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的掏心分享:出国前,弄淸楚干嘛送孩子来读书;出国后,搞明白为啥最好陪读。

2018年05月10日 加拿大朱凡


如果只是为了逃离国内的高压教育,或是为避开国内的一些问题,而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经常听到周围的家长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是没法管,留学的事我也不懂,一问学习就烦,说了他们也不听。”

“平常问问学习,孩子总是很不耐烦说,都挺好的,别管了,多一句,都没话。”

“管多了,问多了,弄得都不高兴,所以现在我也就不管了,随他去了。”

……


所以,有些家长们只能幻想着有那么一天:

孩子自己能够觉醒,也许再大一点,他就知道该如何学习了,就会努力了。这个“也许”,透着多少的无奈、无力,与无助。

没错,我们也不想孩子是这样的表现啊,可以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当我们为孩子每天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而担忧、焦虑时,有一件事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当初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呢?

上周,我收到一位家长的留言:



反思:我们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总结了以下几类原因,是比较常见:


1
换环境


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在国内的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或是自身不努力、学习没动力;或是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格格不入、非常抵触;也有些是孩子遇到了早恋的问题,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离开原有环境,强制结束孩子过早陷入的感情问题……

这一类家长,是期望孩子换个环境,解决问题。

其实,家长自身也是比较迷茫的,在国内已经无计可施,换种思路、换个环境,也许可以有转机呢?



2
减压力


国内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一考定终身,每天是做不完的作业,排不完的名,孩子每天也是疲于应付学习,没有任何业余时间,能睡个长觉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所以,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脱离国内的教育体制,从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

对于留学,很多家长了解到的信息是,国外的学校学习压力小,孩子上个大学不是事儿;家长的想法是,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名校,家里也不困难,不等着孩子赚钱养家,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上个大学,有份工作,能照顾好自己就行。


3
找出路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突出,在国内,也考不上太好的大学,家长就希望孩子出来留学,混个洋文凭,期望将来找工作更容易些。

或者是学到一门手艺,实在不行的话,至少把语言关过了,掌握一门熟练的外语,也算是一项技能了,即使将来回国当英语老师,也算是个不错的职业呢,至少可以养活自己。



4
奔发展


这一类孩子应该是学霸型的了,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可以开阔视野,将来成为国际化人才。

学霸的故事,不在我们今天讨论之列,目标明确、高度自律的学霸,走到哪里都错不了。

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那让我先喝杯茶,羡慕2分钟。


我们送孩子出国留学,都希望孩子有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个机会,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变得越来越好。

总之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太骨感


从小到大,家长们做了太多以“都是为孩子好”为名义的决定,留学应该也算是一件。

但是,当孩子真正出国留学后,有以上第1-3种心态的家长可能要失望了。

首先,国外学习压力不小,尤其到了高中11、12年级,很多孩子会忙得脚打头;

其次,很多孩子正是因为换了环境,反倒使国内就已经存在的问题,更加剧了,或是原本隐藏的问题,表现出来了,因为国外看似宽松的环境,给孩子们更大的自由度,有的孩子在“自由”下迷失了;

最后,如果国内成绩不突出,英语成绩也不是太出色的话,留学后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不像很多家长想的那样,把孩子放到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孩子的英语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什么学渣逆袭、分分钟变身学霸,我只能说,这是小说和媒体最喜欢的故事。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英语是一门学科,它并不是只掌握听说,能够交流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需要系统学习的。就像在国内,我们的语文课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拿到高分的,也是需要阅读、写作的持续积累与练习。


在国外,同理,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在原版书的阅读量上,我们的孩子与当地的孩子就差了一大截,与当地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上上课,语言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孩子一定需要更加的努力才行。



英语的难点在哪里?


在加拿大高中阶段,正常的英语课,课堂内并不仅仅是给非母语的国际生讲英语,还有很多当地学生,所以,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中系统地讲语法、句子结构等基础内容,也没有时间去纠正每一个国际生一些比较蹩脚的用法(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表达,都是浓浓的Chinglish)。

加拿大高中的英语课,主要是需要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或小说,阅读后,写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孩子,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一,写作中如何避免语法错误,以及不地道的表达方式?

其二,这种需要自己阅读并思考,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方式,如何更好的完成作业?


所以,如果只是为了逃离国内的高压教育,或是为避开国内的一些问题,而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孩子出国留学后常有的几种变化:


1. 更自信了。

2. 更有主见了.

