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个电话,这些中国留学生被骗200万澳元!可怕骗局层出不穷,总有一样让我们猝不及防…

2019年03月04日 今日悉尼


前言



喂,你好,我们是中国大使馆,

你涉嫌......”,

在澳洲上学的,

中国留学生Sarah(化名)

莫名其妙接到这样的一个电话,

万万没想到就入了骗子的圈套!

险些被骗走大笔金钱!



和Sarah遭遇相似的,

还有许许多多个中国留学生,

据SBS报道,截止去年5月,

就有200万澳元被骗走!


更可怕的是,

针对留学生的骗局,

远不止这么一种......



1

“拿PR这事就包我身上了”



很多来澳洲读书的留学生,兼职或者毕业后找工作,都会求助于移民代理中介。


一定要注意,这些移民代理公司是否有注册,以防被不法分子骗取钱财。



像是一名47岁的从事移民代理的墨尔本女性,声称能让持有短期签证的学生,


申请永久技术性签证

而从中诈骗骗取钱财


经移民局调查事发后,她因签证诈骗被判处一年半的有期徒刑。



另据《悉尼晨锋报》报道:


一位43岁的无证移民中介J,也曾利用移民服务的幌子进行诈骗。


如称能帮留学生办理457雇主担保签证,收取


1.5万到30万澳元不等的费用。



而一名中国留学生R听说北领地50万澳元即可获PR,


于是向代理机构交了4万澳元的占位费



且被通知需要出境“短期旅游”一周,


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还被扣除了2000澳元代理费


如何预防


  • 小编要提醒那些毕业之后想在澳洲找工作的学生,一定要留心不法分子声称能提供帮助,而从中骗取钱财的行为。


  • 确保自己是从正确的渠道拿到合适的签证,一定要核实移民中介是否注册,有合法经营资格。


  • 警惕签证申请收费标准,以及确定申请程序是否与自己持有的签证条件一致。


  • 跟据法律规定:为换取澳洲签证担保或工作而要求、接受或提供报酬的行为均属于刑事犯罪。如果学生们卷入了此类诈骗事件,他们自己的签证也会被取消,甚至可能被遣返,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回到澳洲。


2

“租房bond金到了我手里,别想拿回去”



2017年,20余名中国留学生找到今日悉尼,称与一家名为Student Concierge的租房中介产生纠纷,


并建立了一个名叫“Ashleigh维权群”的微信群。



2年来,今日悉尼又收到共计34名来自中国、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国际学生的求助。


而“Ashleigh维权群”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165人


这165人里,大多为UNSW的中国留学生



据悉,该租房中介被指提供”误导性“租房合同及“非法“加收每周165澳元清洁服务费,


并未经允许信用卡扣款!



而正常情况下,普通租客(Tenant)所签合同为Residential Tenancy Agreement,


是不存在每周清洁服务的。



有法律中心认为:


中介加收每周165澳元服务费是“不合法”的,且合同里的“NB条款”在法庭上也站不住脚。


对此事件,新南威尔士大学校官方回应,学校已经注意到此事,并发布了邮件警告国际学生。




如何预防


  • 签订正规的合同,一式两份,自己手中需要保留一份。


  • 勿贪便宜,选择安全的区域居住,入住前要自信检查屋内设施。


  • 不要急于支付bond和房租。


推广




3

“换汇,找我呀”



最近澳洲出现了多起换汇骗局。


像是一名自称国内某知名企业负责人之子的姜某,以换汇为由,骗取


众多澳洲中国留学生的钱财,

涉及金额超100万人民币。



据悉,年仅21岁的姜某以换汇为由,以伪造转账截图、借钱不还等方式,骗走钱款并迟迟未还。


受害人说:


