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刊】母亲教我读书

2018年05月13日 武汉人在墨尔本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今天就是母亲节了,关于那些儿时母亲教会我们的事,你还记得多少?

       

       当把母亲和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同时代的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不同的场景:灶台边,母亲一边烧火,一边给孩子念书;书桌旁,母亲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絮叨着让贪玩的孩子好好读书;卧室里,母亲一边读着书中的故事,一边哄着孩子沉沉睡去……

  

  不管是哪种场景,留给我们的都是幸福的回忆。朴实的母亲只是简单地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就是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母亲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组文章中的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同,但她们都以其独有的影响力指引着自己的孩子前行,正如高尔基曾说的“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关于“我”和母亲小故事,祝天下母亲健康、快乐、幸福!


  奶奶、妈妈和我的“阅读”故事 

  在被问及我的母亲是如何教我阅读时,我必须说,我的母亲从未教过我阅读。

  老爸念过初中,是阅读爱好者,赋予我以成为“读书人”和“写作者”的厚望。母亲只念过小学二年级,是个好学的人,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后来就辍学了。不过,母亲是能够阅读的。她认识的字,一部分来自1950年农村扫盲运动,一部分来自我们姐妹几人上大学时书写频繁的家信,一部分就是阅读我出版过的书。她看我的书总会掉眼泪,这个事情让我很心酸,大概是因为互相能够明白字里行间的那些秘密的爱和忧伤吧。


  我和母亲之间大部分有所交集的记忆,都是在田地里。在田地里劳作或者在泥泞的路上推车,我会有很多次要放弃的“消极”想法,但老妈说:“坚持一下,总会到头的。”我并没有想如果不坚持会怎样,反正就那样忍耐了,也都过去了。后来在自己的阅读和教书生涯中,常常有那种原本不忍卒读的文本,但如果需要读完,我是没有问题的。教电影课,要面对很多种电影文本,我也能做到不中途退场、不半途而废,因此被学生评价是“受雷程度”很高的观众。这种“忍受”所有文本的能力,是母亲教给我的。

  不能忽视的还有我的奶奶。我的父亲认为他的母亲——我的奶奶特别值得书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不知道,我的父亲看待他的母亲和我看待我的奶奶是不是观点一致。我喜爱祖母身上的宽容和大度以及她认为“再困难的生活也是有意思的”这样的人生态度。我小时候经常跟着她到处走亲戚,看着她和她的姐妹、妯娌们围坐在一起,听着她们喁喁私语,现在想起来,简直是美好极了!每天黄昏,我和她一起把鸡赶回鸡窝,晚上睡觉前帮她提尿盆,也都温暖极了!我觉得她像沃尔特·本雅明,认为生活本身也是一个文本,值得好好细读;而在我看来,我跟着奶奶一起度过的童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文本。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但我从未有缺失感,反而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很丰富。这种对生活进行丰富性评价的能力,也是奶奶赋予给我的。

  奶奶和母亲,她们两个人给我的,就是我的人生底色。当然父亲的影响也有,父亲主要是负责给我期待的。


  在我成为一个阅读者和写作者之后,试图给予孩子的内容,必定是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我曾试图让孩子写点啥。小时候教他背古诗,我会鼓励他把诗中的意思翻译出来,把图景画出来。他努力实践过,但是当我要求他保留自己的那些本子的时候,他总会悄悄地毁掉,认为那些东西不值得保留。这让我很意外,觉得孩子从父母身上所能得到的,是孩子自己选择的结果。

  但是他喜欢阅读。他会好奇地盯着我正在念的书问:“你在读什么?”或者,在我因为阅读偷笑的时候,他会问:“你在笑什么?”在这样的时候,我会快速找到另一本自己正在读的书,放在他的桌子上。一般来说,不过几天,他会在饭桌上、散步时和我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且进行评价。

  与孩子同步阅读,使他拥有一种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力。这一点,让我每次想起来,都很开心。(裴亚莉) 

  母亲教我做人 

  灯火阑珊,繁星点点。在外忙碌了一天的我回家打开门。书房中,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上,女儿手捧一本书,面向母亲认真地朗读着。我知道,婆孙俩又开始了每天作业完成之后的必修课。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被母亲“逼迫”着读书的场景。

  母亲虽然家在农村,但受担任小学校长外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爱好读书,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因家庭成分影响,母亲初中毕业就再与学校无缘,她曾为此非常懊恼遗憾。后来,在对后辈的教育培养上,母亲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记得我牙牙学语时,身边可及之处全是各种识字卡片、图画书。那时家中只有父亲一人在外工作,工资很低,经济较为困难,吃饭穿衣母亲总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乱花一个铜板。但在给我买书这件事情上,母亲却从不吝啬,《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不大的家中充盈着浓浓的墨香。每天从生产队放工回来,母亲都要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教我读书认字,从未间断。我入小学面试时,已经能够读写500多个汉字、背诵100余首唐诗,震惊了我们那所乡村小学。上世纪80年代初,家乡实行包产到户,母亲变得更加繁忙,既要操持家务,还要耕种土地。但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在我完成学校作业后,陪我读半小时的书。


