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2021年08月09日 澳微帮


阅读导航

  • 孩子之间的攀比
  • 私校学生的“同伴压力”
  • 私校家长的“同伴压力”
  •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别人爸妈开的是保时捷卡宴,奔驰宝马,特斯拉,自己的父母开的是丰田、本田、马自达,孩子很自卑,不想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的车。”


很多家长担心私校攀比成风,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有人甚至以为私校里学生都是喜欢炫酷,炫富,各种拜金。


就好像流星花园里演的那样,两个塑料姐妹花的炫富日常,从一只Prada的包包开始,全身上下都是香奈儿的标配。


我只想说“呵呵”。


澳洲私校对学生校服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学生去学校穿的都是一样的,外套,裙子,帽子,甚至是袜子和扎头发的蝴蝶结都是统一,校服价格比公校的贵一点,春夏秋冬全年行头置办下来2000-3000澳币不等。


一年到头穿便服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可能去秀名牌包包了。


孩子之间的攀比


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大部分的孩子对金钱和物资没啥概念,小朋友们一起玩并不关心别人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很少关注别人家开的是什么车子。


也就是闲聊时说起假期去哪里玩,孩子之间会有个对比。


有的会说,“我们假期去了北海道滑雪,我今年滑得比去年好”。有的说,“今年要去了美国迪斯尼乐园”。还有的说,“每个学生假期都回国,一家人坐的是商务舱”。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但这并不是私校独有的,一些公校也一样会有类似的比较。


我们家孩子以前读的那所公校,每个新学年,学校开集会的时候,校长会问大家,这个假期去了哪里玩?


有的说去了蓝山,有的去了黄金海岸的,也有的去了新西兰,日本,欧洲或美国的。


出国游的孩子在集会上发言自然更加积极一些,声音更洪亮一点,脸上也难以掩饰住内心的小骄傲。


在我看来,这不能算是一种攀比,更像是一种“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


同伴压力是什么?


百度上是这么解释的:“同伴压力是指因为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避免被排挤,而选择按照同伴规定的规则去思考或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 。”


如果孩子学校的朋友经常出国旅行度假,自然也会有期待,自己去过了玩过了,和同伴之间才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如果孩子和其他朋友的家庭背景差距太大,总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不如别人,引发自卑和不自信,家长又未能正面引导,就很有可能就引发消极影响。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私校学生的“同伴压力”


不得不说,进了私校以后,这种同伴压力会更多一些。


女儿有一次去了好朋友家play date,回到自己家,她非常认真的说了一句话:“妈妈,我觉得我们家的住房条件需要改善一下了。”


我当时就乐了,问她为什么?


她说朋友家不仅有游泳池,还有网球场。朋友的房间和我们家的客厅差不多大。


然后我告诉她,妈妈小的时候住的是外婆单位上分配的房子,只有两室一厅,有一阵子我也特别羡慕住大房子的同学。


不过呢我觉得外公外婆很爱我,虽然我们住的房子小,但一家人很开心。


而且我相信,全家人一起努力会越过越好,你看现在我们一家住上了有院子的House,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比我小时候的房子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呢?


女儿突然豁然开朗,问我,咱们现在继续努力,以后还能住上更大的房子,对吗?


我笑着点点头,当然了,妈妈也想换个更大的房子,有个漂亮的书房,每间卧室都更大一点,大家住得更舒服一些。全家人一起加油,好不好?


很多家长避讳跟孩子谈钱,不愿意跟孩子谈论家庭的财务状况。


我倒是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真实情况,并且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明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不劳而获,还要让他们懂得真正的幸福并不只是来源于金钱,物质的满足。


这世上有很多是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私校家长的“同伴压力”


再来说说家长之间的“peer pressure”。


有一次我去学校餐厅做义工,那天餐厅里总共三位家长,另外两位一个是苏格兰裔澳洲美女,一个是在英国长大的斯里兰卡大姐。


大家都很客气,一边做三明治,一边聊学校,聊孩子。


再后来,苏格兰美女说起自己十几岁在纽约求学,斯里兰卡大姐碰巧在纽约工作过多年。然后她们俩一拍即合,越聊越嗨,我根本插不上话,只能礼貌性地微笑点头表示在认真聆听,那个瞬间,真有点尴尬。


我想起当年的自己,在家乡那个四线小城的重点中学上晚自习,回家后偷偷瞄了几眼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当初还以为那就是国外的生活。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让我感到有压力并不只是“没去过纽约”,而是感叹她们的成长背景,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我的完全不同。


两位妈妈在20-30岁这段时间,求学,打工,交朋友,看世界,没人催婚没人催育,不用攒钱买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斯里兰卡姐姐原本是个独身主义者,四十多岁遇上Mr right,才生一个娃,晚婚晚育的典范。


苏格兰美女三十岁之后结婚生子做全职太太,四个孩子的妈。


澳洲私校攀比风气严重吗?


我呢,19岁来澳洲留学,之后的十年,学习,考证,找工作,攒钱,换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买学区房,生二胎。


期间有过休假旅行,只不过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些点缀。


十年的经历看起来似乎是高效率高产出,其实更像在完成一个checklist。


我挺羡慕她们的,在年轻的时候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些和金钱名利无关的事情,现在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里。


而我却总感觉有很多的包袱,这大概就是第一代华人移民不得不面对的吧。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


我们要承认攀比的存在。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


无论是在公校还是私校,孩子的心态和情绪受学校环境和同伴的影响都很大。


“父母对待问题的态度,就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发挥榜样力量,在一言一行中,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父母不卑不亢,自信乐观,才能培养出知足且上进的孩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