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五个月,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2016年05月18日 今日头条



“我们失去婴儿时期拥有的信息敏感度,拉开了我们与物质世界无法弥合的空隙。与此同时,它帮助我们调和对身边环境的感知,让我们有效并成功使用它,即使它让我们永远失去了大部分真实世界。”

今日推荐机器之心的头条号文章《婴儿能看见你无法察觉的真相》。

在发育出知觉恒常性之前,三四月大的婴儿们能识别出成年人难以察觉的区别,这种能力十分惊人。他们在五月大左右时会失去这种能力。 

观察一下下面两个魔方中的红色方块。如果你单独来看,实际上左边图片显示的是橘色,而右边图片则是紫色。它们对你来说都是红色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大脑在理解它们。这种误解正是知觉恒常性的例子之一,一种能够让你在不同的环境,甚至完全不同的光照环境中识别出相同物体的机制。 

恒常性错觉是适应性的:想一想,假如你的祖先认为一朵云遮蔽太阳时,朋友就会变成敌人,或者每次他们走出洞穴来到阳光下时他们就再也认不出自己的东西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孩子,这时会发生什么?他们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你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你祖先的知觉系统能够抵抗物理现实中的频繁改变——就和你自己 (作为成年人)的感知一样。 

有许多迹象都表明这种恒定性帮助我们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会继续如此)。其中一个迹象便是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知觉恒常性,而是在出生后许多月之后才开始发育出这种恒常性的。因此在一开始我们能看到许多区别,接着我们开始学习忽视某些特定的区别,这样我们就能在许多变换的场景中识别出同一个目标。当知觉恒常性逐渐定型,我们便失去了婴儿们拥有的高度识别诸多不一致的能力。 

观察下面三张蜗牛的图片,选出其中你认为最相似的两个。那两个蜗牛上泛着光泽的图片几乎一摸一样对不对?错了!如果一个4个月的婴儿能够说话,她会告诉你你疯了(好吧,她也许会说你「里疯了哟」,或者「大傻瓜」):很明显,中间那个和右边那个才是最相似的。 

计算机对同一个三维物体的不同渲染。A与B渲染的光线不同,但看起来相似。C看起来并不光滑,与B完全不同,但是实际上B与C比起A与B更加相似。来源:YANG ET AL,《Current Biology》,2015。 

左边与中间的蜗牛对你来说非常相似,但是实际上,从它们像素密度的角度来说,二者完全不同。婴儿很容易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我们成年人却认为中间与右边的蜗牛非常不同,即使它们的物理区别比起中间和左边的蜗牛更小。去年12月的《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日本中央大学的Jiale Yang所领导的心理学家小组发现,三四个月的婴儿所看到的事实却完全相反。 

科学家们调查研究了年龄在3到8月之间的42个婴儿是如何观察这些由真实三维物体渲染而成的图片的。因为婴儿们无法描述它们所看见的物体,团队测量了这些婴儿盯着每个目标的时间长短。过去的研究曾表明,婴儿们盯着新物体看的时间比熟悉物体的时间更长。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根据婴儿盯着一个物体所看的时间,判 断婴儿是否认为这个物体比起上一个更加熟悉或者更加陌生。 

如果婴儿观察第二张图像比第一张图像所花的时间更短,那意味着她认为她之前见过了这张图像(她厌烦了它,因此不想再看那么久)。但是如果这个婴儿在两者上花费了同样的时间,那意味着她发现这两张图像都很好玩。 

这个数据揭示了,在发育出知觉恒常性之前,3-4月大的婴儿们在识别图像的区别上有着「惊人的能力」,这些光线中的细微区别对于成年人来说难以观察。它们在5个月左右会失去这种能力。当婴儿们长到7到8月,他们就会发育出一种能力,可以区分物体表面的特征(如光滑和粗糙),这种能力会维持到成年,因此他们最终会认为粗糙的表面和光滑的表面非常不同(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即使它们大部分的物理特征都没有变化。 

区分物体的表面并不是唯一一个随着我们长大而让我们放弃事实接受错觉的事情。在生命中的第一年,婴儿们会失去一系列区分的能力:包括识别不同猴脸的能力(这在成年人中非常罕见),以及区分除家人之外的人说话声音的能力。 

我们失去婴儿时期拥有的信息敏感度,拉开了我们与物质世界无法弥合的空隙。与此同时,它帮助我们调和对身边环境的感知,让我们有效并成功使用它……即使它让我们永远失去了大部分真实世界。

本篇文章转载自头条号机器之心,原标题为《婴儿能看见你无法察觉的真相》。


长按二维码,勾搭头条君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丨今日头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