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条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狗:《鞋狗》

2016年10月09日 加拿大读书会



有关作者

费尔 奈特Phil Knight,美国Nike公司创始人,1938年生,俄勒冈州人(相当于中国的宁夏甘肃的地位,因此耐克初期的高管都有些自卑情结,不过照他在书中所说,这样也有好处,不至于太自大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随时都觉得需要证明自己), 注册会计师出身,美国斯坦福商学院毕业,1962年以1000美元起家,从日本进口鬼冢虎运动鞋,挨家挨户一双双售卖,之后自立Nike品牌,2015年全球销售额320亿美元,市值900亿美元。


作者、耐克公司创始人Phil Knight 费尔 奈特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创业史,以创业过程的各年份为章节,直到1980年Nike进入中国市场、公司上市为止。作者鲜活地回忆自己人生中、商场上的各个关键关头,甚至穿插了自己的两段恋情,因为故事真实,这书比小说还吸引人,让人手不释卷,我一天半就看完了。作者本人曾游历世界,也是名校高才,因此肚子里还是很有水平的,书里不时冒出一些充满智慧或生活幽默的句子;当然今天的他是体育界的无人不知的巨头,连詹皇、老虎伍兹这些明星都要跪舔的泰斗,他的这本书,肯定有高手帮忙润色乃至代笔。这只会提高本书的可读性。


Nike在希腊语中意为胜利,的确,奈特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百折不挠,处处求胜,永不满足,永远向前。他也很勤奋,在做事情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熟读各种战争著作,推崇很多名将(打破常规者,人恒敬之——麦克阿瑟)。而且注意吸引人才,他招的一批老将为耐克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谈判(生活其他方面也一样)中,有清晰的目标。我们很多人做不好,其实关键一条是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作者自己也是个跑步运动员出身的人,看书中他平时每天晚上跑10公里,面临强大压力时他把日跑量提高到20公里,跑步是他的减压方式,他有很多重大决定也是在跑步时候想出的解决办法。他年轻时平常跑步的配速貌似6分钟一英里,这是非常快的速度(我14年参加过Nike组织的一个全球一英里活动,拼尽老命只跑了6分4秒)。作者一同创业的合作伙伴、后来的Nike公司高管都是跑步运动员出身或者爱好跑步。的确,耐克是从做跑步鞋开始的(有个功臣约翰逊Jeff Johnson既喜欢跑步,也酷爱读书,Nike品牌是他做梦时想到的,这个人对Nike公司的贡献巨大)。


今天的全球运动品牌Nike是老大,Adidas第2,日本第一品牌Asics全球排第5. Asics的前身是日本的鬼冢虎。Nike是从代理鬼冢虎开始的,也就是说美国品牌Nike比日本的Asics要年轻很多,某种意义上说源于Asics。双方在1972年分了家。虽然Nike与鬼冢虎孰对孰错很难说清楚, Nike从老东家手里抢来Cortez品牌在美国胜诉也有本土法庭保护之嫌,但从今天Nike在最有价值的品牌排名第24名、名列全球500强大企业排行榜这个结果来说,从代理商到自己制造打品牌,这种创业之路,值得借鉴。


作者在书中也如典型的美国人一样坦诚,很多时候他对自己都是持批判眼光的。他透露了,他跟日本人打交道从来都是留一手的;从鬼冢虎的经理人公文包里偷出了对方的文件来了解厂家的行程;甚至收买了一个鬼冢虎的内部人员作为自己的内线随时为自己通风报信;为了签下一些经纪人和球队宣传自己的Nike产品,有时候他不得不去贿赂相关人员。当然,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其实即使在跟鬼冢虎分家后,日本人对Nike的发展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由于发展过快Nike公司一度面临银根断裂、银行终止贷款、债主堵门甚至报案到FBI的局面,最后还是日商岩井关键时刻送来了及时雨,给了大量的资金援助,Nike才得以生存下来。


书里提到了不少在Nike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明星,其中当然少不了英年早逝的美国长跑名将Steve Prefontaine的传奇:当然,代言人和品牌是互相吹捧的。我看过一部电影,以Prefontaine为原型,叫Without limits。今天全球各地的Nike分公司的电话后四位都是6453,这四个数字在电话键盘上可以拼出Nike四个字母;而且倒过来的3546是Prefontaine一英里最好成绩3分54秒6.


Steve Prefontaine, 美国长跑名将,一度囊括了美国2000米到10000米的七项美国记录


像所有知名品牌一样,Nike早年在中国当然被各种仿制,Adidas印出来有时候是Abidas,有时候是Adibas,让人哭笑不得,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曾想恶搞,把两个名牌连在一起,合成一个牌子Nike Adidas(Nike的法语动词原型读音与niquer一样,是f#ck之意)。


什么样的跑鞋好

我买过不少鞋,皮鞋、运动鞋、休闲鞋、登山越野鞋都有,到现在为止穿着最舒服的还是跑步鞋。一双好的跑鞋,轻便,贴脚,减震,走很久都不会累。我前几天去日本才知道Asics也做正装皮鞋,鞋底印着Gel(Asics的专利减震材料),穿起来的确舒服,比Tods和硬邦邦的Ferragamo都要合脚。我跑了几年,穿过几双Mizuno(美津浓),几双Asics,几双Saucony(索康尼),两双Salomon(跑过一段时间的越野跑),一双Brooks,也试穿试跑过Nike的跑步鞋,现在总体感觉下来还是喜欢Saucony比较多些。Asics的鞋很舒服,外形设计好看,市场占有率高,加拿大多伦多的马拉松好像有40-50%的人穿这个牌子的跑鞋, 但鞋底太软,Kayano系列又有些重;Saucony的Kinvara脚底像松糕一般厚,但总体重量很轻,我个人穿着跑的比较快些。像很多美国公司一样,Nike给我的感觉是鞋不好看,而且脚底太平,似乎把钱全撒在了营销上(耐克去年在营销广告上花了30亿美元),研发上投入不如创业初期多了。虽然质地很好,但东西死贵。Adidas的我也没买过,太大众了,而且也很贵。