开头几次换汇姜某都表现得爽快大方,得到受害者信任后,蒋某就开始欠款不还,拖延直至失联。



另一名自称是留学生的Chris,使用的套路不尽相同。


他通过微信找受害人小A换人民币。


开始金额都很小,每次都及时把澳币打给对方。


后来又介绍自己的朋友Jocker,来找小A换汇。



合作几次建立信任后,换汇金额越来越大,而Jocker也从拖延欠款到人间蒸发。


经小A查证,发现Chris和Jokcer的微信认证是同一个人。。。


一人分饰多角设局诈骗,堪称影帝。。。



结果2个月内,小A就被这同一个人骗了14万人民币


如何预防


  • 最好不要通过微信换汇,因为微信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面目,家庭或工作地址,甚至连男女你都搞不清。


  • 务必选择银行等正规渠道交换条件外汇,切勿受高汇率欲望而通过陌生中介人换汇,避免上当受骗,损失钱财。


  • 如不幸被骗,应及时报警。


4

“参加我们的培训班,轻松找工作”



留学生无论是找兼职,还是毕业后找工作,如果是通过培训机构,一定要睁大眼睛。


像是墨尔本就有一个骗取求职者金钱的培训机构,


曾经引诱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花钱培训


结果一查,这些所谓的在岗培训,没有任何授权,然后就被政府给一锅端了。


受骗者中有留学生梁同学,支付了3100澳元进行实习工作


并被承诺能获得业内经验以及职业会计师的推荐



然而,骗子正是利用留学生急切求职的心理,来展开骗局。


除了培训课程外,也有留学生找工作,遇到前期要求先缴纳一笔


制服费、软件费、背景审查费或税费等的骗局。


如何预防


  • 核实培训机构是否有合法从业资质;


  • 对那些声称保证有高回报,但需要支付前期费用的培训金,一定要留神!


  • 申请工作不需要提供护照、ID或税号,只有工作了才会要求提供。


5

“买卖东西,我还从没出过钱”



小A是墨尔本一名中国留学生,他想要在网上将自己的电脑卖出,



小A和yee两人协商以$1100的价格出售电脑,约好10月3日下午小A带着电脑面交。


没想到小A快到地方时,yee说临时有事不在家,让朋友替他去检查,之后银行转账给小A。



小A表示,自己本来想要对方付现金的,结果对方说临时有事自己也没想那么多,就同意转账了。


简单检查电脑没问题后,yee很快就给小A发过来


一张转账截图


显示$1100已经转账成功。



等了一会儿没收到钱,小A去微信问yee,yee以


“跨行转账要等2-3天”


的理由打消了小A的疑虑。



直到周日钱还没到账,yee的微信不回,电话不通,玩人间蒸发。


小A这才意识到遇到骗子了。


如何预防


  • 交易前核实对方身份信息,不要轻信转账截图,


  • 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和什么人打交道。


  • 察看商家的信誉度、是否有退款条款和处理投诉等服务。


  •  切勿向任何您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汇款或提供信用卡及网上账户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也是极不安全的。


  • 绝对不要接受超过双方协定金额的支票或汇票。


6

“莫名其妙的,我也成骗子了”



留学生小徐表示,不久前微信名为coco的人在某留学生微信群里自称可以换汇,打算回国需要人民币的小徐便添加了她。


在商量好汇率之后,对方提出让小徐先转澳币。


因为之前看到过换汇被骗的相关报道,小徐提出要当面交易。


这时,对方“光明磊落”地表示:如果觉得她是骗子,小徐可以找银行撤回澳币,而且自己“一直是做换汇的”,让小徐放心“转澳币截图”。



看到对方这样的说辞,小徐也就没再坚持,将1000澳元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号中。


然而,对方又提出了新要求:


