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不会辩论的候选人是当不了美国总统的!

2016年05月24日 美国留学那些事儿


 

想必对于美国人民而言,今年最为关注也最为持久的话题就是总统大选了,作为大选期间美国民众和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大战算得上美国大选的一个保留节目。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美国历史上总统辩论的经典时刻,感受政治辩论的魅力所在,浅谈一下美国辩论教育的特色。
美国政治辩论的标杆人物——亚伯拉罕林肯

  



1858年夏,林肯和道格拉斯为获得伊利诺斯州的一个联邦参议院席位,进行了为期六场的辩论,主题之一就是奴隶制。

在辩论中,道格拉斯表态支持奴隶制:“我不会接受黑人与我平等的思想,而且我拒绝把黑人当成我的兄弟。”

林肯则回应道: “美国不能再以一半是奴隶制一半是自由州的形式存在。《独立宣言》所规定的天赋人权,同样对黑人是适用的,这个世界没有理由不让黑人享受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而后林肯一鼓作气,拿下了议员席位,这次辩论不但决定美国“反奴隶制”的历史走向,也奠定了之后林肯废除奴隶制的基石,林肯的名言被后来的政客不断效仿。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最大赢家之一: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这位演员出身、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他在1980年共和党内初选的一场辩论会上,曾差点被封麦。

当时里根通过与布什一方的一番协商决定来一场辩论,但遥遥领先选票的布什阵营表明不愿意承担费用,里根自愿承担了布什的那一份。

  结果辩论之前,双方又为发言次序吵起来了,里根拿起话筒要讲他的主张,主持人伯林要工作人员关掉麦克风,引起里根的反抗:“这支麦克风是我在付钱啊,伯林先生(I’m paying for this microphone, Mr. Breen)!”展现了他的强势作风,博得台下一片掌声,也成就了他在共和党内的初选胜出。

  



  1980年的总统辩论中,在任总统卡特准备就医疗保险等问题攻击里根,对里根说:“你这样做了!你那样做了!……” 面对言辞犀利、面容紧张的卡尔,里根则轻松地回应道:“There you go again!”(你又来这一套了!) 这戏谑的一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卡特的进攻,同时展示了里根的领导者风度。

  另外,里根在辩论时的结束语“你们的日子比4年前好过了吗(Are you better off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也是经典之一,这句话点出卡特当总统后美国经济比之前滑坡。里根最后说:“如果你过得更好了,那么请投票给卡特先生。如果没有,你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我。”

  几乎在一夜之间,看似旗鼓相当的选情变成了戏剧性的一边倒。最后在全美范围内,里根以489对49高票,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1984年里根再次用幽默让自己获得优势,当时竞选辩论中有一个主持人问里根:“年龄是否会成为竞选中的一个问题呢?”这是在质疑当时73岁的里根是否能够当担重任。


  没想到机智的里根回答道:“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打算将年龄当做一项资本,我不会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对手的年轻的缺乏经验。”一席话让旁边的对手蒙代尔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美国副总统辩论史上的经典镜头之一:本特森的反击

  



  在1988 年共和党参选人奎尔(Dan Quayle)与民主党参选人本特森 (Lloyd Bentsen)的辩论中,当谈及奎尔的资历相对较浅时,奎尔反驳说其资历与肯尼迪总统当选时的资历一样。

  本特森则霸气反击道:“我曾与肯尼迪共事过,我很了解肯尼迪总统,但是奎尔,你不是肯尼迪(Senator, you’re no Jack Kennedy)。”这也成为美国副总统辩论史上的经典镜头之一。

美国辩论获胜的重要因素:形象良好和尊重对方




  除了反应灵敏、逻辑缜密,在竞选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以及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也是辩论中获胜的重要因素。
  
  比如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尼克松肯定可以轻松胜出,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刚刚动完膝盖手术的尼克松一脸苍白,再加上穿着灰色西装与黑白电视背景颜色相近;而他的对手肯尼迪则年轻有活力。荧幕上两人鲜明反差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观看直播的6500万选民。肯尼迪逆转了选情,最后也顺利入主白宫。
  
  1992年的总统辩论中,克林顿对战老布什。老布什在辩论中犯下了一个大忌:不停地低头望向自己的手表——这让选民们觉得他是一个“冷漠且不耐烦的政客”,与善于打亲民牌的克林顿形成鲜明对比。最终老布什寻求连任以失败告终。

  2008年电视辩论中,奥巴马与共和党的竞争对手麦凯恩当时曾展开三场较量,在第一次辩论的九十分钟内麦凯恩没有一次和奥巴马有直接目光接触,并一直蔑称奥巴马为“那家伙”。

  



  这种对对手缺乏尊重的表现引发很多民众的不满,并且奥巴马很快就抓住了对手这个软肋予以还击。几天后,在双方参议员都出席的晚宴上,奥巴马开玩笑说,“那家伙” 的斯瓦西里语发音正是他名字:奥巴马。

美国教育重视辩论

  



  在美国学校,辩论称得上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全民运动”,并且小学开始就从娃娃抓起。一开始是让学生在讲台口述各学科的作业,培养孩子的演讲辩论技巧,强调对形象外表的重视,还有注意语音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到了初中,演讲和辩论就会以正式的选修课形式出现,并计入学分。

  



  高中和大学,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设立演讲和辩论俱乐部,每周会进行常规集训,广受学生们欢迎。学习之余,不少具备辩论基础的学生还会参加一些美国辩论比赛来“练手”,从而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被常春藤大学的录取几率。

  因为相对来说,美国常春藤如以培养各界领导人为宗旨的哈佛,也很看重辩论赛成绩。甚至于在美国的教育犯人都有机会接受辩论教育的熏陶,这可以从去年的“名声显赫的哈佛大学辩论队败给了纽约监狱囚犯”事件就可以看出一二,而这一切都与美国根深蒂固的辩论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美国教育最为核心的理念,辩论演讲中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它的重要性不在于让学生得到一种标准的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认识到事物本身所具备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从而不断地去学习多元化的知识、用于创新和思索。

如果我们的中国学生要去美国留学,但是却不具备一种开放式思维。如何跟那些从小在舌战群雄、辩论经验丰富的美国孩子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呢?


微信号: USAishere
还在纠结选校选专业?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免费评估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