日本运动服装第一品牌Asics,东京2020年奥运会赞助商,也有正装皮鞋系列Asics Walk,穿起来很舒服,价格不菲


我这个年纪的个人感觉,跑鞋轻便、减震这两个功能尤其重要。我出差多,曾经梦想有一种可以充气的跑鞋,不用时把气放出来折叠,便于携带。当然,早就有体积很小的五指鞋了,我还没穿过。


有关跑步

我坚持跑步有5年的历史了,2013年买了跑步手表后开始记录,从那之后到现在跑了约7500公里的里程,跑过几个全程马拉松(这本书的译者毛大庆,对,就是前万科的高管毛大庆,跑了40多个全马;另外,这本书翻译的很好,要给这个跑友、高管、创业者点个赞)。跑步过程中其实很少有乐趣,只有很少的时候,在跑步过程中,能有身轻如燕、飘飘欲仙的感觉,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累的;不过生活实在不容易,工作中的巨大压力,与人相处的屡屡失望,对自己更多的不满意,跑起步后我的心情会好一些。有时候想哭,跑跑步,浑身大汗仿佛就是我的泪水以另外一种方式排泄出来了。跑步的另外一个短期收获是之后几个小时感觉会非常好,晨跑后整个人会非常积极,一上午精神很好,充满自信,说话声音很大。跑步的长期好处,当然是身体好,我好几年没感冒了。


有关创业

书中有一段话对作者创业、经商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可以说是生意的代言,连我去过的ESSEC、FUQUA、HBS商学院也没有说的这么好。他说的如此之好,我把这段话自己打下来了。其实,创业真的不仅仅是赚钱,如果你对一个创业者说他只是为了钱,那么很有可能他会感觉受到了不小的屈辱。创业成功的,往往在钱之外还有追求:


把这个叫作“生意”好像也不对。所有忙碌的日子和无眠的夜晚,所有伟大的成功和绝望的挣扎,好像无法用这个平淡无奇的词语“生意”来概括。我们实际要做的要远远超出这个范畴。每当新一天到来时,都会有50跟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50个艰难的决定需要我们立即做出。我们都十分清楚,一次轻率的举动、一个错误的决定都会让我们走到尽头。容许犯错误的余地从来都是越来越小,但利益却从来都是在慢慢增加。我们都坚信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从某种角度上看,我觉得生意就是最大程度地追求收益、周期和结果;而对我们来说,生意就像人类制造血液。没错,人类的身体需要血液,需要生产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流畅地及时平均分配到合适的地方。但是人类身体的日常工作并不是人类的使命,它只是一个生存的基本过程,而人总是努力超越这个基本过程而实现更高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的某一时刻,我也是这样做的。我重新定义了胜利,对我原来认为“获胜就是不输,就是活着”的看法进行了扩展。原来的看法已经不足以支撑我或我的公司。我们想和所有大企业一样,想要创造,想要奉献,我们敢于把这些大声说出来。当你创造了某项事物;当你改进了某样东西;当你传递了某种思想;当你为陌生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事物或服务,让他们更开心、健康、安全和满意;但你干净利落地按照理所应当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而其他人做不到,你就会更多地参与到宏伟的人类大舞台上。只是活着还不够,你还要帮助其他人活得更加充实,如果这算生意的话,那么,请叫我生意人。


It seems wrong to call it “business”. It seems wrong to throw all those hectic days and sleepless nights, all those magnificent triumphs and desperate struggles, under that bland, generic banner: business. What we were doing felt like so much more. Each new day brought fifty new problems, fifty tough decisions that needed to be made, right now, and we were acutely aware that one rash move, one wrong decision could be the end. The margin for error was forever getting narrower, while the stakes were forever creeping higher — and none of us wavered in the belief that “stakes” didn’t mean “money”. For some, I realise, business is the all-out pursuit of profits, period, full stop, but for us business was no more about making than being human is about making blood. Yes, the human body needs blood. It needs to manufacture red and white cells and platelets and redistribute them evenly, smoothly, to all the right places, on time, or else. But that day-to-day business of the human body isn’t our mission as human beings. It’s a basic process that enables our higher aims, and life always thrives to transcend the basic processes of living- and at some point in the late 1970s, I did, too. I redefined winning, expanded it beyond my original definition of not losing, of merely staying alive. That was no longer enough to sustain me, or my company. We wanted, as all great businesses do, to create, to contribute, and we dared to say so aloud. When you make something, when you improve something, when you deliver something, when you add some new thing or service to the lives of strangers, making them happier, or healthier, or safer, or better, and when you do it all crisply and efficiently, smartly, the way everything should be done but so seldom is — you’re participating more fully in the whole grand human drama. More than simply alive, you’re helping other to live more fully, and if that’s business, all right, call me a businessman.


鞋狗(Shoe Dog)

不管在哪种语言里,用“狗”这个字来形容人都不能说是敬称,不过在本书里,鞋狗指的是一辈子醉心于(研发、生产、制作)鞋的人,作者完全是褒义,他对类似他的人非常尊敬,也是他的毕生追求。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