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华裔遇就业歧视——澳维州拟推盲选面试

2016年05月30日 澳大利亚华人资讯


你有没有过找工作时不得已给自己取一个英语姓氏、避免使用女性代称、删除出生日期的经历?就为了不使自己的工作机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据《时代报》报道,作为澳洲历史上的首次,维州政府将试行在工作申请中移除个人信息——如名字、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借此消除歧视和无意识偏见。

  

无意识偏见是指隐藏在深处的观念和态度影响到外在行为,它已经成为损害工作场所多样性的棘手问题。

  

这个项目是根据维州多元文化事物部长斯科特(Robin Scott)的个人意愿推行的。他的妻子邵洁(音译,Shaojie)有华人背景,可是在工作面试的时候,还是偶尔得使用英语化的名字Jade Scott。斯科特说,她这样做之后,得到的申请回复要多得多。


跟各个多元文化社区群体讲述了他妻子的经历之后,斯科特更加确信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他说:“你会看到他们听完之后全都在点头。”斯科特也表示:“我们并不是说这是一种公然的偏见或种族歧视,这更像是一种有点微妙和敏感情况,我们在所获信息有限的基础上会对别人做出主观性预设。”


  

为了改变这种偏见,维州这项18个月的试行项目将会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应该把哪些信息从工作申请流程中移除。

  

一些主要政府部门、代理机构如劳动安全局及维州警局,还有一些私营企业如西太银行将会志愿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斯科特也表示企业采纳这个做法后会有明显的财政收益。

  

澳洲国立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求职者就算有同等资历和经验,通常还是不得不进行更多次工作申请。

  

研究结果发现,要想和有白人名字的求职者拿到同样数量的面试机会,澳洲土著人得多递35%次申请,中国人必须多递68%次申请,意大利人需要多递12%次,而中东人则需要多递64次。

  

很多组织曾经提出过很多创造性措施来避免“就业偏见”。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者发现“盲选面试”这种方法让演奏者在幕后进行演奏,能够使女性演奏者被乐团录取的几率提高25%到45%。

  

还有一种软件可以对招聘广告中的语言进行梳理,如果语言中体现了过多性别倾向的话,该软件就会对求职者进行提醒。

  

一项研究发现工程领域和其他男性主导职业的工作列表会用像“领导者”和“有竞争力”这样的男性化字眼,而行政和人力资源等这类女性主导职业的工作列表中则不会有这些字眼。

  

根据澳洲多样性委员会(Diversity Council ofAustralia)的数据,公司的执行层和董事会如果更多样化的话,该公司所获的股权收益会比低多样化公司要高出50%以上,而净利润也会高出15%。


(本文整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