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本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也惘然

2017年06月08日 荞爸的澳洲来信


亲爱的微友:


我已经在悉尼呆了5个月了。但说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2008年,我们夫妻就花了9天时间到黄金海岸和悉尼自助旅游了一趟。回国以后,我还写了一篇比较长的游记。


如今重读这篇游记,让我感觉这真的只是一个游客的记录、一次对猎奇心理的满足、一种在走马观花的游览中获得的浮光掠影的印象,因为有一些已经被证明并非事实。


下面我就来给自己这篇游记的一部分挑挑刺,更新一下感想。



在悉尼游览的过程中,让我们惊讶的是,一路上除了繁华市中心,竟然没有看见摩天大楼。悉尼的居民区是由成片的两三层高的楼房组成,独门独院跟别墅一样,并不像国内一幢一幢都看不到顶,还要用围墙围起来称自己为“小区”。这让人慨叹人少的好处之余,也不禁好奇这个城市是如何进行治安管理的,莫非真的能够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街上也很少看见警察,唯一看到的一次是在市政厅附近骑着高头大马帅气威猛的骑警。再次回想国内,马路上的警察根本不够用,什么协警城管一齐上还是搞得横七竖八乌烟瘴气。


其实两三层高的楼房还是少数,大多数独立屋都是一层的。随着移民逐年增多、土地供应紧张,悉尼也在到处建造高层公寓。当然,像国内那样成片的高楼住宅区还是看不到。



悉尼的住房和设施其实都已经有年头了,但是干净、安静。或许悉尼人并不知道灰尘为何物,家具并不需要频繁地擦拭,大街上席地而坐的大有人在,于是我恍然禅宗典故中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说的是国内,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是国外,无怪乎后者要胜上一筹了。街道上树木根部的泥土用柏油浇没,公园里的也铺上了一层木屑,可能也是减少尘土飞扬的有效手段。马路上垃圾桶按颜色分门别类,不同的垃圾车装不同种类的垃圾,并不需要人工用铁锹铲得人人掩鼻,只需要汽车上铁手臂的一伸一缩就可以轻松运走。


这里的确整天开着门窗也不会有什么积灰。不过,路上没有我最初印象中那样干净,经常可以看见抛弃在地上的饮料罐和餐巾纸,不知道是不是移民增多的缘故。所以,在悉尼也可以经常看见对tosser的警示牌。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住宅区附近的一处高压电线上发现挂着一双鞋子,想起《大鱼》里的那个世外桃源,居民全都赤着脚生活,新来的人都会同样把鞋子挂得高高的,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这双鞋子的主人到底是不是出于类似的想法,却也不得而知了。


这里汽车的尾气无色无味,不像国内的色香味俱全。汽车的马达声或许跟国内相仿,但是极少听见鸣笛,不知道如果澳洲人在地震哀悼日来到中国耳朵会不会被震聋。在悉尼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在建工程,不像国内搬到哪里都躲不开轰隆隆破土动工的机器声。我想如果从上空长期俯视悉尼的建筑,那就像数十年青春长驻的女郎;而国内的城市却都是那么速朽,不断地衰老枯萎,不断地拉皮整容,一边在盛开,一边却在腐烂。


这就有点夸张了,这里的尾气的味道还是很明显的,只是看不到黑烟滚滚的景象。当然,我不觉得能够从气味判定污染环境的程度,毕竟空气质量的事实摆在面前。现在的在建工程还是挺多的,但看上去施工并不频繁,所以并不会干扰居民生活。


不过,这里的摩托车手很喜欢轰隆隆的马达声,所以可以经常听到摩托车呼啸而过,声音震耳欲聋。



悉尼的街头有用于饮用的水龙头,家里的自来水也是即开即饮的。令人无比羡慕的是这种在中国只有五星级饭店才有的水在澳洲居然是免费的,就像《上帝也疯狂》里的土人把可乐瓶当成宝贝一样,世界上的事情真是经不起对比。当然,鉴于水资源的珍贵,这里的自来水是绝对不许浪费的,浪费水(比如说用自来水洗车,只不过我并不觉得这里的汽车需要清洗)会遭到举报。


