一个无止境又无形象的废墟,繁忙和拥挤重重的压在土地和百姓身上,却无解决的良药。这种帝国的庞大,最终走向的就是坍塌和灭亡。

在这本书里除了威尼斯,马可波罗的故乡,完全找不到一座你认识的城市,全是幻想出的城市,梦境中的城市。我一边读的同时一边要在脑海中构想出这个不存在的城市,但是读着读着又觉得似曾相似,脑洞越大,你越能具象这个城市体,她究竟是存在历史的倒影中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变幻和缩影。

书中的城市分几个系列: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贸易;轻盈的城市;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连绵的城市;隐蔽的城市,如果你只是去读这本书,就像我的第一次,完全不知所云,但如果你一边读一遍去想象,你会发现文字的精妙之处能让你用思维去构建一座空中之城,似曾相识却充满了魔幻。

你一边阅读一边会想这个小城看起来貌似我去过的哪个城市;另一个小城貌似哪个城市;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去哪个城市旅行,去哪里居住;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城市又像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城市是充满了记忆,哪一座又充满了欲望……作者从一个大的框架去思考了表达了现代社会的形态和关系,但我更多联想到了人的本身(人是与社会和城市本地紧密联系的)。

我心中的卡尔维诺是一个充满浪漫想象的智者,他书中所用的这种故事结构令我惊讶,而城市故事的本身令我着迷却不得其解,我想我会继续再读这本书,解构这本书,不断从书里寻找卡尔维诺。

(英文版)



经典句子摘抄:
1.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2.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佩戴了相应的面具。
3.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
4.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5.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6.“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依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
7.把城市归类为幸福还是不幸福的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是另外两类:一类是历经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8.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名字。
9.在这个人世,我们降临和离去的时候都是孑然一人,一个行人要让自己的步伐轻快只能卸掉自己的行囊,那些行囊就是回忆。
10.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整个阿纳斯塔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3

分享者:wenjin


内容简介:

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急救手册,掌握里面的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你在危急情况下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进行快速有效的医疗处理,为自己或他人赢得救助的时间。

推荐理由:

·  内容全面,涵盖几乎所有紧急情况医疗处理

·  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急救

·  图文并茂,步骤清晰,逻辑性强,便于新手掌握

·  St John’s ambulance, St Andrew’s first aid 和British Red Cross三家权威急救机构最新更新,包括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导

·  推荐参加权威机构的急救课程或观看他们在youtube上更新过的教学课程,结合使用本书。 

Get up-to-date with DK’s newly revised 10th edition First Aid Manual. It’s the only First Aid Manual written and authorised by the UK’s leading first aid providers: St John Ambulance, St Andrew’s First Aid and the British Red Cross. 

4

小讲座

在出版界工作多年的白姐这次特别为大家分享了纸质书是如何在中国和英国及欧美国家出版的,以及如果想自己出一本书具体可以怎么操作。

期待白姐接着给大家讲讲图书发行销售那些事儿。

中国国情是个很难跨过去的……国情。

后记

2018/4/19

来时的路上想起来,这次的读书会是我参加读书会的三周年纪念。第一次来也是在满怀希望的的四月,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三年间我断断续续地参加这里的聚会,每次来都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大家放下生活中的琐事杂念从伦敦的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安静地倾听每一本书的分享,感受书籍对分享者心灵的触动,也在书中寻找自己内心的慰籍。书成为连结每个人的纽带,而读书会则是凝聚每个爱书人的温暖存在。我真心地希望这个温暖的存在对每个会员,不只是三年,更是十年,三十年,五十年……


小编后记

感谢wenjin利用临产前的空暇来主持坐庄。在总结写到一半时,肚子里的弟弟就发动啦;发布总结之际,希望母子已经平安出院、回家休养啦!


祝wenjin身体早日恢复、弟弟健康成长!


(本期题图照片: trulyexperiences.com)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