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止有北漂美漂 1/6中国人都在“漂”

2016年10月23日 走遍美国


侨报网(ID:chinapress)  授权发布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19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到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都流向了何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不过,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正通过一系列政策遏制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

另值得注意的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口流动不同,当前及未来的人口流动整体将趋于稳定化、家庭化,这就需要更好的公共制度安排。
超2.4亿 波动性增加
中国国家卫计委1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在会上指出,2015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基于近年来的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未来5到15年人口流动迁移态势及相关影响,认为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

王谦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报告预测,“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中国19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图为出行的民众在厦门火车站排队等候进站上车。中新社 
“80后”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201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中国人口。201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2013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75%在东部 中西部渐增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13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中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15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1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中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15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有87.7%。

《上海证券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的话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直到上一次(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出的总的结论是人口流动出来之后,去往沿海大城市集中,这一趋势在过去的30多年中很稳定、也很持续。从今天来看,向东部和东部城市集中的趋势仍没有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不过,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大量聚集的特大城市,正在通过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和人口规模上限、提高落户门槛、疏解中低端产业等政策遏制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据北京《新京报》消息,北京市在2013、2014、2015年的常住外来人口增幅持续快速下降,分别为29万人、16万人和3.9万人,上海市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则在2015年首次下降。

段成荣同时表示,随着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中共一系列的均衡地区发展战略实施的深入,向中西部分散的人口流动应该也会逐渐展现。因此,中西部城市也要做好迎接更多流动人口到来的准备。

《报告》印证了段成荣的说法。在城市流动人口规模排名中,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郑州等内陆省会城市的排位在显著上升,显示了其对流动人口的吸纳在大幅上涨。可以预测,依托省会城市的多个中西部城市群将崛起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平均月入4600元 对家庭贡献大
数据同时显示,2015年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为4598元(人民币,下同),相比2013年、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34.0%和19.0%。

《报告》显示,流动人口的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元到5000元范围,占比为65.40%,其中,3000元到5000元收入范围内的流动人口比例最高,为34.93%。而收入分布在8000元以上范围的人口比例仅为5.38%。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流出对家庭经济收入的贡献较为明显。《报告》分析称,有成员外出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18414元,比无人外出家庭高4998元。
流动模式之变:“举家流动”增加
从近年的数据来看,人口流动出现了新特点,第一代农民工曾经历的抛妻离子、亲人相隔式的人口流动模式正在悄悄改变。《报告》显示,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开始凸显,中国2.47亿流动迁移人口中,越来越多的是举家流动。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报告》称,根据统计,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

居住时间越长则共同流动的家庭人口数量越多。从居住时间看,2015年,居住3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平均家庭规模为2.29人,居住3到4年的为2.70人,居住5年及以上的为2.95人。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的平均居住时间超过4年,有一半人在现住地居住时间超过3年。未来打算在现住地长期居住的比例超过半数。与2010年相比,2014年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9.1个百分点,达到56.6%。相应地,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明显下降。

“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流出,接着是夫妻流出,然后把孩子接来,最后就是整个家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王谦说。

北京《中国青年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学者段成荣的话分析,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程度提高,减少了流动人口家庭内部长期分离的现象,有利于减少留守儿童、弥补亲情缺失现象。这同时也给人口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1800万“老漂族”  多为照料晚辈
携带老人流动的家庭也明显增加,据统计,2015年流动老人的总量已达到近1800万人,占流动人口的7.2%。流动老人的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

《报告》显示,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是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23%的老人是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老年流动人口的增加也要求流入地在适老服务上有所加强。据段成荣介绍,过去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也主要集中于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对老人的针对性服务不足。下一步各地有必要在老年流动人口的服务上加大关注和投入。

数据同时显示,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持续上升。2015年,89.3%的流动人口至少参加一种医疗保险,比2011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5年,0到6岁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为91.8%,比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子女免费接种比例达98.4%。在2014年有过生育行为的流动妇女中,至少接受过1次产前检查的比例为99.6%,接受产后42天健康检查的比例为8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