  再后来,母亲不仅要求我每天完成作业后必须读半小时书,而且还要记读书笔记,写出所思所悟。有一年暑假,我准备去外公家。临行前,母亲拿出一本《鲁迅散文集》,反复叮嘱我记着每天读书、写笔记。然而整个假期我把母亲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收假后回到家中,面对母亲严厉的眼神,我害怕了。那天,我挨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揍,而且被揍得很厉害。惩罚结束后,母亲平静地看着我说:“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让你读书是为你的前途,是为了让你成才,更是教你做人。我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这样的机会,遗憾终生,我不想你再走我的老路。”那一顿揍,那一席话,让我至今刻骨铭心。


  自那时起,到我读高中、上大学、参军入伍,尽管离母亲越来越远,但每晚入睡前读书的习惯我始终保持下来。每每因为工作劳累稍有懈怠,我就会想起那顿揍、想起母亲的眼神、想起她语重心长的话语。这些激励着我再次振作精神,坚持完成当天的任务。多年来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培养了我观察事物的敏锐视角、较好的文字素养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我先后有数十篇文章见诸各类报纸和书刊。我更是通过坚持不懈地读书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锤炼了意志,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与信任,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都能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我感恩书籍让我成长,更感恩我的母亲对我的培养,让我拥有了一生的精神财富!(胡巍)

  读书忆往 

  编辑问我:母亲对你读书有什么影响?仓促之间,我一片迷茫,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不过,这倒勾起了我对一段陈年往事的回忆。

  我们家是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我是几个孩子中的老大。母亲读过高小,应该是那个时代有点文化的人。但是她每天忙于家务,为了补贴家用,她常在外面兼做一点零工,很难顾上我们的学习和读书。母亲为了哄我们几个孩子入睡,会给我们讲故事,但不是《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之类的世界名著,而是《白毛女》中的白毛仙姑以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之类的故事……

  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中小学都没有课外作业,正常的课程学习没有什么压力。我就把父亲带回来的《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等书籍拿来偷偷地看,后来就发展到公开看,父母也没有明确反对。父亲还带回来过《水浒传》《三侠五义》之类的书,我也“生吞活剥”地读了。

  因为阅读了这些课外的“禁书”,我就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些文化资源,也有了话语权,所以我经常现学现卖,白天自己读,晚上就开始给小朋友们炫耀卖弄。对书中记得清楚的部分,我能把一大段文字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记不清楚的地方,我就添油加醋做些改编,反正别人都没看,没有人出来指证我讲错了。小孩子出于天性的爱逞能并不是什么优点,但儿时的这些读书经历给我带来了两个好处:强化了我的记忆,也锻炼了我的口才。

  少年时代精神的发育与肉体一样,疯也似地野蛮生长,极易饥渴。很快,仅仅靠父亲带回来的那几册书,已无法满足我的胃口。我拿着父亲的书与街道上其他小朋友交换,也交流阅读感受,这样书的来源便不断扩大。从人类远祖发明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开始,就等于撬开了贸易和经济的大门。书籍的交换,信息的沟通,知识的交流,也在那个封闭的时代打开了我憧憬远方的大门。

  父亲有一次嘱我看管锅灶,因我沉浸在新书的阅读中,炉灶上的稀饭烧煳了,竟也浑然不知。父亲一气之下,把我手中的书投入炉火中付之一炬。这书并不是他拿回来的,是我借别人的,市面上又买不到,我真不知该如何赔偿别人,让我情何以堪!我为此也记恨了父亲很久。

  那个时期学校没有硬性规定课外读书,家长也不逼着孩子读书,孩子们大多没有学习的压力。我读书仅仅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这种兴趣爱好一旦染上,轻易戒不掉。

  我自忖个人的资质禀赋平平,如果当时全社会有读书的风气,聪明的孩子们都用功努力读书,我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这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又聪明又迅捷的兔子如果再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奔跑,小乌龟要赢这场比赛,连门都没有。

  我就是那个一根筋的笨乌龟,迟缓地挪着步子,侥幸走出了那段艰难路途,误打误撞闯进了尊重知识、尊重读书的新时代。几十年后,我依旧笨如乌龟,除了读书,别无长物。无聊无趣的我,至今仍只知道在书里讨生活,在书里找乐趣。

  我们的家庭不属于书香门第,也没有什么珍贵的藏书。母亲和父亲并没有给我讲过读书的重要意义,更谈不上具体指导读书方法,也没有说过什么闪闪发光的金句。他们只是像天下所有善良的父母亲一样,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天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他们没有刻意打击压制孩子;在今天全民崇尚读书的时代,他们也不觉得他们的儿子有什么让他们骄傲的本领。

  偶尔与老母亲通电话,或者回老家看望,她还是一成不变地唠叨:少看点书,别人越读越精明了,你却越读越傻了。再说,天下的书你永远也看不完。早点休息,不要太劳碌了。

  我的老娘呀,你净说实话,一句话又把我打回了五十年前的原形。(李浩)

最后,镮亚集团祝大家母亲节快乐!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喜欢就添加微信号关注我们吧!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更快,更丰富的澳洲资讯哦!


公众号:whrzmrb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