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外交史

2016年05月24日 加拿大读书会



从书名Diplomacy上看,就知道这本厚厚的砖头来头很大。 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前教授、美国前国务卿、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基辛格博士的知名著作,可以说是其毕生教学研究、外交实战的精华。基辛格见过新中国所有领导人,包括毛、周、华、邓、江、胡,前两年也被习接见,在美国政界也是历任总统上台后在外交方面必咨询的智囊,因此可以说对世界政局影响很大。晚年开了家咨询公司,专门利用各种关系做生意,据说在中国有很大的商业利益,连Google、Facebook之类的硅谷公司都聘他对华公关。搞学术出身的基辛格也著作等身,写了很多知名的外交名著,也是我看的他写的第三本书,前两本是《论中国》和《世界秩序》(其中《世界秩序》在公众号发过评论)。当然这一本可能是他最长的书,我从国内背着到印度、菲律宾、越南,一路旅途,不辞辛苦,截至今天,终于看完。


本书分为31章,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回顾了欧洲、美国外交史的发展演变,从美国的门罗主义、欧洲均势、德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中国建交、苏联解体直到9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外交史。


基辛格认为均势始于英国,这话其实不严谨,如果作者多看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书就会对中国人的纵横术有更深的理解了。 当然,16岁即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犹太人基辛格看重的是制衡、实力,与一般美国大众乃至很多总统的大一统普世价值观不同,认为外交是纯粹的利益计算与交换。他曾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对尼克松本人极其推崇。黎塞留(Richelieu)的Raison d'Etat(国家至上)是现代国家制度的开端;梅特涅为奥地利续了100年的命;俾斯麦实行实力外交,开始把普鲁士变成了强大的德国;斯大林是外交大师,为苏联谋取到了最大利益;作者当然对与他达成协议的中国的各位领导人各种马屁。 作者对很多历史名人也不给情面,认为拿破仑三世判断力太差,又因为法国人本质的爱好虚荣的缺点致使好大喜功,一无所成;在作者心中,文人出身的威尔逊总统更理想主义,说得也更好听,但其主持的巴黎和会是个灾难;德国的案例表明了切不可只为面子意气用事,“手段必须配合目的”。希特勒固然是罪魁祸首,英国及美国的绥靖也罪不容恕。他冷静地指出,战后冷战的局面和苏联的壮大,是罗斯福缺乏远见之过。作者对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外交意见也很大。而共产主义的覆亡,始于赫鲁晓夫。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抛弃了英法。戴高乐志大才疏,想高傲可法国已经不是往日大国了。


基辛格基本上崇尚外交、智慧的力量(乔治 坎南的一份报告,改变了美苏关系),痛恨战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种愚蠢的结果(然而没有失败,哪儿有教训呢? ),而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约直接为二战埋下了种子;越战完全是由于美国领导人的盲目、无知、短视、愚蠢、自大、妄想造成的(基辛格即是由结束越战的巴黎协议达成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因此对越战着墨颇多)。


其实从越南局势后来的发展来看,难保基辛格没有与北越达成秘密协议,出卖了南越,等美军全部撤出之后,北越全面侵略南越,大开杀戒,而美国是听也懒得听了。如果真是这样,基辛格的这个诺贝尔和平奖可是用无数南越人的鲜血染成的。


我上周在越南胡志明市时,问起当地应该也算是知识分子(当然也是共产党员)的生意伙伴对基辛格怎么看。他们说,很复杂,一言难尽。这个评价不算负面。要知道,越南人对美国是恨透了的,有个越南人众所周知的说法是美国在越战中抛下了比在整个二战中都多的炸弹;越南博物馆里还罄竹难书地呈现着美国当年使用的剧毒武器,对土壤和水源的化学污染持续到今天;现在奥巴马就在访问越南,希望对越解除武器禁运;越南接待他,应该是为了防备中国吧。


我也曾经有过短暂的外交官生涯,在非洲使馆常驻工作过,接触过(据说的)美国CIA,当过外交信使,也曾经接待过称可以卖铀235的骗子,在国庆几十周年的庆典上负责拍照,因为当时不会用数码相机而把所有照片拍的无比模糊意识流,侥幸因为想把闺女嫁给我的大使夫人保了我一把才没有被大使骂个狗血喷头。那青春的纯粹的绝不短斤少两的愚蠢,不枉最低一级外交官级别。


本书资料来源丰富,内容详实,引文与主体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两位台湾译者担纲的中文翻译非常精彩,一看即知大陆的中文已经落后对岸太多。不过,熟读康德哲学的基辛格行文极其精炼,外交又是专门讲究文字艺术、说话绝不会开门见山的学问,外交官最喜欢绕弯子说话,因此他们也最善于听出弦外之音。像我这般愚笨,一目十行很难体会到他的智慧,只有精读才能略为领略作者的皮毛。


事后诸葛亮当然容易,但在当时当地,面对各种复杂时局的重重迷雾敢于走出第一步,决定局面就需要勇气之外的智慧了。历史是由基辛格一类人用行动和文字写成的,就像他在本书最后一句所言:“旅人啊,前头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