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尔兹奖看美国快乐教育的恶果|美国瑞德教育

2016年05月23日 瑞德国际教育



更多美国教育的文章,请点击原文链接到本人网站。


美国教育最近几十年有了很大变化,在美国国内批评声非常大。教育界骂政府瞎指挥要埋葬美国的声音此起彼伏。时差党也时不时给国民看美国普通人对数学等学科的伟大奇葩理解。华盛顿大学一名教授也曾经长篇吐槽过,我这里有详细介绍。建议看一看,包你眼镜下巴一起掉到地上。


但国民对此鄙夷的很多,他们的常见理由就是:人家美帝诺贝尔奖拿到手酸,根本没减少的趋势。危言耸听,明明是教育改革对头正确。


其实这种观点很可笑。诺贝尔奖看的是顶尖水平不是平均水平,姚明很高不等于中国人都很高。我一再强调的是美国普通人的科学水平已经低到严重影响生活的地步,但一直也强调顶尖中小学、不论是公立私立都水平很高,就是那里的教育一点都不是国内流传的美国快乐教育的样子。




另外一个更严重问题是,诺贝尔奖不限制年龄,很多获奖者是半个世纪前上中小学的,美国诺贝尔奖拿到手酸说明的是当时的教育方法对头和现在无关。但很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


你可能要说,你不要骗我,空口无凭。没事,诺贝尔奖不限年龄,数学的顶级大奖菲尔兹奖却限制为40岁以下,对教育制度的反映简直立竿见影。咱们就来看看了。


《大英百科全书》的网站有所有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出生地,但没有列出获奖时所在单位。相反的,维基百科有所有人获奖的所在单位却没有出生地。我的做法就是截《大英百科全书》的图然后根据维基的资料做标记,如下。



(Credit: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出生地一目了然。所做标记如下:*表示获奖时所有单位都是美国。X表示获奖时第一单位非美国第二单位是美国。*X表示第一单位美国第二单位非美国。


就第二种情况得说明一下,数学挺流行访问学者,某人作出个大成绩请他来切磋武艺并装横门面。位于普林斯顿的IAS最爱这一口,远如华罗庚近如张益堂都当过。因此这种情况基本不应该算是美国单位的人,在这里的做法就是标记出但不计数。当然第三种情况是非算不可的,就一人。


我以1990年为分界线。取这个数字有点个人偏好,但总体上说,从这一年之前你可以看到出生地哗哗哗的US、US、US,过了这一年就基本空了……


菲尔兹奖第一次颁奖是1936年,然后碰到二战1950年才颁第二次。第一届就有一个美国人,后面几届也美国人云集。这基本驳斥了最近看到的一个说法:美国发达开始是因为自由经济、后来是因为二战抢了人才。和科学教育无关。




美国人绝对不承认此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有点鄙视美国人,会承认才怪)。但从菲尔兹奖看,你哪里能看到这个痕迹?到1990年,有15名在美国单位工作的人获奖,1954年的小平邦彦不算哈,上面说好的。总共获奖人数仅34名。普天之下,谁与争锋?在这15人之间,9人是美国出生的,普天之下,谁与争锋?


外国出生的6人,挪威日本英国中国德国新西兰各一人,五湖四海的,也没啥从欧洲战场捞人的痕迹。


1994年开始呢?美国单位获奖者照样很多,8人,总共才24人。比例不输于1990年及以前太多。但美国出生者多少人?1人,而且是有点年份的1998年。进入21世纪,4届0人。请问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差不多就像中国乒乓球突然连续四届奥运会金牌为0,有面目见列祖列宗么?




所以说,顶尖数学人才的变化是明显的,美国萎啦。一个原因是老大当久了不居安思危。原来被苏联卫星吓坏的那一代人拼命学科学,但后来发现苏修其实战斗力挺渣,月球登不上去最后还分崩离析了。从7、80年代教育开始松懈,90年代后更是“快乐教育”当道。1994年往回推20年就是获奖者上大学的时代,那是1974年。


我从来不反对中国教育改革,其实中国教育里坑爹的地方很多,但要改不等于可以乱改。学美国的快乐教育纯粹有毛病,不去学人家的顶尖中小学去学渣校,纯粹是内奸。而且你也不看看美国的快乐教育得到啥丰硕成果。美国目前还能以其强大的国力招到高水平外来工(其实也开始减少),中国能招到啥?脑残。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