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 | 仅仅15个月,这位作家从一贫如洗到赚够一生财富…

2019年02月25日 美国留学中心


如果说起中国读者最熟悉的美国作家,恐怕海明威的大名是最容易被想起来的,甚至就连不读小说的人,也知道有个叫海明威的美国硬汉,写了一部叫《老人与海》的小说,拿了诺贝尔奖。



1925年,海明威还一贫如洗,身无长物,渴望出名,疯狂地想摆脱小人物的身份。蜗居在巴黎一家锯木厂上的小小阁楼中,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妻子哈德莉的信托基金。


那时的他还远远不是什么“文学大师”,成堆的退稿信被塞进他家门缝,好不容易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只印了170本,对文学圈来说还比不上“河畔北路上的两条狗打了一架造成的震动”。  


那年夏天,海明威带着一群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一年一度的奔牛节盛典,这趟本来洋溢着欢欣喜悦的旅程,却因为几位朋友之间的龃龉,渐渐变成了一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闹剧,最终尴尬收场。


回程的火车上,海明威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旅程的全部细节。短短15个月后,“文坛八卦合集”《太阳照常升起》问世了,在欧美出版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向默默无闻的“文学素人”海明威突然成了时代的发声者,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小报记者好奇地窥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有人把海明威的成功归于好运气,他在正确的时间刚好碰上了所有正确的事:几位孜孜不倦的导师,慷慨相助的出版社,几任慷慨的妻子,以及一系列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写作素材。


但回首那段艰难的巴黎岁月,海明威的突如其来的“华丽变身”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01

明确目标,增加阅历


海明威出生于一个并没有什么文学传统的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歌剧演员,但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志向。他的好友阿奇博尔德 · 迈克利什说,海明威“在完全默默无闻的时候就已决意当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作家”。


高中毕业后,海明威没有遵循父亲的意愿去上大学,他想亲自去往“一战”前线,亲眼见证一下蔓延在欧洲的熊熊战火。19岁时,海明威被派往意大利,没几周就进了医院。这次负伤并不怎么轰轰烈烈,甚至有点平淡无聊——他是在前线给士兵分发香烟和巧克力时被炮火炸伤的。但作为战中第一个在意大利受伤的美国人,海明威收获了无数的关注。


海明威在意大利休养

上过战场的经历还给了他另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他与那些规规矩矩念了大学的同辈作家完全区分开来。


成为一位真正的写作者之前,海明威是《多伦多星报》驻巴黎的记者,虽然觉得繁琐的工作会让他无心顾及严肃的文学追求,他却还是接受了这个职位。借此机会,他得以深入观察巴黎的风貌与时尚,简洁的新闻写作也在文学上给了他许多启发。


海明威与捕到的大马林鱼


02

头脑冷静,抗拒诱惑


1921年冬天,海明威带着新婚妻子哈德莉来到巴黎,追求自己的文学梦。


多年后回首这段青涩的岁月,海明威满含深情地评价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但对于初涉世事、意志薄弱的年轻人来说,当时的巴黎危险又致命,会在不经意间引人堕入深渊。它就像可卡因,一场无休无止的毒品派对,当你刚想振作起来开始工作时,就又被拖入了下一轮的狂欢享乐。”晚宴,聚会,诗人,腰缠万贯的怪人,画家,翻译,龙虾,苦艾酒,音乐,漫步,蛤蜊,头痛药,画作,迷恋同性的富家千金,编辑,书籍,水手“,这种五光十色的生活会一点一点把你的潜能榨干。


与大多数“寻梦青年“不同,海明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刚到巴黎不久,他就断言这里是“造假和虚张声势之人的圣地”。每天早上,海明威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蒙帕纳斯大道上的丁香园咖啡馆,摆好铅笔、转笔刀和一些法国小学生用的笔记本,开始专心写作,在奶咖的气味中饿着肚子埋头苦干几个小时。虽说海明威是个热衷交际,喜欢聊天的人,但如果有人胆敢在写作时打扰他,都会收到这样狂怒的回复:“你这狗娘养的傻瓜,滚回臭狗窝里去,来这里做什么!”他最爱开怀畅饮,写作期间却从来滴酒不沾。