3. 很忙很充实。

4. 更乐观了。


你可能会说,这些变化,看着还不错哦。不过,先别忙着高兴。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1.更自信了,其实是有点盲目的。

加国老师以表扬为主,很少批评,与国内老师反差太大,使孩子很容易找回久违的自信感觉。

2.更有主见了,但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听话了。

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太多留学的事情,孩子最初是自己硬着头皮处理,之后就习惯了凡事自己弄,也根本听不进家长的一些建议。

3.看着很忙很充实,但实际是忙着社交娱乐,忙着逛街代购玩游戏

有的是为了排解没有家人陪伴的空虚与思念之情;有的,完全是不想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4.更乐观了,觉得自己并没有很努力,就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原因是:很多孩子过来之后,都会先上数学课,而这里9-10年级的数学并不难,而且很多知识点是孩子在国内时学过的,所以在这里再学一遍,相当于炒冷饭,考个80-90分都不是太难,而86分以上就是A了,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这里的课程都很容易啊。

但是,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乐观,如果不在9-10年级,把英语弄扎实了(尤其是阅读与写作能力),到了11-12年级,很多课程难度一下子加大,孩子可能就吃不消了。



孩子变化这么大?与加拿大公校教育特点分不开


(说明:为什么只说公校?因为女儿在公校上学,所以我的直接经验,也只是在公校)

1. 老师以夸奖、鼓励为主:

不批评、不指责、少督促、凭自觉,这一点与国内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有问题找到老师,一定会认真答疑,但老师通常不会主动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学习上有一点进步,老师都会夸得你不好意思;

3. 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

老师从不急躁,从不会对学生大呼小叫地批评或挖苦;

4. 没有排名:

考试分数也是老师一对一通知学生,绝对保护孩子的个人隐私;

5. 鼓励孩子按兴趣选课

而非为了将来好就业、有个好工作,加拿大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take easy,莫急莫急。

6. 大学规划,要自己主动做:

很多当地西人学生(尤其公校)都会选择一些比较实用的专业,也不会考虑名校,所以,老师也会觉得,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也就不会逼着孩子去学习,去不断提高成绩。

7. 下午3:30放学(有的学校更早),之后的时间孩子随意安排

学校的各种社团,孩子可以按照喜好随意选,要自己寻找、报名,不报也没关系。如果要做义工的话,也需要自己去主动找,老师绝不会主动给你安排任何事情。


注意,加拿大的教育有几个关键词:

主动、自觉、选择、责任,一切都要自己安排


1. 大多数国内的孩子,都习惯了很多事情是由家长或老师安排的,没人管的生活,倒是多了很多的自由,大把的课后时间在忙什么呢?

社交、逛街、打游戏。尤其年龄小一些孩子,因为学校作业少,难度也不大,用他们的话说“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剩下都是我自己的时间,我可以自由安排。”

2. 学生如果有问题找到老师,一定会得到认真答疑,但老师通常不会主动督促孩子学习,交作业的事儿,也只是会提醒一两回,并不会像国内老师那样,几次没交作业,还帮你记录下来,每天逼着交作业、逼着改错,还会在家长会时汇报给家长,请家长回家督促学习。

3.在加拿大,孩子有太强的自主性,课程自己选,想学什么方向就选什么课。高中就有很多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果想高中毕业后即工作,也是可以实现的。

4.课后时间也是要自己安排好,没有任何人强迫你报班、补习;没有排名、没有批评。这种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感觉是超级棒的,所以,孩子很容易找到自信,有些孩子就陷入在这“自由”氛围中不能自拔。


总结中加教育差异


国内:填鸭式,老师是主导

1.老师是主导。

课上课下,都是以老师的思路为核心。

2.课堂上要遵守纪律

不可以随意讲话,老师的“标准答案”就是权威。

3.课后作业大多是重复做题,所有题目都有标准答案。

老师普遍采用题海战术,重视量的积累,重在练“基本功”,并不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一切是分数至上原则。

4.老师除了上课认真讲课,下课还得督促学生学习

课后还会做很多梳理的工作,梳理知识点、易错点、必考点,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节奏,该背的背、该练的练、该刷题的时候刷题,听话最重要。

每年的高考状元也有这样的分享:

2017年河南文科状元吴铮(676分)

接受采访时强调,“我的学习方法就是相信老师,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2014年北京理科状元刘倩莹(719分):

