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教育出天才 13岁考大学你羡慕吗?

2018年05月13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HELLO纽约客最佳拍档

1岁开始比手语,2岁认字,3岁能拉大提琴,5岁获得马友友亲自提点,9岁完成两门大学课程,13岁准备考大学,人生按下快捷键,是否就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本期《HELLO纽约客》之最佳拍档带你认识今年10岁的印度裔小朋友Jivan Ramesh,他的拍档就是伴随他学习成长的父母。他的10年学习历程,或许能给你提供教育新思路。

Jivan Ramesh强人CV

2017美国青少年才艺大赛乐器组银奖

曼哈顿音乐学校学前班


选择家庭自学的初衷


第一次见到Jivan是在2017美国青少年才艺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去年他因为自己创作的大提琴曲而获得乐器组银奖。跟他母亲的简短交流,我了解到Jivan出生在加拿大,上学年龄时家长为他物色学校,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当地最顶尖的天才班,都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Jivan母亲说:“校长对我们说,她也有两个天赋极高的孩子,由于学校教育无法满足他们,所以选择在家自学完成大学之前的教育。”

听了校长的建议,Jivan父母开始认真思索是否也选择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首先他们为Jivan做了时下比较通用的智商测试: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和韦克斯勒(Wechsler)测验。据说Jivan的两次测试成绩都不错,加上Jivan父亲的收入足够一家三口的生活,于是在征求了孩子的同意后,他们决定让Jivan在家自学。

美国的家庭自学政策及现状


说到美国家庭自学的发展,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在北美还处在殖民地时期,严格意义上当时所有的家庭都采用家庭自学或者社区学习。1852年麻州成为美国首个颁布强制性公共教育法律的州。此后的100年中,公共教育迅速发展,其中标志性事件是1920年通过的Smith-Towner法案。该法案建立全美教育协会,并要求联邦向公校拨款。

而到1970年代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反思公共教育的利弊;教育学家 John Holt认为公校教育制造了压抑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成为“听话的员工”。还有人表示家庭自学其实是一对一教学,家长更能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和需要设置课程。于是个别州开始设置家庭自学教育的相关规定。到了1998年全美50个州都已确立家庭教育法规,公共教育不再是唯一选择。

以上就是纽约市选择家庭自学的家长们去年一年需要向纽约市教育局交的材料。对于初次申请家庭自学的孩子,需要在7月1日前提交申请家庭自学的表格,并在8月中旬之前提出自学计划。对于1-6年级的孩子,每年学习时间需要保证900个小时;对于7-12年级的孩子,每年学习时间至少990个小时。之后家长需要上交4次季度报告,汇报孩子在过去一年来每个季度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学习成绩等。考试需要在有资质的老师监督下进行。到今年6月30日选择家庭自学的孩子们面临一年一度的年度考试。


现在全美大约有200万学生选择家庭自学,也就是3.4%的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算是自学呢?是否可以选择家庭自学与公校教育齐头并进呢?关于这一点也有细致的区分:K-12年级的学生如果一周在公校和私校的学习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25小时,就算家庭自学学生。由于生病无法上学的学生除外。

什么孩子适合自学


Ramesh家长说除了需要了解所在州的法律,最重要的还是了解孩子的需求。Ramesh能够自学与他从小培养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也与他起步早有关。据介绍Ramesh3个月大时家长就教会他比划婴儿手语,所以无论是饿了,渴了,还是尿布湿了,都可以通过打手语告诉父母,免去了许多哭闹。

到他9个月大,家长开始教他一些简单的单词。3岁时他就可以看所有的小儿书了。Ramesh父亲认为儿童的学习时间比成年人想象的要早。尽快让孩子在幼儿时期接触抽象的文字和语言,可以帮他们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如今Ramesh在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科的水平都已达到高中;他的父亲告诉我Ramesh打算在13岁时考SAT,看能否提前进入大学学习。

除了语言,音乐也是从小伴随Ramesh的“玩具”。他3岁时第一次听马友友拉演奏《天鹅》,就被其魔力的旋律迷住了。如今他每天固定训练1-2个小时,逢到大赛会多加训练。我几次听他演奏,都是他自己演奏的大提琴曲。


看到他在各方面都是如此超前,我向他的父母求证,究竟是他自学能力比较强还是父母需要在他学习过程中充当老师角色。他的母亲说,其实家庭自学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是“全知全能”的,相反,在很多学科上Ramesh比他的父母懂的都要多。比如Ramesh对恐龙非常感兴趣,于是平常花大量时间研究归总,这一点是他的父母完全不通的。另外就是音乐,他的父母说,就是因为自己在音乐上一窍不通,所以专门从加拿大来到美国,希望Ramesh在曼哈顿音乐学院预科班获得更多指点。

采访小记

在Jivan家中我发现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除了大提琴之外,他还会钢琴、古筝;他最感兴趣的是三叠纪时期的恐龙;他平常还养三只兔子,一只跟他岁数差不多大的鹦鹉和一只狗。平常在家中,它们就是他的“学习伙伴”。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培养了对周遭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他和《伤仲永》中的主人公最大的不同,他学习的目的不为了满足任何一种体制的需要,而是来自于他最本能的需求。这种需求将陪伴他,也将让他受益终生。


想起前两天看微信看到两句话:“我喜欢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另一句是:“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只是你穿的保护色。”或许在今天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才由衷感到有一种学习,不需交学费,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环游大千世界,纵观上下千年,需要的只是你一颗不饱足的心。

最后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结束,也希望每个渴望知识,热爱知识的人,可以让学习之光惠及一生。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翻译: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




阅读原文/Read more 查看更多:

家庭自学13岁都能考大学 快进的人生你羡慕吗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