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文化】合伙人vs股份制

2015年03月24日 伦敦交易员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来自见闻学堂


William C. Dudley,纽约联储主席,在周一的演讲中提到了45次“文化”这个词。以下是他如何定义文化:


文化是指在规章和制度缺席的情况下引导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准则……文化反映了一个公司主流的态度和行为。这不仅是指人们如何分辨那些青红皂白,而且包含如何应对灰色地带。就如同微风一般,你也许无法看到文化,但你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化是我“应该”做的事,而非我“能“做的事。”


Dudley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且在高盛担任了十年的首席经济学家。但他的言辞听上去更像是一个社会学者而非经济学家。作为一个跟金钱打交道的银行家,为什么他要屡次提及“文化”?究竟什么是华尔街所谓的文化?


一切都要从华尔街的合伙人制度和后来的股份制说起。


合伙人制度


众所周知,华尔街充斥着各式投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是从合伙人公司开始的。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坚持了许多年,就算是操刀了无数起IPO上市的高盛,直到1998年才最终放弃合伙制进行IPO。


合伙人制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拥有公司并分享公司利润,合伙人即为公司主人或股东的组织形式。 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即企业的钱不够还债,合伙人还须拿出家里的钱补充清偿——当初投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全部家当有多少);合伙人共享利润,同担责任,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合伙人制度最大的长处莫过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传统的投资银行在经营业务时,并不动用自有资本,既然不动用自有资本,就无所谓风险问题或募集股本了。此外,投资银行业是十分重视关系的行业,很多时候家族关系网是其最重要的资产,只有合伙制才能将这项无型资产留在企业内部。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合伙人制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徽章


其实这就是股份制以前高盛和其他华尔街巨头运作的机制。每一个MD(董事总经理)和其他人在财政上都是相关的。一般来说,每一个人会在全年的奖金池中有一个固定比例的收益,同时他们个人对其他MD的行为负责。在高盛,对合伙人还有附加的限制,退休前他们不能抽出资本。MD分享了公司的成功,也应当对公司其他人蒙受损失或公司被罚有所触动。这一结构之下的组织规则对控制风险是起关键作用的。“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两条简单的经济学法则,就是合伙人制最大的理论基础。



股份制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形式。企业资本较大,规模较大、企业管理集中,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型公司都是股份制的。


不妨想想 “伦敦鲸”巨额损失事件(2012年摩根大通交易员布鲁诺·伊克希尔对企业债的交易造成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直接导致摩根大通65亿美元的亏损。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回复‘4’,阅读有关‘摩根大通伦敦鲸’的专题文章)之后摩根大通究竟发生了什么。公司董事会减半了CEO Jamie Dimon 的薪酬,从两千三百万美元跳水到一千一百五十万;同时削减了相关人员的奖金和分红。这确实是个事,不过这次事件的大部分损失都由股东承担了。 对于一般的摩根大通MD(董事总经理)来说又发生了什么呢?说真的,没发生什么。主要原因是摩根大通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否则骨干们就都跳槽了。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MD跟这次损失没什么直接关系。


在业绩喜人的岁月里,MD们得到了巨额分红——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也没干什么事。今天,金融公司遭遇巨额罚款都是股东偿还的。公司的投资人称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即企业的钱不够还债,股东无需拿出家里的钱补充清偿——当初投资多少,赔光就算了)。虽然高层管理者可能拥有公司的股权,但他们的股权合起来不过一芥,他们承担的损失亦然。


合伙人VS股份制


哥伦比亚商学院兼职教授,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前高盛投行家、操盘交易手Steven G. Mandis认为:为了达到持续的成功并避免公司出现风险,像高盛这样的公司必须培养其高层雇员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就是在股份制的今天,借鉴一下以往的合伙人制度,以规避风险。


Steven G. Mandis认为,金融的相互依赖性是和自律性一样重要。领导应该共同且不分比例地分享罚金以及他们薪酬计划或股票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这并不是说银行应该回到原来的私人合伙制。但是他们应该从今天MD自由裁量的年度分红机制中稍稍转向,至少对一部分特定的顶级员工而言需得如此(在高盛,这部分顶级员工是全体员工中的1.5%-2%)。


纽约联储主席Dudley周一的演讲中也在呼吁这一方向的转变。许多高水平银行雇员的奖金应当再拖延几年(伦敦交易员吐槽一下,这一招实在是太太太太坑人了,把一帮正值壮年的中层给束缚在了投行这个‘高大上’的牢笼里,辞职可以,未来几年的Options和延期Bonus可就没了,在投行里待得越久,‘止损’的代价就越大),他说:“这会对个人监督同事的行为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动因。同时,人们会对任何议题都加以足够的关注。”


这种相互依赖性会潜在地将重点移至行为的道德自律而非法律制裁。这有确实有可能会逼走一部分精英骨干。但如果这些人都不能有点长远眼光并相信对方,我们为什么还要相信他们?以及,他们真的应该在如此重要的银行工作吗?


或许,老式的合伙制的投资银行与老式的投资银行家将依然继续存在下去,尽管看上去老迈不堪,但却能活的更长。如欧洲著名的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第六代了,看样子还会继续蓬勃下去;而进行了IPO的雷曼,6年前已经破产了。


转载请注明:伦敦交易员LondonFinance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欲阅读更多精选文章合集:请回复数字,

1’ 代表文章: 《哲学家谈索罗斯》、《金融的意义》、《金融研究的本质》,以及各类深入浅出的理论干货

2’ 代表文章:《LTCM:金融模型之父的陨落》、《如何在英美开设一家自己的对冲基金?》、《专业基金的选股策略》、《投行背后的财团》、《一文读懂中国衍生品市场》、《摩根的发家史》、《华尔街之狼:高频交易实战》

3’ 代表文章:《高盛交易员的一天》、《摩根大通中国高官子弟聘任记》,《投行职场的那些事儿》以及各类投行及对冲基金的工作体验及日常生活。

4’ 代表文章:《工行伦敦的大宗商品交易团队》、《【视频:中英字幕】高盛王牌交易员揭露<交易的真相>》,《巴菲特成为股神后的几次重大投资失败》,以及摩根伦敦鲸的专题文章


若有朋友有兴趣与我们进行专业交流任何疑问合作意向或有意参加我们的线下交流活动,请添加个人微信号:FinanceUnion。由于我们只是在工作之余抽空维护这个微信公众号,若有回复不及时之处,还请各位谅解


欲免费获取BBC伦敦金融城专题纪录片及交易员现场交易视频,请直接回复您的联系邮箱,我们将尽快发送给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