因为转账人太多,

让小徐提供名字和证件。



在小徐把学生证发给coco后,她又借口要“上传”,再次索要小徐的


护照照片。


谁料coco拿到小徐的转账后,人就消失了。



更让小徐没想到的时,几天后,她的身份信息就遭到了骗子的盗用,


“今天另外一个同学被骗了,有人用我的名字,护照和学生证,骗了这个同学5000人民币”。


如何预防


  • 提防与金钱和身份信息相关的特别要求


  • 诈骗分子会试图利用知名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名义来骗取您的信息。如果您怀疑这是一个骗局,就不要回应。可以使用电话簿或者上网搜索去查找这些组织的信息,千万不要使用原始请求中所提供联系方式。


  • 如果您将个人身份信息提供给了诈骗分子,请致电1300 432 273与 IDCARE 联系。



7

“您获得了神秘大礼,点击链接领取”



《每日邮报》曾报道,有不少民众收到了“澳航”发来的一条中奖信息,


“您赢得了本周的神秘盒大奖,

请点击链接获取奖品”。


乍一看,这就是“澳航”官方发来的中奖信息,


因为它和之前的验证码消息在同一个分组内。



而且“中奖人”只需要花费1澳元就能获得


价值1500澳元的奖品


打开这个链接,收件人还能看到之前“中奖者”的评论。


然而,这只是黑客篡改了发件人“ID”后的中奖骗局!


如何预防


  • 根本没有购买或者没有参加的活动,若给您发来中奖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

  • 可以搜索这些活动的关键字或电话号,能够帮助您识破骗局。

  • 如果要求您支付手续费等费用,请小心。


8

“你涉嫌国际洗钱!”



电信诈骗是留学生在澳洲最常遇到的骗局之一!


尽管细节不尽相同,但套路却如出一辙。


悉尼大学的小吴,就是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之一。


她先是接到一通“DHL”通知领取包裹的电话;


第二天,“深圳DHL”又来了电话,这次语气严肃的说:


“你的包裹被海关截查了,里面装了36张有你名字的信用卡,海关对你记录在案,你需要向警方报案。DHL会帮你转接警察局。”


紧接着“警察”出场!


不仅发给小吴警官证来证明身份,更信誓旦旦的告诉小吴:


“怀疑你涉嫌国际洗钱,

金额418万!

将在中午12点,

发布强制逮捕令和冻结管制令!”



吓坏了小吴通过支付宝将2万人民币转到了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


事后冷静下来,小吴方觉不妥,赶紧报警同时联系了中国驻悉尼总领馆。


据悉,光是去年10月份到年底,领馆已接到上千个类似报案电话,


留学生数量占了一半!


而更有胆大妄为者假冒大使馆号码,谎称受害人护照或居留卡到期、信用卡被盗刷


或涉及国际刑事案件、遭刑警组织调查,



或领取重要文件的方式,


向留学生索要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诈骗!



而在2017年澳媒也曾曝光:


大批台湾“留学生”在澳洲进行电话诈骗,专骗澳洲的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


而他们进行诈骗的套路,与前面的例子也是相差无几!


被曝光后,移民局光光是撤销涉案人员的签证就多达上百人!



最近很多在澳洲读书并兼职的小伙伴们,告诉今日哥:


他们收到了假冒ATO税务局的诈骗电话。


电话内容无非是警告他们涉嫌漏税,除非交出银行信息,否则将会被逮捕。


小编提醒你,ATO或其他政府部门,很少会给你电话!并绝对不会威胁逮捕你!



像是也有留学生遇到“移民官”,通知他签证错误了,需要缴付纠正费用,否则就会被驱逐出境。


恩。。。你觉得移民官会以电话的方式驱逐你吗?这不是扯淡嘛。。。


这种威胁类的诈骗,多是与相关公司牵连,


银行、邮局、电煤水供应商等。



一般你收到这类电话或短信,都是通知欠费,不交钱就取消服务或被报警处理。。。


另外,银行短信也地雷重重!


有小伙伴收到银行通知,说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封锁,


需要登录提供的链接地址来验证身份!



千万别点开登录啊!


不然,你就会哭了。。。


最恐怖的下面这种新型电话诈骗!


