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高考:一个带孩子移居澳洲的理由

2017年06月09日 澳洲太平洋房地产



一年一度的高考之战结束了。940万士兵进行了厮杀。每个考生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因此这是一场数百万人参与的大会战,胜利的人被称为佼佼者,落选的人被认为是淘汰。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司机、厨师、舞者……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当然,这在当前的国情下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用去探讨对错。


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中国的教育,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1%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对生活不满的开端。


事实上,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一样,长大后大部分做了普通的工作。


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中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兢兢业业,并以此为骄傲。在澳洲我们看到的是快乐的司机和自豪的厨师,不但收入不菲还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填鸭式的教育,挤破头的高考,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无法实际的帮助孩子提高自我,同时也丧失了他们在生活中攫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


所以,我们很多人过得并不快乐。



有一位妈妈,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儿子还在小学阶段,她就软硬兼施让他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套,还规定每天都要读一篇名家名篇的美文。


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就改用听。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磁带,她就亲自上阵,每个学期给孩子亲自录制十盘以上的磁带。如此坚持了数年。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试在现代文阅读一块都基本不能得分。


这位母亲不理解,不接受,生气,痛恨,最后绝望。每天要给自己暗示、强调八百遍那是自己亲生儿子,才能勉强克制自己不动手将其打残。


痛定思痛,这位妈妈最后分享说:“最终,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没有天分,不灵光的孩子,我才没发疯。”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不仅能够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劣势,却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将其培养成精英。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回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假象,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是高考带来的最大危害。



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

反而会促成孩子人生的灾难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四方运作,将孩子送到了名校。


全校800多名学生,孩子始终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点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的成绩干脆降到了倒数五十名,最后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开始堕落和叛逆。


痛定思痛,朋友开始意识到孩子完全无法跟上名校的节奏,将孩子转到了航空职业高中。


孩子的状态改善不少,开始变得自信、开朗。现在工作顺利,结婚生子过着小资的日子。


中国父母喜欢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全塞给孩子。殊不知,如同养身体,不顾本源,盲目一味大补,总是适得其反。


如此,孩子就悲剧了。



最后,

其实所有的不平凡,

都源自于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并将它发挥到极致。


文章采编自:国馆(guoguan500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