1924年,25岁的海明威在巴黎


03

不知疲倦,满怀热情


海明威对于写作的热情是惊人的,在丁香园咖啡馆写作时,他说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像“一头盲眼的猪”。不用为《多伦多星报》的工作东奔西走时,他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写作,要么就是在阅读别人的作品。吃早餐时他不允许哈德莉说话,因为这会打断他厘清一天的创作思路。有一次哈德莉与他亲热,突然听到了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原来海明威一边与她拥抱,一边在她背后看书。


在巴黎,海明威遇到了宝琳·菲佛,后来她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值得一提的是,宝琳第一次登门拜访海明威时,始终是哈德莉在招待客人。在那间冰冷的小阁楼中,宝琳看到海明威一直待在卧室里,趴在床上写东西,对自己不闻不问。


1927年,海明威与宝琳

《太阳照常升起》也是在这种永不疲倦的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当时海明威和哈德莉身在马德里,每天上午海明威都会在旅馆里疯狂地写作。到了下午去看斗牛。第二天早上再重复这样的作息。夜里即使筋疲力尽,他也常常还是睡不着,还会爬起来继续写。其间他发了一场烧,疑似得了一次痢疾,却也挡不住写作的冲劲。小说完稿后,他计划去旅行一场,琢磨着是该带上哈德莉,还是哪位新情人,最终却只是带上了自己的书稿,继续走火入魔地写作。


04

扩大交际圈


多摩咖啡馆是海明威来到巴黎后的第一站。这里是美国侨民的大本营,在美酒和咖啡的香气中,一群老乡热情地向他敞开了怀抱,大家把酒言欢,温暖融洽。但很快,海明威就不想再光顾多摩了,他发现这里充斥着自艾自怜的气氛,满是自认为怀才不遇、装腔作势的文人。他看不起他们。海明威不想只沉浸在巴黎的奇迹光芒中,他要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于是,他将目光对准了另一群人。


早在芝加哥时,海明威就在一次读书会上认识了舍伍德·安德森,凭借这位已在巴黎小有名气的作家,海明威拿到了一封推荐信,可以让他叩响巴黎先锋作家圈中最有名的两位大师——格特鲁德·斯泰因和埃兹拉·庞德的宅院大门。斯泰因和庞德是当时文学“万神殿”里的长老级人物,无数怀揣作家梦的青年都巴不得能认识他们。


庞德那时亲自编辑了艾略特的《荒原》,力捧天才之作,为新人牵线搭桥。斯泰因的沙龙上名流汇聚,毕加索是她家的常客。有了安德森的推荐信,海明威得以闯入了这个光环笼罩的世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明威的朋友哈罗德·勒布,即《太阳照常升起》中“罗伯特·科恩”的原型。勒布也是一位文学青年,却最终没成为什么著名的作家。一位巴黎的旅居者说,勒布从不会像海明威那样积极地结交巴黎的文坛大神。他自视甚高,却常“做着蠢事”,比如冒犯詹姆斯 · 乔伊斯、惹怒西尔维娅 · 毕奇,不会去结识“真正重要的人”。


05

善于倾听


虽说拿到了推荐信,但出入文学沙龙的年轻人多如牛毛,想要征服庞德和斯泰因的心也没那么容易。但海明威的优势在于,他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知道关于玫瑰的一切,他就和你聊玫瑰,直到他学习了你所知的一切,”海明威的朋友约瑟夫 · 德莱尔回忆说,“他会向你鼓励地微笑,问你问题。有人能这样听你说话,真是莫大的恭维。”直到谈话结束,你可能才会发觉,其实你的那点儿见识他都知道,但他就是很少表露出来。


第一次来到斯泰因的沙龙时,海明威给女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全神贯注地看着斯泰因,侧耳倾听她所说的每一句话,热情充沛,兴致勃勃,从不打岔。很快,庞德和斯泰因就频频把年轻的海明威邀请到自己家中,把所知的一切传授给他,在巴黎混得最好的那些美国人,作家、编辑以及文学殿堂的“看门人”,也都开始纷纷把手中的资源敬奉到他的脚下。


这时的海明威还没有任何作品出版,但他在这个圈子里看着,听着,已经取得了自己所需。


06

超凡的抗压能力


结识了几位诲人不倦的名流导师,一切都在步入正轨时,海明威突然遭遇了一次重创:妻子哈德莉把他的所有稿子都弄丢了!