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最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与节奏走。她认为,成绩优秀最重要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背诵等软性作业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懈怠。”


5.老师的精细喂养:

有时候觉得,在国内,老师都是把各种知识嚼烂了喂给孩子(就像老人喂小宝宝吃饭),孩子的咀嚼能力几乎得不到锻炼,只要会吞咽就好;这样的方式,某种程度上,使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孩子的思考能力并得不到锻炼,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

6.用排名提醒和督促孩子。

7.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还会主动与家长沟通

该告知得告知,该请家长时一定不会偷懒。总之,孩子是被全方位监控的。


加拿大:启发式,孩子要学会主动思考与学习

1.学生是主导。

尤其文科,老师大多数情况只是起辅助性作用。

2.授课更多是采用讨论式、辩论式

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观点,启发孩子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孩子的课堂参与度也是会被计分的,并按照百分比计入期末最终成绩。

3.作业是五花八门的

量可能不是很大,但是费脑子,费时间,有时是海报、有时是PPT、有时还要穿插视频,有时是演讲,或是小组合作方式,孩子们需要分工负责,并查询大量资料,老师并不会做各种限制,学生可以用任何自己认为适合、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

4.学生需要自己安排好时间

自主预习与复习,主动上交作业,有的时候还需要自学。

5.期末总成绩通常由5部分组成

出勤、作业、课堂发言、期中、期末各占不同百分比,有的科目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所以,平时成绩很重要,每天都不能松懈。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提醒:加拿大没有补考,没有补考,没有补考。

6.没有排名

每个孩子的分数都是只有自己知道,老师都是一对一给孩子发成绩,非常尊重孩子的隐私。

7.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批判性思维

这包括很多层面。中国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倾向于全盘接受,死记硬背。加拿大更多是强调学生要多提出疑问,提出质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我想说,中加教育对比,各有各的优势与特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百分百的好,或百分百的不好,而也不能说,留在国内学习就一定没有好的结果,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与决定,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记住:孩子留学这件事,千万别冲动,冲动是魔鬼。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



上周还有家长问过我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的留学之路更加顺畅?

我的回答是:平静而努力的孩子,最适合留学。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大家一定都知道。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大脑不是最聪明的,成绩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

因为考试排名往往不是最靠前的,所以他们常常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他们并不气馁,他们一直走在努力的路上。

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有目标、有韧性、有一定的抗挫能力、自律。


他们更知道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在国内时,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每次考试排名提升5名或10名,而到了加拿大没有了排名,他们的目标可能是周围的同学,或是自己与自己比较,锁定每次成绩的进步;或是提早确定未来专业与大学的方向,总之,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所以这样的孩子是拥有内驱力的。

有些学霸型的孩子,到了加拿大留学后,反而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

原因是 

孩子本身天资聪明,加拿大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够相对轻松的搞定,因而少了学业上的压力与努力的动力;

加拿大的学校从不排名,孩子学习成绩虽好,但少了像国内时因排名靠前带来的成就感,在学习上常常会有点倦怠。


他们更知道什么是挫折,要如何克服困难


从小到大,他们在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必须学会应对与克服,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们也能够接受一个现实是,自己要把成绩学好,就一定得加倍努力才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他们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也更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


他们更加自律


因为他们知道,做事一定要提前规划,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准备和努力。

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学习做计划,尽管常常是不完美的计划,自己的完成时间,会与计划不符,有的时候是因为贪玩而拖拉,有的时候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但他们有一颗努力、而不服输的心,也就慢慢学会了战胜自己的惰性,也会原谅自己偶尔的懈怠,因为人的神经不能总是紧绷着,也需要放松与休息。


也许,你常常能够听到这样的例子,某某家的孩子之前在国内学习一般的,但出国后成绩很好了,已经变成班里的学霸。

是国外的课程简单吗?No,个人努力,才是逆袭的关键。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容易的,尽管我们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已经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太多了,至少物质上是不缺乏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但也正是这些物质上的优越、生活上的安逸,以及丰富的娱乐项目,反倒使现在的孩子缺少了一些品质,比如吃苦、抗压能力,以及做事的主动性。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留学之路走得顺畅,请培养好孩子的这4个品质:有目标、有韧性、能抗压、自律。这应该是出国留学的孩子们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作为家长,无论陪读还是留守,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孩子们的成长,与家长的用心陪伴是分不开的。但是,陪伴并不等于要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情况是心灵上的陪伴、情感上的支撑、方向上的引领。


