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健康相关研究的不良报告【述评】【2016年第2期】

2016年05月24日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 李俊译

  • 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与医学文化研究中心


受过医学教育的人士阅读主流媒体上的科学报道常常感觉不快。相关关系往往被歪曲成因果关系,在动物研究中的结果常常被自信地夸大为对人类的治疗结果。谁应该对这样的错误报道负责呢?


Sumner和他的同事们研究(见本期第68页;doi: 10.1136/bmj.g7015)发现,大多数主流媒体的医学研究相关报道所存在的"浮夸"(即夸大对研究发现的),在学术机构发给记者的新闻发布稿当中已经存在1


他们找到了过去一年英国20家主要大学所发布的462篇医学研究新闻发布稿、668篇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评估了这些新闻发布稿以及新闻报道当中夸大事实的情况。他们将"浮夸"定义为:夸大同行审阅论文当中所宣布的结果。


由于判定"浮夸"存在主观性,因此研究者使用结构性评估,关注了3个方面: (1)通过数据得出的相关关系被歪曲为因果关系。(2)将对其他动物的研究结论引申到人类。(3)直接给读者提供行为改变建议。这样就使得查找"浮夸"源头成为可能。如果一篇新闻报道宣称一项用于人类的新疗法,而研究本身却是在老鼠上做的,其相关的论文又没有该疗法在人类身上效果的内容,那么这个"浮夸"源头是在新闻发布稿中,还是在新闻报道中的呢?


超过三分之一的新闻发布稿都存在夸大的建议、错误宣称因果关系以及将动物实验结果推及人类。如果新闻发布稿包含夸大事实的内容,那么58%~86%的新闻报道也会有类似的"浮夸",而如果新闻发布稿没有,则只会有10%~18%的新闻"浮夸"。这项研究耗时费力,因此,研究者邀请了一组学生独立判断是否存在"浮夸",结果,学生判断结果出现了很高的一致性,这也说明"浮夸"真的是非常严重。



有关医学研究在主流媒体当中的错误报道的质性研究项目不少,但仅凭这些得到资助研究项目的数量,我们无法判断主流媒体对健康风险行为以及患者的知情决策所产生的真正影响。有一家叫做健康新闻评论网(HealthNewsReview)的美国网站持续对主流媒体报道的疗法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批判性评价。该网站目前已完成首期500篇新闻报道的评估2,并公开发表了评价结果,发现这些新闻报道对证据质量的讨论不那么令人满意,也没有用绝对数量量化获益和危害。加拿大3和澳大利亚4的数个研究项目也发现类似情况。研究人员对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后发现,基本上所有报道都是不加批判的正面报道5。至于报道方向的选择,证据表明媒体更倾向于报道罕见的死亡原因6,7,坏消息比好消息报道得多,观察性研究比临床试验更容易得到报道8(可能是因为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反映患者可以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关新闻发布稿的研究也做了:美国的研究机构发布的新闻发布稿中,有58%的稿件没有关于被报道的研究在方法学上重要缺陷的警告9;针对5个主流医学期刊的队列研究发现,新闻发布稿质量低下与媒体报道质量低下相关10


这个问题并非无关紧要。有证据显示,媒体报道可以对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和服务产生影响11,12,甚至会影响到论文引用次数13。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应对措施。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记者的报道水平,也制定了面向学者14和机构新闻官15的最佳实践指南,但大家往往对此视而不见。除了以上策略以外,进一步强化学术刊物的特点:问责制、透明度以及反馈,也有助于提高质量,赢得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


问责制问题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学术新闻发布稿都应该有署名作者,包括参与通稿准备的新闻官以及每一位论文署名作者。这样一来,在新闻发布稿中对于科学事实进行错误报道,也将对个人职业名誉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与在学术论文当中歪曲科学事实的风险一样严重。


同样,透明度也不言自明。新闻发布稿是科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比论文本身更重要。但新闻发布稿往往只是私下发给记者,很少跟论文直接关联。新闻发布稿应该被视为科学出版物的一部分,直接引用所推荐的论文,而且要作为附录收入在线论文数据库,并让所有同行可见。


至于反馈,目前的常规做法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研究者若在论文中夸大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公众往往会通过评论文章或者是读者来信批评研究者,同行也会对其提出质疑。这样的做法应该得到加强。新闻发布稿也是科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杂志应该对此进行反思,应该像发表针对论文本身的评论一样发表针对新闻发布稿歪曲科学事实的评论文章和读者来信。


三管齐下,将有助于信息链条的完整呈现和在同行及公众之间建立问责制度。目前机会绝佳,虽然说有一点恶作剧的意味。Sumner和他的同事在网上公布了462个编码者对文本的编码情况,但是好心地隐去了错误最严重文章相关人士的名字,避免他们受辱。发动一个学生,用一个闲暇的下午,就可以写出分析代码,解密那些"浮夸"最严重的研究者和机构的名单并发布在网上,并透露他们"越轨"行为的细节。如果能够找到经费将该项目延期两年,一定可以带来更大的收获:我们将有望发现,持续对科学报道"浮夸"评级并向公众公布是否能够改变学术人员的行为,并且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让研究者真正行动起来,保护患者和公众免受误导。


BMJ 2014;349:g7465 doi: 10.1136/bmj.g7465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