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让人失望了,却让更多人爱上周星驰..

2016年02月16日 澳洲俱乐部


周星驰老了,但他依然还是那个周星驰。
周星驰还是那个周星驰,但他已经老了。



1.
我们记忆中的美人鱼,是那只为了加入人类行列而用嗓音与巫婆交换魔药的美人鱼,是那只本着好奇在人间找到了真爱的美人鱼。


这次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讲的也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故事。


周星驰式的爱情,总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美人鱼》里的爱恋,如同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一般,有着纯纯的、甜甜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周星驰的电影语言是孩童式的,而渣男回头的戏也秉承了周星驰的电影脉络。

这是一个跟《色戒》有着相似逻辑的卧底故事,讲的依然是恶人心中的良知,但比《色戒》要浅显。


但我知道每个准备去看《美人鱼》的人,最为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
这部电影到底好笑不好笑?


观影时,是有那么几个桥段让我身边的观众笑得前仰后翻。
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段,一是罗志祥与两位保镖的对话,二是林允的拿刀相向,三是罗志祥的脚被烧烤。

因为这三段明显是《功夫》里周星驰与猪笼寨的居民们的对话、《功夫》里周星驰对包租婆举刀相向反被蛇咬、《大话西游》里周星驰内裤着火时强忍时乱叫的复刻。尽管看过《功夫》《大话》无数遍如我,面对一样的笑点,还是让我冷不禁笑得很开怀。

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还是有做对以往的重复——

这就是周星驰让我佩服的地方——他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设置笑点,但很多观众依然会买他的帐而笑出声来。

你问我《美人鱼》好笑不好笑?
我可以告诉你,还挺好笑的。


2.
但是,评价一部电影,不能光看好笑不好笑。

《美人鱼》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是演员方面。


乍一看,片中一些演员的演技比较捉急——比如人鱼大婶,比如女主角林允,但是大婶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恰巧可以戳中观众的笑点,林允那“蠢蠢哒”的演技也恰巧符合未经人事、不懂伪装的人鱼。这正是周星驰的电影让人喜欢的地方,配角们的傻里傻气都定位得很精准。


赵志凌、杨能、田启文、李尚正这些黄金配角与客串的徐克导演、白客都算是小惊喜。

让我比较刮目相看的,其一是卢正雨饰演的邓超小跟班,那一句“那我把我妈挖出来”,绝对是正宗的港式喜剧应有的范儿;其二是罗志祥,演技依然生涩,但倒吊等看得出为了这部片子很卖力,并且担当了很多笑点,值得夸奖。


另外,片中出现的《海豚湾》桥段很直观,在影片开头带来的超现实感后,回溯给了观众真实感,是一个点睛之笔。


那难道我今天是专门来夸周星驰和《美人鱼》的吗?

不是的,因为这部电影还存在的,是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美人鱼》的故事还算比较完整,但是故事的内核过于简单。
影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地听到旁边的几位小哥在讨论:什么,这就完了吗?
我想,第一是因为影片讲述的方式略显仓促,结局有一点点潦草。


第二是因为整部影片的格局比较小——可能很多人会怀着来看年度大片的感觉来看这部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大场景不多,影片初衷又是讲爱情、讲转变、讲两个人的故事,内核也更注重情感,所以给某些观众造成了落差。


其次,主人公的心理转折也显得生硬而缺乏说服力,尽管刘轩说他是个很“快”的人,但是爱上人鱼、人鱼也爱上他,还是让观众觉得,有些太快了。另外,刘轩一开始看金鱼被声纳杀死时无动于衷,后来上某网站搜了一下纪录片、试了下声纳的威力,怎么就改过自新了呢?


再次,本只是想搭影片的顺风车的“环保”这个主题在片中的比重有些太大,让人有种环保至上的错觉,所以《美人鱼》才会被好多人戏称是开年环保宣传片。


最后,特技方面,没有了《降魔篇》里的大场面,在一些小细节上做了功夫,比如罗志祥的触角等。但除了用水表现人鱼历史的那段比较出彩,其他的略显不足,《西游篇》时特效的优点没有被延续,反而成了这部电影的短板。


所以,《美人鱼》这部电影虽然并不差,但是也不足够好。
温馨小提示:《美人鱼》和《降魔篇》一样,某些场景不太适合低龄儿童观看——如果您要带自家小孩去看这部电影,还请做好准备。



3.
不出所料地,我看到了很多被极化了的《美人鱼》的评价——比较显眼的是“周星驰依然无愧大师”和“周星驰终于走下神坛”这两种。
第一种是明显的捧杀,但是我又觉得“捧杀”二字在周星驰面前比较苍白无力,因为他的位置已经太高,捧不上去,这种捧杀毫无必要。
而给出第二种评价的人,我觉得可能不太懂周星驰,至少是现在的周星驰。

早在04年的《功夫》,当时就有人说周星驰是形式上的巅峰,但意境走下神坛。
需要提到的是,周星驰的喜剧有一个潜在的套路(这里的套路并非俗套),那就是屌丝(或坏小子)——称神——回归。