当时,海明威正在瑞士洛桑为《星报》撰写报道,哈德莉坐火车去看他,不知怎么,在上车之前,她鬼使神差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把丈夫所有的创作手稿——包括他的短篇小说、诗歌和一部长篇小说,以及这些作品的全部副本都装进了一只箱子里,随她一起上路。她在中途下车买了份报纸,然后发现箱子不见了。


海明威当晚就回到了巴黎,确认他全部的文学产出都已丢失后,他钻进了被窝,在两个枕头之间绝望地躺了一晚。“那些破玩意儿是我三年的心血。”什么都没了,他能找到的一切只有“用铅笔写的三稿垃圾诗”,还有几篇新闻稿。


海明威与哈德莉

哈德莉担心丈夫再也无法从这次意外中振作起来,但没过多久,海明威就再次投入了创作。他承认,“丢失的作品对我是有好处的”。现在他要从零开始,但任何新写出来的东西,几乎都将比丢失的文稿更好。毕竟新作品会在巴黎的人文环境中写成,会融入所有海明威从庞德和斯泰因那里所学的东西。这些新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海明威的头两本出版物《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以及《在我们的时代》。如果书稿没有丢失,或许海明威将永远只是舍伍德·安德森的模仿者,写不出自己的声音。


07

创新


1920年代的西方文坛正在酝酿着一场文学政变,亨利·詹姆斯那种传统、古典的写作风格虽然还有着大量拥趸,却也渐渐成了明日黄花。


在这股更迭的浪潮中,最为辉煌耀眼的文学新星当属菲茨杰拉德。他写的是前辈们从未触碰过的东西:飞女郎,爵士乐,纵情声色的男女和香槟酒的泡沫,他抓住了年青一代的社会节拍,甚至引领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海明威看来,菲茨杰拉德陈腐不堪。诚然,他笔下的事物是新鲜的,可他的文风还是陈旧的,同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没什么两样。既然要成为一代人的发言人,难道不应该使用一种真正全新的手法来遣词造句吗?


海明威(左)与菲茨杰拉德(右)

庞德对海明威影响颇深,他认为作家应该惜字如金。庞德讨厌形容词,也讨厌纯粹的描写,这一点在海明威后来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但除此之外,海明威新闻记者的工作也对他的写作帮了不少忙。


08

学会等待


海明威运用自己精简的新文风进行创作,好不容易出版了两本小书,销量却少得可怜。他渐渐意识到,只有长篇小说,才是大洋两岸的优质出版社最为看重的东西,能够让他在文坛一炮打响。


虽然工作起来充满热情,但海明威也不想揠苗助长。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件瓜熟蒂落的事情,“我想尽量推迟,直到我情不自禁、忍无可忍时再落笔,”海明威决定,“当我必须要写的时候,它就成了当务之急,没有别的选择。”


1926年,海明威和朋友们在西班牙


09

抓住时机


1925年,与海明威同去参加奔牛节盛典的作家唐纳德·斯图尔特觉得,要是把闹剧似的旅行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也许会成为一部不错的小说。但他终究没有动笔,接下来的几周,斯图尔特只是躺在海滩上晒太阳。


海明威动笔了。仅仅2个月后,他就已经完成了《太阳照常升起》的第一稿,写满了7个小本子,8万多个单词。他写下了旅行中发生的一切,朋友们失败的婚姻、大学参加的体育活动、独特的口头禅,还有各种不检点的言行。“记忆滴水不漏。”旅行中发生的事千金难买,是天赐良机,他不可能错过。