1
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下,留学虽然已经是个比较普遍的事情,但对于个体家庭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挑战。

留守家长与孩子长时间分离的隔空交流;陪读家长面临与伴侣、父母的两地分居,太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1.恶补留学相关知识

国内大多数家长与我一样,自身都没有留学的经历,所以,对于国外的教育、课堂授课方式等等,都没有直接的体验,我们真的是帮不到孩子太多。

所以,对于留学,我们与孩子一样,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支持上,也不能仅限于金钱上的,我们同样需要做很多功课,需要学习。

对于孩子的挑战,是语言的准备,以及需要在留学后,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学习方法,需要尽快融入当地的社交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所有有关留学的信息,比如留学的准备、语言的学习、学校的教学方法、义工机会去哪里找、各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申请要求等等。

了解这么多,并不是希望替孩子做什么决定,也不会帮助孩子去选课、选专业和选大学,只是希望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能够给孩子更加靠谱的建议,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而并不是在旁边起急,而插不上手。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这样是不是太累了呢?没错,的确有些辛苦,可是,自己的孩子,不操心,那要让谁来操心呢?即使要交给中介做,自己也需要做一些决定,如果什么都不了解,我们做决定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了解的,该做的事、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也必须承担,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份难得的经历。

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那不该是一个伤感的调调,而是一个温暖的画面,孩子长大了、翅膀硬朗了,有了远飞的能力,我们不应该为TA们高兴吗?



2.学,你想让孩子学习的,体验,你想孩子去体验的

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

比如,如果家长去报一个这边的语言班学习英语,就会发现,这边老师讲英语的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进步上,真的是需要时间,才能慢慢适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融入,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尽快融入当地孩子的社交圈,但是,当家长自身走出去,不论是与当地西人交流,或是与华人移民接触,就会有更真实的体会,融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与其对孩子说教,不如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3.家长的自我成长也不要疏忽

除了关注孩子,家长也不要忘记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哦~~

对于留守的家长→

孩子出去留学了,自己突然多出了大段的空余时间,没有孩子每天在自己面前晃了,眼前倒是清静了,心灵却总是空落落的。除了想孩子,又多了一份担心。

陪读的家长呢→

更是无事可做了,除了忙活孩子的一日三餐,全新的环境,没朋友、没社交,好像只能靠刷剧来抵抗寂寞了。


我们换一种思路,孩子留学这几年,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留守在国内的家长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或事业上,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健身、养花、旅行……把之前没时间折腾的事儿,都重新提上日程。

陪读的家长呢?

想想,这其实是一段非常让人羡慕的经历。

之前我们只能在旅游的时候出国,也仅仅是待上几天或十几天,而现在因为陪读的原因,我们可以长时间待在加拿大,既可以深度旅游,体验当地的文化与生活,还可以利用这个全英文的环境学习英语,还能结交很多新的朋友,要知道同样陪读的家长可是很多的哦。

家长们让自己忙起来,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新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也是一个正面的引导与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提醒:当然也不要忽略了留在家里赚钱的那位哦~~多多视频交流,虽然远隔万里,感情上可千万不能疏离哦~~


2
保持与孩子的顺畅沟通


不论孩子是否留学,这一点其实都是最重要的。

从小到大,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无论是低幼的小宝宝,还是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保持顺畅的沟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像远处的一场风暴到来之前大海会发出轰轰隆隆的咆哮一样,高涨的欲念和强烈的感情也发出这样的低鸣,宣告着这场骚动即将来临。

持续翻滚的暗流在警示我们,危险即将到来。”


——卢梭《爱弥儿》


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里对青春期的生动描述,在青春期这个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一个特殊时期里,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而且常常令父母措手不及。

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我们需要调整,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无论什么时候,家长的成长要胜于孩子的成长,才能够引领孩子开启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

所以,无论是否陪读,我们都要努力与孩子保持一个顺畅的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尽管有时还不是很成熟。

我们对于他们的陪伴,更多的应该是心灵上的陪伴,与情感上支持。遇到问题或错误,少一点指责与批评,多一些倾听与鼓励,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做换位思考。



书信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永不会过时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常常是充满了火药味,有时候可以尝试写封信放在孩子的书桌上,强烈推荐手写,每一个字都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暖暖的爱意;也可以尝试买本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书放在孩子床头。

