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0后话“家风”

2015年01月23日 澳洲生活




又要背起行囊回家过年了,还记得冯导马年春晚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吗?“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绵密的情感让不少人眼泪决堤。不得不承认,我们90后这一代,也开始“老”了,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里?假设一个人寿命90岁,却只有6、7年的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在这短暂的数年中,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或者我们还能做什么?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顾名思义,家风关乎传承与守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国人的心理认同与精神皈依。过年期间家人难得团圆,父母势必又会对子女进行一番说教。说到古人家风,可从《颜氏家训》《朱熹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中窥见一斑。虽然彼此会有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很多人都读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世代子孙从中受益,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关注澳洲,和我们一起慵懒生活



笔者对众多90后进行了关于“家风”话题的采访:“做事要沉得住气,不要太急”、“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男子待人处事要大大方方,待人处事要有眼色”、“忠厚待人,踏实做事”“吃饭不能吧唧嘴巴”。还有位90后自言从小家庭分为比较自由,父母多劝其看书,“不抽烟、少喝酒、不赌博,多看书,家庭成员要平等和谐”。可见,大家对“家风”的记忆,大到修身品德,小到日常习惯,无所不包,已经融入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甚至对我们青年人的性格塑造也有重要影响。


90后大多是“小家庭”结构,父母独子的三口之家成为社会的基本家庭单位。没有了四位老人的陪伴,加上忙碌的工作,因而也成为了“家风式微”的时代。在此家庭模式中,父爱母爱全部集中于一个孩子,溺爱不可避免,也就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知名的“李某某之子轮奸案”、“我爸是李刚”等等引起民愤的事情。的确,“家风”很多年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是时候该重提了。


不仅是社会热点的负面新闻,普通父母如果不思考如何做好父母,也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笔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如果单一地向母亲方向发展,则孤立无援、不能面对生活甚至厌世,而单一地向父亲方向发展,则往往服从于权威、纪律,却没有能力得到爱和付出爱。”可见,父母的言行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如今社会新闻中“90后”成为热点词汇,却多和负面新闻相关。例如“90后盗窃团伙深夜作案被捕”、“90后高中生当众接吻示爱”、“90后嫩模与某某不雅视频流出”等等,大家自然也就形成了90后“脑残”、“很傻很天真”的主观印象。可问题还是出在90后自己身上。反思自己从小受的教育,家庭教育多是缺失的。即便有,也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状,很难记到心里,更多的是嫌弃父母唠叨。随着80后的三十而立,90后渐渐成为社会主体,因此家庭教育的弥补关乎民族未来,“家风”应该向时代“示威”了!



冯骥才说讨论“家风”这个话题,关键是怎么把传统文化在人们血液里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再回到家庭。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风的基础,又通过家风在每一个家庭中传承。家风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发展的载体。因此“家风是什么”,实则是寻根——寻找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


家风需要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正如同众多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家风在这个急速前进的时代,面临断裂与切割。急于通晓技术层面上的事物,沉溺于物化世界的享乐,在人性道德伦理上的思考越来越浅薄,这是时代病征。朱德庸在他的绘本《大家都有病》中调侃到“现代人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人”,以及“世界上最容易被牺牲的不是弱者而是原则”。文化和道德的失守,反过来愈发强化时代病征。人们在社会中被异化,焦虑感、负罪感、孤独感愈发严重,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礼义廉耻”。文明的根基就是产生家风的根基。时代快速前进,伦理不断改变,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到群体上的、精神上的依靠。追问,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寻找。反思我们缺失的生命追求和价值追求,寻找全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家风若是没有了,又何来社会风气风清气正?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平实的语句,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不要让父母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今年过年回家,多关心一下爸妈,听听他们的唠叨,这唠叨中不仅是看似无用的嘱托,更有过来人的生活智慧和为人品德。别让“家风”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中,远离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把“家风”带回家!

关注澳洲,和我们一起慵懒生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