海明威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人物原型们

回到巴黎后,命运又和海明威开了一个玩笑。他收到了一封信,来自大名鼎鼎的美国出版社——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写信人是麦克斯韦·柏金斯,就是那位发掘了菲茨杰拉德的传奇编辑,电影《天才捕手》的主人公。柏金斯读了海明威出版的两本小书,对他很是欣赏,想向他约稿。可惜的是,因为海明威没有留下详细地址,信件被辗转寄到了莎士比亚书店,等海明威拿到时为时已晚——他已经和利夫莱特出版社签了下一本书的合同,受制于人了。


换做别人也许只会抱怨命运作祟,但接到柏金斯约稿信的那一刻,海明威已经开始琢磨合同里的漏洞,思考怎么解约了。不久,海明威写了一个中篇《春潮》,这篇极尽嘲讽自己文学导师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让利夫莱特出版社很是看不上。他们没有签约《春潮》,依照合同,出版社也就丧失了海明威下一本小说的优先选择权,柏金斯趁势而入,拿到了《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已经写完,但书名还一直没定下来。海明威拒斥教会,但这并不妨碍他从《圣经》中选取自己所需。他在笔记本上罗列了从《传道书》中搜集来的标题,包括“入海之河”、“两人同睡”,“旧酵” 。“太阳照常升起”是他从“生命的虚空”这一段落中提炼出来的。


这时的海明威已经不那么崇拜斯泰因了,他厌倦了斯泰因那副总以巴黎左岸文人圈中老祖母自居的嘴脸,却还是决定用斯泰因的一句话当作小说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其实并不认同这句话:哪一代人不迷惘呢?但将这句话写在篇首,会让整部小说拔高一个层次。他写的不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八卦和丑闻,而是战后一代人迷失的灵魂。


菲茨杰拉德是最早几个阅读《太阳照常升起》的人,他告诉海明威,小说里有些段落可有可无,漫不经心。虽说海明威时常将菲茨杰拉德贬为“文学娼妓”,暗讽他格局太小,但后者对《太阳照常升起》的意见,海明威却极为认真地予以采纳,因为这正契合了他自己推崇的精简理念。海明威后来真诚地回忆道,“他对我的前途真心比对他自己的还专注”。


11

商业头脑


《太阳照常升起》还未定稿,海明威就给柏金斯寄去了一大堆自己的照片。他已经在考虑营销小说的事宜了。斯克里布纳的宣传团队一定用得着这些照片,他还添上了一张邦比的——说不定媒体会对他的家庭生活感兴趣。


一周后,他寄给了柏金斯一份名单,里面是一些大名鼎鼎的评论家和作家,他认为小说有了试读本以后应该给他们各寄一本,信中甚至附上了他们的住址和签约出版社。名单中的人包括巴黎和纽约文坛中的大人物,有的还是海明威刚刚结交的。


海明威不是那种躲在象牙塔里,写着晦涩难懂文字的作家,这一点他与斯泰因非常不同。斯泰因是巴黎先锋作家群中最致力于创新的几位,但她的书极其难读,让正经的美国出版社望而却步。海明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想要的是商业上的成功。斯泰因也想要这个,可她那一套东西是获得不了成功的。她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你会读她的书作消遣吗?“


《太阳照常升起》不一样,它描写了包容各种轻薄行为的花花世界,海明威将巴黎文坛上形形色色的人写进了小说,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有趣的八卦;但它又写了新的一代人,他们的迷失、痛苦,死亡与生存,全都以一种前所未见的口吻道来,这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十几年来一直在酝酿的那场文学政变,至此终于找到了它的大众领袖。


福利来啦!!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重磅纪念!

《整个巴黎属于我》

显微镜视角

细看野生天才的黄金时代!

 历时5年深度采访,取材于300万字素材

美国文化史学家 莱斯利·M.M.布鲁姆力作


购书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留言说说你眼中的海明威

获赞同最高的粉丝将获赠一本

2月27日截止!


▼ 

推荐阅读

在美国,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美国大学“丑爆天际”的吉祥物!直击灵魂

【美国留学中心】最齐全的美国留学资讯,最扯的美国新闻吐槽,最有用的留学攻略,为留学生和即将的留学生答疑解惑。

微信ID:usagogogo

投稿地址:[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