一接起电话,你会听到:“能听见我说话吗?(can you hear me?)”



一旦你回答“yes”!

完蛋,恭喜你已被录音!


这份录音,随后就会用于以你的名义,来授权付款或收费!


如何预防


  • 不要接听或回打陌生可疑的电话号码;


  • 不要在电话中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信息!


  • 遇到可疑不确定的电话,直接挂断并拨打相关机构的官方电话来求证。


  • 遇到对方向你施加压力索要信息,包括威胁逮捕等,基本都可以认定是诈骗手段。


  • 驻悉尼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如接到类似涉嫌诈骗的电话、邮件等,请务必提高警惕,建议直接报警。


  • 驻悉尼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2-95505519;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 可向“澳洲网络犯罪在线举报网”(ACORN)举报,如果信息泄露,可向“公民身份和网络支持服务”(IDCARE)寻求帮助。


9

“高富帅,说的就是在下了”



2017年8月初,家住悉尼的华人女子Sunny,


通过某英文婚恋网站“认识”了一位男士,


对方高大帅气,收入不菲,



经过3个月的网上交流,两人也建立了恋爱关系后,


该男子却自称工作失误

需要一个投资客户


希望Sunny可以帮助他,凑5000到10万美金,


还说一周左右钱就可以退回。


Sunny看“男友”在香港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一时心软,便凑了约9200澳币,第二天就汇了出去,


又过了几天,“男友”告诉她:“寄过去的钱,赚了钱,约几十万美金,可以撤资了。”



“随后,一位自称是财务部总监的给我打电话,说这钱需要手续费,约3万零500美金,不能从赚到的钱那儿扣出,叫我汇到另一个帐户。”


这样的说法,让Sunny产生了怀疑。


于是,她将“男友”发给她的照片、身份证及工作名片,发给了香港的朋友一辨真伪。



“当晚朋友回复说,身份证是假的,并指出了假的地方。”


这时,Sunny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而这位“男友”,自然也就人间蒸发了。



几天后,当Sunny再次登入该婚恋网站,发现“男友”的资料再次出现在了该网站上。


如何预防


  • 在不确定对方身份时,绝对不要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也不要轻易和对方发生金钱往来。

  • 可以使用谷歌搜索对方,有助于核实身份。

  • 分享私密照片或视频时请小心,诈骗分子可能会使用它们来进行敲诈。 


10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就...”



根据澳洲竞争与消费委员会(ACCC)的报道:


2018年,光是虚假慈善欺诈的报告,就有689起


其中不少人扮作从事相关慈善组织的募款人,


不仅像模像样的有机构的电话和邮件,还建立了假网站!



除了利用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危机来诱骗,


更有甚者,甚至走上街欺骗行人


走在澳洲街头,你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在街头推广公益的陌生人!



他们声称来自不同的慈善机构,热心的拉拢你捐款。


但你却很难核实他们的真实身份。。。


医疗诈骗,往往诱导的是那些生病希望尽快被治愈的病人。


另外,也有没有医生处方情况下销售的假冒药,如减肥、美容药等,


除了钱包挨一刀外,最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吃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如何预防


  • 如果要捐款,最好直接访问慈善机构或其网站;


  • 可以在ACNC慈善机构登记处(acnc.gov.au/charity)验证慈善机构的合法性;


  • 如果有筹款人找到你,捐款前一定要仔细核实身份或其他信息。


  • 有病请去正规医院看病治疗,不要听信“医药神话”,药品一定要得知出处和看清配方。




看完以上诈骗手段和事例!

真是各种套路,各种防不胜防啊!

如果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圈套。


小编要提醒留学的小伙伴们:

任何适合都要保持谨慎,沉稳!

以防被犯罪分子有机可趁!


也请转发给他人,

以免更多人上当!


编辑:睡不饱觉、爆米花、昆西

责编:哼哼

材料:今日澳洲App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
赶快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