这是个极大的误解。当时我们在同学家蹭住,他们的公寓租金里已经包括了自来水费,不用另外交付,并不是自来水免费使用。



不得不说说澳大利亚的牛奶。牛奶的价格并不像其他农产品那样高不可攀,而且味道与国内不大一样,多了一种淡淡的奶骚味。我们两个在国内牛奶喝多了肚子里都会闹翻天,但是有一天我们在悉尼一家超市买了一大罐冰牛奶一路走一路喝,就当水一般全部喝完,胃里居然平静的像太平洋一样。以前听说东西方人体质有差异,所以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我不禁怀疑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少。刚回国半个月就爆出了三鹿事件,而且事态令人瞠目结舌地不断扩大,一夜间市场上的牛奶都成了砒霜。小时候的政治课告诉我们,资本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把牛奶都倒进海里,建议陷入道德危机中国人也效而仿之,让海里的鱼儿都得了结石,说不定还可以形成北半球的大堡礁。


这个还是事实,我在这里每天喝冰牛奶都没事,但那时的“奶骚味”却再也找不回来了。关于在国内喝牛奶闹肚子,有时我怀疑这里面有心理原因——国内牛奶的质量问题不断让我的肠胃总是惴惴不安。




更加不得不说的是澳大利亚的交通。澳大利亚的人行道口都设有按钮,按一下按钮对面的红灯才会变成绿灯,否则滚滚车流涌过,永远也不会停止。当然有点不足的是人行横道并不划斑马线,只是用两条直线划成窄窄的通道,显得并不那么醒目。不过说到底,其实红绿灯已经够醒目了,不像国内的司机看到斑马线反而会加足油门狠狠碾过。


在悉尼坐车几乎不会感觉颠簸,据我分析原因有三:一是路面平整,不会因为不停的修路而坑坑洼洼;二是没有乱穿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司机不会动不动就急刹车;三是汽车多为自动档,免去了换档时急松刹车猛轰油门的摇晃。另外,车上的坐位比站位多许多,每辆车的站客都有人数限制,大概在10-15人左右,所以站在车上也不会感觉像进入沙丁鱼罐头般的不适。


颠簸还是有的,因为悉尼的道路上下坡比较多。另外,在悉尼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真是太常见了。这个也没法把责任推给移民,因为我看到闯红灯的多是白皮肤蓝眼睛的本地人。不过,闯红灯的行人基本都是单枪匹马,不像国内,一个人闯红灯就会有大批人跟上。



悉尼的公交线路有大站和小站之分,车辆在大站必停,小站则视乘客的需要而定。车上每个座位前面都有一个红色的小按钮,如果乘客需要下车,只要一按就能通知到司机。这让我想到国内的公交车,司机到了那种平时很少人上下的车站总会大吼“有没有人下”,要是无人答应但到时候又有人要下,司机总会满嘴抱怨甚至破口大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悉尼的公交车没有报站的功能,这对不熟悉线路的乘客显然是个考验。不过国内的公交车报了站也经常会有人坐过头,莫非外国人的方向方位感特别好?难怪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原来人家压根不需要。


红色小按钮不是在每个座位前面都有,大概是隔两排座位有一个。除了不报站,这里的公交还有很多让人不习惯的地方,今后可以另文详述。



在悉尼坐公交也可以刷卡打八折,每次刷卡还会在卡上打印乘坐的线路和时间。如果没有卡,就要向司机买票。令我好奇的是,司机兼任了售票员,但是效率一点也没见低下。就像悉尼人开车都很快,但一次也没见堵车或者交通事故。


堵车也是有的,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间。但是交通事故确实一次也没看到过,因此就算堵车也不会像国内那样堵得长时间一动不动。其实国内大中城市的路网建设要比澳洲发达很多,在二线城市都已经满天交织的高架桥,堵车最大的原因还是频发的交通事故。



悉尼的公交车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照。每见有轮椅要上车,司机就会把车门口的一块铁板放下,等轮椅滑上来以后再收回。车上总有两处座位可以向上抬起,抬起以后的空间正好可以放入一张轮椅,轮椅就能一动不动地卡在前后挡板之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细节,但是也可从中窥见发达国家对残疾人的保障体制的完备。反观中国,虽然在残奥会奖牌榜上遥遥领先,但是能够参加残奥会的残疾人毕竟只是极少数,余下的大多数怎么办?恐怕这是领导们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公交车上给轮椅留有足够方便的空间是对的,但轮椅上车后也并不能一动不动地卡住。不得不说,墨尔本的电车比悉尼的公交要高档许多,不仅宽敞,车门底部跟公交站台还是持平的,不需要另外放下滑板就能直接滑进电车。



怎么样?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旅游观光是远远不够的,还是住下来亲身体验吧!



荞爸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