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的新趋势,你都准备好了吗?(二)

2018年05月08日 走进加拿大


 怎么让学生在申请材料中能够脱颖而出,一直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有人觉得入藤校就像抽签中奖一样要靠运气,那么除了运气以外的,还要靠实力,那么好大学,他们到底希望接受什么样的学生呢?

孩子上高中前我去听了一个大学招生官的讲座,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升学标准,他告诉大家招收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像招一个交响乐队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演奏出一场丰富多彩的交响乐。

有时学校今年缺了一个鼓号手,你撞上了运气,显然明年其他学生不一定有同样的运气,所以,大学招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那么在广义的层面,大学申请过程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它培养学生的目标也许不同,它的资源不同,培养学生的方向也各有千秋。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解。

弱势群体, 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摆脱贫穷和自己的处境,希望学习技能技巧,寻找工作机会,改变生活状态。中产阶级,崇尚素质教育,希望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强调个人成功,追求个人幸福。精英教育的目标重在创新,培养超越自己,改变世界的人才。

从主流大学招生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也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变化。19 世纪下叶名校要求招收懂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生,学生来源往往是来自受过精英教育的家庭;大学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危机,开始对外开放,大量犹太人入学。

后来主流社会的白人又提出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也要看捐款、文化等多种理由压低犹太学生入学率,犹太群体联合起来反对不平等的待遇,争取和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今天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又开始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公民意识,社区责任,教育的平等机会,大学升学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有人认为亚裔入学率提高会降低非裔和西语裔的比例。而非裔和西语裔长期受歧视、社会经济地位尚待改善,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公正。

持反面意见的人认为降低要求录取更多非裔和西语裔的学生,势必会打压在学业上占优势的亚裔优秀生,这是另一种不公平。

不难看到,升学无论是倒向特权和精英阶层,或是倒向少数和弱势人群,一旦天平发生倾斜,都会有另一端的学生将面临不公平的待遇。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它只存在于人们试图建立的更加公平的努力和尝试之中。


 (二)美国目前的招生制度的合理性和瑕疵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名誉教授 Rebecca Zwick 全面审视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国大学申请,从各个角度研究美国目前的招生制度的合理性和瑕疵,并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Who Gets In? Strategies for Fair and Effective College Admissions》。


Zwick 教授认为,我们永远也做不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大学招生制度,因为对怎样的学生有权进入好大学这件事,从来都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那么,到底最公平的录取方法是什么?Zwick 教授提出,有些看似“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的,在盲目随大流之前要考虑清楚所有的可能性。大家对现在的大学招生制度如此不满,看到三种呼声最强烈的替代方案。

1、更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特质和经历,弱化他们的成绩和标化。

事实上,一个英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申请中的个人作文(personal statement) 恰恰反映了其作者的社会阶层信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会写出平日里看看电视、赶赶时髦、在本地打工的无聊故事。而富人家的孩子则有更丰富、有趣、华丽的经历可以描写他们的独特故事。

2、招运动员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和有色人种的孩子。

大家普遍都认为,大学对运动员的偏爱能够使有才华,但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学生得到优势。但Zwick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恰恰相反,这些运动员来自底层的可能性很低。因为上流社会的体育运动比如骑马、水球和帆船比橄榄球和篮球受欢迎多了,而玩这些运动的绝大多数是富家孩子才有条件。也有名校的招升官看到一些纯粹的运动员可能在学业上拖后腿。

3. 抽签真的是最公平的方法吗?

有人提出用抽签来决定大学录取谁。1970年伊利诺伊大学就曾经尝试过这种招生方法,此事还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当时被拒的申请人中包括了一些伊利诺伊州最优秀的学生。民怨载道迫使校长不得不推翻了之前的结果,重新录取了被拒的学生。

为了避免这种荒唐的结果,有些抽签派提出要设置一个基本的门槛,比如SAT成绩不低于多少分。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基于这种门槛的抽签对于增加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成效细微。而且模拟还预测,被录取的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的。

人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前提,如果想要使大学申请者不会被区别对待,必须设置一个高门槛,但这同时也会削弱增加受教育机会的目标。而低门槛的抽签却会导致某些被录取的学生资质比被拒的学生还要差。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Zwick 教授提出,好大学一席难求,所以继续寻找更好、更公平的录取方法固然重要,但挑战不小。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申请者的资质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那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必然比那些受教育不够的孩子,为大学申请做好了更充足的准备。

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所大学既能达成自己的招生需求,又能不助长社会不公。但这个问题绝对不容易解决。所以任何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应以批判地眼光看待。

当然,大学还可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那就是让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受益,增加社会流动性。更宏观的层面,大学的招生制度还希望能够最大化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能达成自己的需求。

Zwick 教授在书中写道,“举个例子,某所学校可能需要更多学生加入曲棍球队或是学校的交响乐团急需双簧管演奏者”,那么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就会比其他人获得优先考虑了。


你或您身边的朋友想留学加拿大吗?


1、请点右上角:选择【发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2、请关注我们:点右上角-》通讯录-》查找订阅号-》搜“走进加拿大

3、咨询加拿大留学信息,请联系“加拿大博盛国际交流顾问公司

加拿大咨询电话:001-416-4568632 

邮箱:1016573153@qq.com

中国咨询电话020-8365272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