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养儿童改变着美国家庭

2016年10月07日 走遍美国


来源:侨报网(ID:chinapress)  
中国领养儿童来到美国家庭后,给领养父母带来了亲情,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人们普遍认为,在成长过程中,这些领养儿童最难避免的是他们与生身父母分离后的心理变化以及之后的身份认同问题。领养父母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费尽心思,而这些孩子们的到来也改变了领养家庭的生活。
刘爱(左前)与妈妈及妹妹在洛杉矶总领馆出席中秋晚会。
为爱领养伤残儿童
9岁那年,即2011年,全身烧伤的中国小女孩刘爱(Cami)被美国夫妇道格·英灵(Doug Yingling)和凯伦·英灵(Karen Yingling)从中国收养。这对夫妇精心地呵护她成长,经过多次整容手术后,刘爱的容貌已恢复很多,更重要的是,她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家——她与养父母及3个妹妹享受着幸福生活。

在英灵夫妇的家中,除了刘爱,还有4岁的贝基(Becky)与6岁的凯蒂(Katie),凯蒂是一名需要特殊照顾的中国领养儿童。最近与凯伦见面时,她兴奋地对记者说,她与夫婿又收养了一名中国儿童,他们现在已经是6口之家了。

刘爱,全身大面积烧伤,一些皮肉组织因高温而融化、粘连在一起了。来美后刘爱在罗斯曼烧伤中心经历了多次手术,花费不菲,而她的妹妹患有自闭症不能参加社交活动,需要特别照顾。此外,这4个中国领养儿的生活起居也需要人照料,是件繁重的家务事,可英灵夫妇乐此不彼。

孩子们想吃中国菜,妈妈凯伦便安排每周给孩子们做2到3次中国菜吃,她还带孩子们去中国教堂,与华人建立联系。她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带孩子们回到中国,看看她们的家乡。

凯伦说,在4个孩子中,刘爱是最有可能找到她生身父母的一个,凯伦希望刘爱能看看自己的生身父母。可当被问到刘爱的生身父母会不会把这个孩子要回去时,凯伦的回答有些迟疑,然后她说,她有全套的法律文件,而且孩子在领养家庭度过几年后,即便是再回到生身父母家也很难适应。她说这番话时,显得不够自信。
霍夫曼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出席洛杉矶总领馆的中秋晚会。
孩子改变了父母的身份认同
霍夫曼夫妇(Linda and Eric Hoffman)从中国领养了4个女孩,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六七岁。为了照顾4个女儿,琳达·霍夫曼现在家做全职母亲。琳达一谈起她的4个女儿便滔滔不绝。

从上高中时起,琳达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及历史,她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以及历史传统。她与夫婿结婚前便商定,他们自己不生孩子,而是去中国领养小孩。他们先后从甘肃与广东领养了4个女儿。

现在琳达的女儿们不仅要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在私人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中文。在家里,霍夫曼夫妇带着孩子们庆祝所有的中国节日,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当然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了。霍夫曼的4个女儿能说出他们自己以及父母的属相,她们说,新年来临时,收取红包是最让她们兴奋的一件事。

在女儿们年龄稍小时,她们会注意到自己与父母身体及肤色的不同。“我会引导她们,告诉她们说,她们的生身父母曾做出过很艰难的抉择。”琳达说,她要让孩子们知道,她们的生身父母离开她们是迫不得已的,而且她们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并不会伤及他们现在的父母。

“我告诉她们,她们的头发、眼睛是黑色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她们应以此而感到自豪。”琳达说,“孩子们是华裔美国人,作为她们的家长,我们认为我们现在也是华裔。”她说:“我们整个家庭都是华裔,当然我与夫婿并非生来就是华裔。”

琳达说,中国文化的精神是能够超越肤色、发色的及原出生地的。“只要你展开双臂拥抱这一文化精神,它即会留在你的身体内,让你充满活力。”
洛杉矶总领馆总领事夫妇与中国领养儿童家庭共度中秋佳节。(侨报记者邱晨摄)
想到生身父母只是一瞬间
伊琳娜·奥尔森(Eleina Olson)9个月大时被养父母从安徽领养到美国。今年14岁的伊琳娜两年前随养父母到安徽安庆寻找她被遗弃的地方。根据当地警方的报告,伊琳娜与养父母一起找到了她被遗弃的那个台阶。

2004年的一天,奥尔森先生(Albert Olson)与其华裔太太把伊琳娜抱回家,无微不至地照看他们唯一的女儿。奥尔森先生说,女儿的到来让家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亲情,当然孩子很可爱,但在抚育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与挑战。

当伊琳娜上小学二年级时,小学生的一个作业即是画出一幅家谱图。这时伊琳娜第一次发现她与母亲的身体特征更接近,而与其父亲家族的人,似乎没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她开始感到沮丧。

当她10岁左右时,她曾想与其生身父母接触,找到他们,与他们互动。可两年之后,当她与养父母到中国寻根,特别是找到了她被遗弃的台阶后,她原想要找到生身父母的想法就逐渐消失了。伊琳娜说:“曾想过自己的生身父母,但时间很短,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会再想他们了。”

伊琳娜在与父母找到她被遗弃的台阶时,她的感觉有些复杂:她既未感到高兴,但也未觉得悲伤。那虽然是她被生身父母丢弃的地方,可当年若是未离开生身父母恐怕她也没有今天的美好的生活。

为了迎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奥尔森夫妇把伊琳娜从中国抱回来后就加入了南加州中国领养儿童协会,每年这些中国领养儿童家庭会聚会两三次,而这些家庭中的中国领养儿自幼时起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世。

十余年过去了,奥尔森现在已是南加州中国领养儿童协会的会长。他说,当伊琳娜四五岁时,养父母就跟她谈论她领养身份的议题了,以避免她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什么不愉快。目前南加州中国领养儿童协会的会员家庭超过100个,参加2016年年度聚会的领养儿童家庭成员多达400余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