大部分观众会对屌丝的处境感同身受,对屌丝逆袭喜闻乐见,但难得可贵的是屌丝最后不忘形,依然回归平凡人的身份,这才是我们最喜爱周星驰的地方。
因此我不认同这句话。我觉得《功夫》依然在这个框架内(也就是依然维持着周星驰的意境),但在其形式上走上了巅峰。
因此《功夫》在我心里是周星驰的扛鼎之作。
前面说了,周星驰的电影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除了重复,还有致敬(借鉴)。
在《功夫》里,我记得的,除了对周星驰的偶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的致敬,还有《七十二家房客》、《闪灵》、《英雄本色》、《黑客帝国》等。


在《美人鱼》里,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别的影片的影子——有着超现实感的开头,瀑布掩盖下的“秘密基地”,不就是《蝙蝠侠》系列里的蝙蝠洞么?所以片中才有“白特曼”(Batman)的戏称。甚至那个“像喷农药的”飞行器的配色也是《钢铁侠》的经典款。故事的框架,则像是《色戒》加《阿凡达》。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另一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同样是出名的致敬狂魔。
而昆汀不仅不否认,甚至直言他并非借鉴,就是抄,还是每部电影都抄。
毕加索曾经说过“好的艺术家会借鉴,而伟大的艺术家会抄袭。”
导演这个职业,拿前人的东西并非可耻,甚至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让他们俩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个人的重复与借鉴使创作遇到了瓶颈。
这不是他们想要突破,而是他们很难维持自己原来的水平。——观众是贪婪的,需要他们拿出新东西来。
周星驰的电影之路早已证明,无论是戏里习得如来神掌的周星驰,还是在戏外封神的周星驰,无敌了。
但尽管《美人鱼》的宣传语是无敌贺岁,在电影里的音乐却一直重复着“无敌就是寂寞”。——你可能不知道,那首歌是周星驰本人写的。
周星驰自己也说过: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子,每一天都在面对这个,这种江郎才尽,就是没办法想到东西的状态。”
即使周星驰无敌了,但他也很寂寞——创作上的寂寞。

4..
《功夫》后周星驰就一直在尝试。
《长江七号》不仅是他童真一面的不同方式的展示,更是他对父亲符号的某种渴望。他一直都是个孩子,但他也想当一次父亲。
但《长江七号》却遭到挺多的差评,正是因为脱离了周星驰以往屌丝(或坏小子)——称神——回归的框架,而且重点是——《长江七号》没有那么好笑了。


可是从《长江七号》来看,周星驰早就不是在拍喜剧了。
喜剧元素成为了他电影里的次要品,而这些给周星驰以恶评的人,恰恰还是把这些电影当喜剧看。
周星驰以前也说过,很多时候他想拍的是正剧,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当成喜剧来看。
这种现象在《长江七号》以后变得更明显了。
知道了这一点,你才知道周星驰接下来为什么拍《降魔篇》、为什么拍《美人鱼》。

有人说,以为周星驰是艺术家,但看完最近这几部片,觉得周星驰不配。
我想说,周星驰是艺术家没错,可别忘了,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导演,而是表演。
周星驰的第一个身份,是演员。(我的耳边响起《喜剧之王》里尹天仇那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大家都嚷着要周星驰再演,但无论你承不承认,周星驰演不动了——不是说他没法演戏了,而是片中的那些愣头青、那些蠢货已不是已生白发的他适合的了,他把这些机会给了年轻演员,作为他的思想的承载。文章饰演的是唐僧吗?邓超饰演的是刘轩吗?
不,他们饰演的都是——周星驰。

但他们的表演肯定不如周星驰本人啊。这是我们作为观众的遗憾。

还有人说,周星驰是想出来赚钱。
这是对周星驰的欲加之罪。
因为《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是非常自我的作品,都是周星驰作为导演的尝试,他主观的另一种表达,如果他只是想迎合观众,他为什么不走旧路?
他不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不可能。
同样的道理,我也不太喜欢别人说《降魔篇》的票房可以代表周星驰的成功,虽然听上去是夸奖。
我很喜欢《降魔篇》,但是我不认同用票房来衡量现在的周星驰。
周星驰一直最不缺的,就是“票房冠军”四个字。

尽管拿了那么多票房冠军,一直以来,周星驰作为演员,受到的官方肯定却并不多。
大家都知道小李子多年陪跑,但是很少人知道周星驰曾六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无果。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悲痛。

他有的是什么?他有的是观众。
我认为,《美人鱼》虽无法媲美周星驰最好的作品,但是是周星驰为了他的电影之路、为了观众拍出来的作品。
我建议每个看《美人鱼》的人,先抛开“周星驰是喜剧之王”这个前提,先抛开喜剧两个字,好好地欣赏他作为一位导演拍出来的电影,不要过度吹捧,不要过度否定。

我相信这才是周星驰,星爷,真正想要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