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移民澳洲,谁知一生就此改变!移民者亲述澳洲故事:坚持就是胜利

2016年10月08日 澳大利亚移民家园



百度搜索移民家园网!

www.yiminjiayuan.com


163签证,也叫澳洲4年临时居留权签证(Provisional Visa)。因其“拿身份赚钱两不误的特性”,2003年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澳投资。时隔多年,163们在澳洲过得怎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澳洲163商业移民签证也叫澳洲4年临时居留权签证(Provisional Visa) ,是澳洲商业移民项目的一个类别,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Business Owner)。


在这四年中,若达到“经商满两年、累计居住满一年”的条件,便可申请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获得永久居留权后,方可留在澳大利亚。


163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申请人在拿到移民身份的同时,又能兼顾在国内的生意。2003年签证推出,吸引了很多中国投资者。



这么多年过去,“163移民”这个词早就成为一种符号。虽然已经被取消,但当大家聚在一起,再聊起当年决心来澳洲成家立业的故事,仍旧热泪满腮。


他们有的“掘金”成功,在澳洲安家立业;有的长期和丈夫分居国内外,还没拿到PR就得回国打起离婚官司;还有的辛苦数年拿到身份,却表示再也不愿回头看一眼走过的路。


小编整理了那些年“163”们的澳洲故事,人在澳洲的你,是否也曾经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那些年走过的163之路

  都是中介和前老板的套路…


“初来乍到,被坑了一把”


Sunny当初决心移民澳洲,看上的是火车站附近卖甜甜圈的店。65万的投资对于他们来说不算太多,加之对于火车站客流量的信任,几乎没有犹豫就进行了这笔投资。


刚开始店里生意的确不错,但高昂的人工费用让他们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后来,他们所在shopping center贴出公示,要搬走,甜甜圈店的生意便大不如前了。要知道,之前的客流量与shopping center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靠着丈夫在国内赚钱,勉强支撑着。苦熬至2011年底,Sunny终于递了PR申请。


Sunny

初来乍到,啥都不了解,根本没仔细调查shopping center的情况。后来出现各种意外,要不是我老公还能赚钱,我们真的没法撑下去。那个店老板什么都没和我们讲,真的是上了老大一个当。


“吃了苦头才懂163”


Lily Liu2010年拿了163签证来到墨尔本。在中介的介绍下,花25万买下一间果蔬店。与Sunny自己经营的方式不同,Lily买店的条件中有这样一项:Lily只做名义上的老板,但前店主有这间店的经营权,且盈利或亏损都和Lily无关。

刚开始,Lily对这种方式并不放心。但为了拿PR,在中介的劝说下,在店主给她看了半年不错的流水账本后,她还是买下了这个“生意”。


但事与愿违,不到半年,店里的营业额就开始不断下降。原来这家店附近还有一家很大的“竞争对手”。后来,店里负责经营的前老板干脆不再开店,人也联系不上。Lily找到中介,中介却表示,Lily是店主,再找伙计不就好了?


Lily

我当时心想,反正营业额能达标就行了对伐?拿身份嘛,总要付出点代价的。现在想想,163这条路真的不好走。不是花钱就可以的。




“钱和时间都花了,没有结果”


陈太太是浙江人,当初决定做163就是为了拿PR,中介就劝她买个不用花很多精力打理的店。所以她在中介的忽悠下,买了个shopping center里的薰香店。


中介告诉她,熏香店是连锁的,总店包办一切,只要付房租就可以,其他完全不用操心。但房租是付给总店的,总店会把租金转给购物中心。


陈太太想着,28万也不多,买就买吧!可她万万没想到,这里面藏着巨大的猫腻。


首先,明明10万一年的租金,中介和总店齐齐开口说是15万。一年就坑她5万块!其次,这间店的生意并不好,少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甚至只有200块。

为了拼到163最后一年的20万营业额,陈太太就发誓将亏本坚持到底!可真的到了能够提交PR的时候,移民局告知陈太太,这个店没有和购物中心直接签合同,手续也乱七八糟,连发工资的资格都没有。直接拒签。而中介这个时候表示,我们也没办法…


最终,陈太太伤心回国,163之路就此结束。




辛酸的163之路

  为了移民澳洲付出太多…


“我一天也不想做下去了”


赵阿姨是上海人,原先是银行主管。163签证推出后,决定带着女儿移民澳洲。


在投资生意方面,赵阿姨很谨慎。看了几十个生意后,她决定在shopping centre买个冰淇淋店,花费大约20万。店面虽是小了点,好在位置不错,人流量也可以,生意自然自然不差。


自己经营一间店铺非常辛苦,每天挖冰淇淋让她患上了肌腱炎,整个人也瘦了20多斤。


赵阿姨

有一次我爬到高一点的地方拿东西,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左脚肌腱都断掉了。但没办法,店子本来就不赚钱了,我哪还能雇人?一直坚持到年底老公来换我的班,我才去医院看医生,但医生说已经没法手术了。


后来,赵阿姨顺利拿了PR。她说,对于冰淇淋店丝毫没有留恋,一天也不想做下去了。



“这辈子的苦,都在澳洲吃完了”


2006年,老田和太太决心移民澳洲。变卖上海所有资产,带着近200万澳币来澳洲生活。


一落地,老田和太太就决定先买房子再说。150万扔下去,豪宅到手。


而后两个人花15万买下一间很小的cafe。为了最后一年的营业额达到20万,老田和太太可以说是起早贪黑。


最后一年营业额达标,老田和太太也拿到了身份。但为了移民澳洲,他们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老田太太

这辈子的苦,我都在澳洲吃完了!




换种思维面对163

  在澳洲奋斗很幸福…


“人在澳洲,我有钱有闲”


在国内经营画廊生意的Jack热衷于研究中国的画和瓷器,所以在登陆澳洲前,他打包了不少画。


可真正到了澳洲才发现,自己的画在澳洲画廊没有生意。相反,当地有不少二手市场和古董店里藏着很多中国宝贝。价钱和国内的市场相比,大大滴良心。于是他靠着自己多年对中国画、瓷器的研究,收购了不少好东西。据说,他把一幅5000澳币的画足足卖了60万人民币。


拿了PR后,Jack依旧流连澳洲各大旧货店和古董店。他说,现在有钱有闲,日子很快活。




换个思维,生意就好做了!


Tina的老公来澳洲前是工程师,拿了163后来澳洲,就开始琢磨自己究竟做点什么生意好。


某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卖床上用品的店里闲逛,听见有个中国人问店主,有没有中国尺寸的被子。老板说,澳洲都是澳洲标准的尺寸,不会有中国标准生产的被子。顾客嘟哝着:我都带了一堆被套过来了。


Tina的老公动了动脑筋,就觉得可以做做“中国尺寸的被子”这门生意。毕竟很多来澳洲读书、生活的中国人都很习惯带被套来呀。再说了,澳洲的羊毛被都是澳洲尺寸,要是来旅游,买条中国尺寸的回家岂不更合适?


而后他迅速找到了厂房,买好机械,注册公司,中国尺寸的被子迅速在澳洲卖开了。


四年一过,Tina一家的PR妥妥拿下。Tina说,他们在澳洲真的过得很好。



文章来源于Australia News,尊重原创,诚意分享,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尽快处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