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中国寻找B计划”澳大利亚真的能成功吗?

2020年09月07日 澳微帮


“脱离中国寻找B计划”澳大利亚真的能成功吗?

(图/《澳洲金融评论》网站截图)

【澳洲网高嘉文9月4日编译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间,澳洲出现了一部分声音,称澳洲应该与中国经济脱钩,增强主权国家的韧性,并需要远离中国,脱离对中国的“依赖”。随着近期澳中贸易关系和政治僵局开始恶化,这种声音更“不绝于耳”,部分澳洲政客、商业和民众响应“脱离中国寻找B计划”的言论。然而,澳洲真的能脱离中国吗?

脱离中国依赖寻找下一个“伙伴”,这可行吗?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今年早些时候启动的一项议会调查中,澳洲专家称澳洲迫切需要规划自身的供应链网络,以增强主权国家的韧性,同时需要远离中国。澳洲综合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Economic Research)则倡导澳洲的“明智主权”供应链模式,包括更多以澳洲本土为基地的制造业,拥有国内供应链、研发设施,以及更熟练的劳动力,使澳洲能够控制关键行业。一些商界人士也表示将寻找中国的“替代品”,不再依赖中国的进出口产品。那么,澳洲真的准备好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友”了吗?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往来,对于澳洲而已,对外贸易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来源之一,据CEM Group网报道,2017年澳洲出口额占GDP的18.4%。而作为澳洲进出口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澳洲在铁矿石、能源资源和国际教育产业上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脱离中国”在一些澳洲知名商业领袖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澳洲金融评论》报道,澳洲最知名的全球高管之一、前陶氏化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尼维斯(Andrew Liveris)近日警告澳洲政府,不要混淆两国的经济和安全关系,从而在中国崛起的“新现实”中碰壁。他表示,目前两国最重要的谈话是如何不混淆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以及如何处理中国崛起的新现实。中国是澳洲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澳洲必须继续发展这种关系。当被问近期及澳洲应该如何应对中国政府的贸易制裁时,尼维斯称:“继续以牙还牙意味着他们会比我们活得更久,因为说到底,我们需要他们比他们需要我们更多。”

澳洲铁路货运公司Aurizon首席执行官哈丁(Andrew Harding)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在整个疫情期间,他们从中国进口火车轮没有受到一点影响,与中国供应商的谈判中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中国供货商疫情期间也兑现承诺,“风云无阻”。

管道供应公司Reliance Worldwide首席执行夏普(Heath Sharp)想要寻找其他“伙伴”,他表示公司正在放眼全球,寻找包括澳洲本土在内的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他也承认,寻找中国的“替代品”绝非易事,可能要需要几年的时间。

澳洲若要“硬脱钩” 看看经济数字,再看看民众想法

如上所示,在业内人士看来,澳洲想要和中国脱离确实有点“困难”,如若“硬”要脱钩,产生的影响可不是那么简单一句话,下面一串串数字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

《澳洲人报》报道,澳洲官方近期的最新数据显示,澳中贸易关系良好,在今年6月,中国占澳洲出口的48.8%,创历史新高,连续第30个月贸易顺差,达到82亿元,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澳洲国内生产总值(GDP)暴跌提供了缓冲。与2019年同期相比,澳洲出口到中国的牛肉、小麦、蔬菜、水果、成品油和动物饲料等货物有所增长。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铁矿石,在6月第二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146亿元,澳洲对中国出口约占该国GDP的8.5%。在所有的出口产业中,铁矿石和农产品出口可是“VIP”客户,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的最新分析显示,中国占澳洲所有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1/3,是英国于1958年占比最高以来的最高比例。在2019至2020年澳洲近400亿元的食品和农业销售额中,超过126亿元(占32%)流向了中国。

这一串串“有亿说亿”的“小数字”背后是澳洲经济的重要支柱,如果硬要和中国脱钩,可想而知这对澳洲的影响,而在后“新型冠状病毒时代“,澳洲经济的复苏看来也不能少了它们。

