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绛】又一位大师离开了我们,天国将迎来先生的诗意才情

2016年05月26日 摆渡人留美


 


昨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病逝,享年105岁。又一位大师离开了我们,没有像杨绛先生这样的文学翻译大师,中国人可能就无法体会世界各地文明的那些瑰丽璀璨的文化。人们怀念杨绛,怀念这位将美好事物带给我们大师。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1911-2016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是文坛一大佳话,两人相伴66年,都是爱书之人,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爱意都渗透在字字句间,多年前,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让国人体会到了外国文学的美

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杨绛通晓多国语言,将多部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一位作家在翻译一部外文作品时,几乎是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她用自己对外文强大的理解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无数中国人领略到外国文学的美和意境。


英国诗人W.S.Landor (l775一1864)于暮年写过的一首题曰《生与死》的小诗,杨绛翻译的版本不仅还原了原作的诗意,而且脍炙人口,至今被读者津津乐道: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主要代表作品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流浪儿》、《风》等。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等。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等。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先生走了,带走了那个闪耀着人文光辉时代的最后一点余晖,但是译者的使命却未曾减轻,一代代后起之秀在不辞辛劳地像布道者一般传递着知识与思想。天国里,先生也将继续自己的诗意才情,为天国带去爱与美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