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了番茄炒蛋半夜骚扰父母的留学生,你敢来新西兰吗?

2017年11月07日 新西兰移民家园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是招行视频故事——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讲的是一个初到美国的留学生,要给外国朋友做一道地道的中国料理——番茄炒蛋。

他错乱的下刀,慌忙的打蛋,用叉子搅拌,完全不得要领,只好打电话向大洋彼岸的妈妈求助。

微信上传来妈妈的语音,但还是无法领悟,于是妈妈干脆亲自下厨发来一段示范。

番茄炒蛋很成功,获得外国友人交口称赞,有人问,中国和美国多少时差,留学生说12小时。

他突然,意识到了些什么。

镜头一转,中国的一个夜晚,凌晨4点,爸妈收到了儿子的求助信息:妈,我问你,这个番茄炒蛋怎么做?

一段煽情的故事就此留在人们脑海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温馨而感人。

温情牌的视频火爆了整个网络,没想到却引来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凌晨4点为了一盘番茄炒蛋吵醒你妈,我觉得不行”

“你连番茄炒蛋都不会,还留什么学”

“警告各位姑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

“世界大不过番茄炒蛋?别为教育失败瞎感动”

“番茄炒蛋背后,是父母走岔了的爱”

我只想说,那个为了番茄炒蛋半夜骚扰父母的留学生,你敢来新西兰吗?

来了新西兰,动手的机会会无处不在,如不想花钱请人,自己一定得是个生活多面手,割草修枝、砌墙筑篱笆、做木工漆墙壁,甚至换屋顶盖房子。

我就亲眼目睹隔壁一家Kiwi(新西兰人),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初中的儿子,租了台吊车,给自己的房子换了个新屋顶和新阳台,那场景简直把我给震惊了。

在他们的家,秋千、滑梯、树屋、游泳池,乃至一花一草一木,都是一家人同心协力的作品。

为什么Kiwi的动手能力都那么强呢?

自小培养是关键。

新西兰从幼儿园开始就设有动手(DIY)课程,叮叮和小伙伴一起跟着老师学园艺、学木工、学烹饪。

在叮叮幼儿园的后院,有间阳光房,里面的花花草草全部都是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种植,鸡鸭、兔子、香猪、乌龟、鹦鹉、金鱼,也是由大家共同饲养。

后院的一个工具房里堆放着林林总总的工具,铁据、锤子、铁钉,我一开始以为是供老师使用的,后来才知道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这些工具搭木屋、搭小桥、或做脚踏滚筒。

有一位老师自家正在盖新房,于是她兴致勃勃将设计图和施工流程图都带回幼儿园,亲自向孩子们讲解;孩子们个个像好奇的小猫似的趴在地上听得聚精会神:“原来我们住的房子是这样盖起来的!”

烹饪课最好玩,我送叮叮上幼儿园,老师热情的邀请我中午可以来幼儿园尝尝孩子们做的南瓜汤,原来他们今天早上有烹饪课,孩子们的所有出品都欢迎家长们前来品尝,打那次之后,我还尝过了巧克力纸杯蛋糕、奶油蛋糕、蔬菜水果披萨。

幼儿园尚且如此,学校就更加变本加厉,学校会开展许多需要动手的课程,全部都是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手技能,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学会怎样独立生活。

叮叮每隔几天就拿点亲手炮制的烘培小点心回家,一家人一起分享,非常美味可口;时不时又把家里的铁铲或手叉带回学校说园艺课要用,放学回家小泥巴猪走错门一样也不足为奇。

高年级的学生还设有编织、缝纫、木工、机械维修等课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教方法,还会设置专门的DIY教室供孩子实践。

比如,在教室里放了一辆拆得七零八落的汽车,给学生讲解汽车是怎么运行的,以及如何修理和改装。

除课堂内,学校也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为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

学校定期举办的野营活动,不仅体验了涉水野外徒步,还让学生们学会了搭帐篷和就地取材煮食,野外生存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飞跃。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除了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让孩子在尝试和探索中面对成功与失败,以应对日后在工作和生活种遇到的各种情况。

正所谓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强,Kiwi无论男女,个个强壮彪悍,并不无道理,他们自小学到的这些种种技能,都能在生活中一展身手。

我们正在将叮叮往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Kiwi上培养,以后请叫她“女汉子叮叮”。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你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新西兰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也都只是给出一个学习提纲和思路,没有标准答案,都是要自己去找资料,图书馆蹲点,上网搜。

这种独立思维,主动寻找答案的能力你值得拥有,懂得了学习方法的你,不可能连个番茄炒蛋的做法都找不到,你的妈妈,再也不担心你为了炒蛋而半夜打越洋电话啦!

我们应该参与,不只是跟随。

我们应该工作,不只是梦想。

我们不只是活着,而是成长。


来源:新西兰月野兔



 想要 快速移民 吗?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