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堂】生搬硬套胡乱创新——被玩坏的茶叶们,你们可还好

2015年08月08日 英国华人资讯


茶叶品类创新,跟随市场,本无可厚非,但是纯粹运作概念,生拉硬套的所谓“创新”只会让混乱的茶叶江湖再起涟漪,这样的“创新”未来一天也许会成为笑柄。今天笔者策划一期茶类“创新”总结展览,以飨观者。

一、无茶不饼


不知何时,各地茶叶展、茶博览会、茶叶市场频频出现各种茶饼,白茶:白毫银针饼、白牡丹饼、贡眉饼;红茶:滇红饼、信阳红茶饼;黄茶:君山银针饼;绿茶:日照绿茶饼;乌龙茶:大红袍茶饼。

无茶不饼,今古奇观,如果说白牡丹、黄大茶、大宗绿茶之类压饼易于保存、运输可以理解,那么白毫银针、君山银针在跟什么风? 作为普洱茶专属的茶饼状制式,何以其他五大茶类一个不拉,轮番上演呢?普洱茶曾经红的一塌糊涂,炒作模式学不会,做个茶饼样子还是能学的吧?普洱茶炒作越陈越香的概念,压制成饼状后更能使茶缓慢转化,“老茶”之说甚嚣尘上,难怪茶饼风起云涌,成一道“风景”。

二、 红茶处处开花


好像从2008以后,红茶消费转热,一支“金骏眉”引爆市场,紧跟着各地红茶逐步开始走上一段癫狂之路。不管产自何地、什么茶,芽茶状、金毫满披,呼之“金骏眉”。

茶区从南到北,海南到山东,没有不做红茶的,贵州“遵义红”、杭州“龙井红”,苏州“碧螺红”、安吉“白茶红”、河南“信阳红”、山东“日照红”等等,果然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茶学专业的,抱着《茶叶生物化学》、《制茶学》、《茶叶加工学》目瞪口呆,茶叶的“适制性”原来是个“伪命题”,市场需要、政府支持,不行也行啊,果然中国特色。

三、 什么茶都想发“金花”


长期以来,“金花”是黑茶类,尤其是茯砖茶特有的一种微生物,学名“冠突散囊菌”,在茶叶后发酵过程中,参与茶叶内质转化,风味的形成,另外分泌产物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但是目前,此菌、此君已非茯砖茶专属,目前有金花大红袍、金花白茶,此类创新,功效如何、市场反应如何,笔者拭目以待,不做评论。

四、什么茶都想“头上戴枝花”


历史传统上,由于北方水质差,喝茶难喝到真茶味,故喜饮香浓味厚的茉莉花茶,属绿茶的再加工茶,曾经福建茉莉花茶称霸江湖,如今和广西茉莉花茶、四川茉莉花茶三足鼎立,茉莉花茶的知名度之大,一般直称“花茶”。

目前江湖上其他“戴花的茶”已经悄悄出现,前段时间出问题的九峰茗茶曾经借助红茶热一度推出“茉莉红茶”,连最老大牌的西湖龙井茶也没有耐住寂寞,一度“桂花龙井”风生水起。还听说老牌信阳毛尖也不甘人后,要推出桂花信阳毛尖,如此种种,不知现在这些“戴花的茶”过得好不好?

结语

茶叶如果只是玩创新的概念,那么泡沫破碎之后,被玩的只会是自己,谨慎此类创新吧,茶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