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早恋是不是人生遗憾?情人节谈谈爱的教育

2016年02月14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情人节,我们来聊聊与爱有关的话题。

春节放假,集中恶补了最近很红的网络辩论选秀节目《奇葩说》(此处非广告),其中有一集讲到“孩子早恋到底要不要支持”这个话题。当期的嘉宾杨澜女士在节目中坦言,没有早恋是她人生的一大遗憾。并开明地表示,支持早恋是对爱的一种接纳和尊重。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明的环境,愿意相信这个理念的家长一定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大概也不会很多。

 

到底啥算早恋呢?

根据wikipedia的解释,那些在青少年及孩童时代产生的爱恋,浪漫及迷恋就叫做早恋,英文中通常翻译为puppy love。通俗地讲,18岁前的那些相互爱恋基本算是早恋。

所以,电影《匆匆那年》里倪妮和彭于彦那朦胧的、单纯的恋情被“曝光”后,倪妮找彭于彦“分手”时说,我们还是等到大学吧。言下之意,大学之后的相互爱慕是合理的恋爱,而那之前的都是会被学校家长严格监控的不合理的早恋。

早恋多是单纯美好的。它可能只是一次定睛的凝望,或是两句话的交流,都可能在年轻的心湖中投入一粒石子,泛起涟漪;也会像蚊子在心脏咬了个包,让人心痒半日。

倪妮放学回家,故意骑自行车绕操场一周,只为看在球场上流汗打球的彭于彦;而彭于彦故意将校服反穿,为了让倪妮能够一眼从球场中认出自己。

这么朦胧的、纯净的、让人欲罢不能的情感,使得东西方最有名的描述爱情的故事都是早恋来的。西方的,17岁的罗密欧在一个宴会上对13岁的朱丽叶一见钟情;东方的,林黛玉十岁入贾府,便跟宝玉暗生情愫。

 

早恋这么美,到底要不要管?当然要管,但不能简单粗暴地说“No”,这样只可能吓走孩子,从此不再跟你交流内心感受,私下里还是自己该干嘛干嘛。

发生早恋,家长最担心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学习受影响,二是孩子们不要一时冲动,犯下现在还无法承担责任的错误。

关于学习,其实回想自己的初高中年代,早恋的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不好的,最后学习好的还是好,学习不好的还是不好,大概早恋这事从相对长一点的时间来看,也并不真的能影响学习。至于第二个,这确实要家长花心思去正面引导。并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懂得如何爱自己,保护自己,同时要清楚认识自己能负的责任。

扪心自问,不管发生在哪个年纪,爱都是温暖的,都是不长不短一生中最美丽的体验。我们和学校教了孩子那么多知识,最欠缺的就是关于爱的教育。孩子早恋,负面看,可能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正面看,说明孩子有爱人的能力,也有被爱的素质,这也许是家长最好的进行爱的教育的时机。

早恋虽美,大多不长。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明白在十几岁的年龄最重要的主业是什么的同时,也只能祝愿我们的孩子能从早恋中,逐渐了解自己要什么,认识自己,认识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