经济数字的影响可能离民众生活有些“遥远”,但民众的切身感受可不会“说谎”,维持生活可不是说“不爱转身就离开”的。

英国广播电视网(BBC)报道,“我很喜欢中国人,”澳洲农民凯利(Chris Kelly)称。他在家族农田里种大麦已经有几十年了。“我爱死他们,澳洲每个种大麦的人都喜欢中国人,因为他们让我们富了起来。”

《每日邮报》报道,新州西北部的Breeza小镇种植农场的农民普斯豪斯(Andrew Pursehouse)则表示:中国对于澳洲谷物种植商来说非常诱人。中国消费者喜爱我们绿色健康的形象,我们也喜爱他们。”澳洲Mercury网报道,塔州最大的羊毛中间商Roberts羊毛公司的雷恩(Stewart Raine)称:“我们跟中国的纺织产业建立起了非常强大的关系,不掺杂任何政治因素,我还是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支持塔州的羊毛行业。”

“依赖中国没那么坏”良性合作乃是未来出路

其实说到底,澳洲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和负面”,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良性合作模式,这样两国的关系才能走上正轨。

《澳洲金融评论》报道,澳洲伍德赛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首席执行官科尔曼(Peter Coleman)对于澳中关系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我们将希望两国关系能够稳定下来,重新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澳洲需要很多朋友,中国需要成为一个长期的朋友。”

Santos集团首席执行官加拉格尔(Kevin Gallagher)则表示,良好、强大、积极的国际关系对澳洲的贸易和多样化的客户基础非常重要。“最终我们都想要牢固的关系,澳洲从与中国的良好贸易关系中获益良多,每个人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段关系有两面性。我希望它能平静下来。”

澳洲证券交易所负责人史蒂文斯(Dominic Stevens)则认为中国作为澳洲经济和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会很快改变,在不损害澳洲价值观的情况下,维持良好关系符合国家利益。他说:“我相信,牢固、开放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更符合两国的利益。我相信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作为他们的长期目标。”这些商界的“大佬”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澳中贸易关系没有那么复杂,遵循一句中国的老话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中国驻澳公使王晰宁近日在澳发表《中澳关系,何去何从》(China and Australia - Where to from here?)的主题演讲,提议中澳两国在维持和发展双边关系时应遵循尊重、善意、公平和愿景后,澳洲对此反响强烈,对于如何处理两国关系有了更多理性的分析和见解,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两国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解决目前两国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以己推人最重要”。

《澳洲人报》报道,在中国驻澳公使王晰宁发表有关澳中关系的主题演讲后,澳资深评论家高特利伯森(Robert Gottliebsen)表示,澳洲有些时间需要反思中国的提议,需要倾听。在他看来,触发两国冲突加深的是澳洲呼吁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在王晰宁的演讲中,他提到中国也想知道这种病毒的来源,但澳洲当时呼吁的调查没有涉及世界卫生组织,而且集中于只有武汉这一个可能来源上。在提出这项调查要求之前,澳洲没有与中国进行过交谈。因此,如果澳中双方都认识到他们需要改善沟通,那么如今两国关系的走向可能或有所不同。

高特利伯森还提到称澳洲“经常性对中国的批评”并不友好。中方对澳洲的愤怒可溯源到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他曾用中文普通话批评中国。前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也一直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权的经常批评者。对此,王晰宁称:“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对社会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式的选择,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中国不干涉澳洲的内政,也无意改变澳洲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中方期待尊重是相互的,我认为,相互尊重来自更好的相互了解。”

高特利伯森称,这样看来,澳洲的问题在于,本国外交部认为澳洲有权将澳洲的看法强加给中国。如果要实现贸易和平,就必须停止。他还提到,要是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澳洲本可能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

最后看来,澳中关系何去何从,澳洲其实也有答案。正如高特利伯森所说,如果想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并结束这场贸易战,尊重将会把双边关系稳固地锚定在差异的湍流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