给孩子思考、活动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学习理解、尊重、承担以及自我约束。


一次特别的班会:交流

记得在女儿初二时,学习一天天紧张,孩子与家长的压力都很大,交流也越来越不顺畅了。

班主任老师特别策划了一次班会,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封好后,交给老师,等到班会时,每一个孩子念自己家长写的信。

就在班会现场,很多孩子念着念着,就哭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宽容与期许。


无疑,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我们必须去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与沟通,去做有效的引导与交流,这确是一门学问,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具体如何沟通,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因为每个家庭不同,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不同,所以,沟通的方式也一定是不同的,这是每一个家长需要面临和解决的课题,需要不断的修炼自身,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就好。



有2个小建议给大家参考:

1.与孩子约定:定时沟通

无论是否陪读,其实都可以每周固定个时间沟通,聊一聊这周都忙什么了,有什么问题、困难;有什么收获和进步。可能有人会说,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没什么可说的。没错,但这种程式化的交流,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养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习惯,习惯会变成自然。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还没差到无话可说,那就赶快开始吧。

对于不能陪读的家长,就更应该与孩子保持每周定时沟通的方式,比如,孩子平时上课忙,就定在每周六或周日的一个时间,大约半小时或一小时,有时间就多说,没时间少说。可以让家里人,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者其他要好的亲戚、朋友,有机会都和孩子聊几句,让孩子感觉到更多的亲情。


2.家长要学点心理学

青春期的孩子原本就容易叛逆、不好沟通,而又处在留学的环境中,孩子本身就要面临很多困难,还有与国内不同的各种诱惑。

有的时候,孩子会比在国内时,更自我,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变化,比如女孩子突然爱化妆了,或者穿得更加暴露了;有的男孩子也开始注重打扮了,要穿各种潮牌衣服,或者要买很贵的鞋子。

这样的变化,一定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毕竟我们是让孩子来学习的,虽然不需要孩子非常节俭的生活,也不希望他们如此挥霍和浪费,毕竟父母在国内辛苦赚钱也不容易。


一个朋友的孩子,妈妈说她很“叛逆”,但孩子的表达是什么呢?

“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叛逆,我并没有故意违背爸妈的意愿,而只是,大部分时间,感觉我比小时候,更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这个孩子的话,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呢?

有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真的就是缺乏一次坦诚的沟通,少一些猜测、指责,或是“我认为……”,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只有了解了、接纳了,你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去帮助他们。


3
保持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



1.家长会

女儿的学校,一学期通常有2次家长会,开学后一次,是集体家长会,目的主要是家长与新学期的老师见个面,老师呢,会在家长会上讲一下这学期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以及评分标准,家长基本不会有与老师单独沟通的时间。

第2次家长会,一般安排在发放“期中成绩单”以后,家长可以一对一与老师进行沟通,每个老师10分钟的时间,但需要提前预约。

陪读的家长,一定要利用好这两次家长会的时间,与老师见个面,一是可以当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自己地于孩子教育的重视。

不能陪读的家长,如何可以的话,就请监护人、或者朋友帮忙代劳。

女儿学校的家长会在线预约系统


2.邮件沟通

在加拿大人的沟通习惯中,邮件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这也是老师最推荐给家长的方式。

因为老师白天上课,接电话并不是很方便;那如果下班时间打呢?也不是太合适,因为占用了老师的私人时间。只有邮件是最好的方式,老师在下课后、休息时,都会拿出手机来刷一件邮件。而且,在邮件中,我们也可以把希望了解的事情,一点点写清楚,老师也会更有针对性的解答并提出建议。

家长可以定期给各科老师发邮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英语不好的家长,我推荐“有道翻译”,非常好用的翻译软件。


3.单独约见

如果不是在家长会的时间,有事情需要与老师沟通,也可以通过邮件单独约见老师的。

比如,不能陪读的家长临时过来看孩子,都可以约见老师,面对面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



关于留学的思考,我们应该回到问题的源头,不是孩子是否适合留学,或是,是不是要送孩子出国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孩子认清自己。

武志红曾说过,把一件事做到8分好也许是因为钱,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和钱没关系。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

我的性格如何

我有什么优缺点

我适合做什么

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启动孩子自身的、内在动力引擎,而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成功道路。人的内在动能才是决定自己位置的根本因素。

我们且陪且珍惜吧!





加拿大朱凡

关注低龄留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