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2020年09月02日 澳微帮


项目Tanderrum大桥在城市空间中有很多意义:作为城市的门户,也是Birrarung Marr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墨尔本与奥林匹克公园和城市之间的“催化剂”,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人们路途与体验的最终表达。


▼项目鸟瞰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Tanderrum 一词指的是库林人和维多利亚州其他原住民民族所举行的仪式,该仪式通常以歌曲、舞蹈和文化交流为特色,并为游客在乡村提供一条安全通道。在设计中,我们想象了墨尔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奥林匹克公园与下网球场之间的民主谈话,因此场地作为公开演讲、抗议和示威的地点,是墨尔本早期公民活动的重要遗迹。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每年都会在墨尔本公园举行,在这里,所有有名的球员都有机会在此发表体育方面的演讲,这座桥将城市中的这两种平等主义经历联系起来。沿着这两个空间,大桥变成了供行人停留的空间,可以在此观察下面的活动。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附近的钢桁架铁路结构和榆树枝条影响了项目的表达,因此项目的结果是提供了一个的网状空间,精细的钢制圆形截面形成栏杆,并延伸至桥面下方,许多镂空网格覆盖了部分结构。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设计的语言表现为强化景观的 “地面层”,并注重每个层的材料差异:有的是混凝土有的是钢结构,然后是其他进一步的水平景观衍生。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当汽车沿着Batman大道驶近时,一个用钢丝建造的构筑物定义了项目尖顶的拱门,这是一个通往城市的大门,以古典传统的方式在公民领域内构筑了一个景观。对于行人来说,桥面并不平坦,而是在跨越道路时优雅地上升,以在视觉上突出拱门的形态。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Tanderrum大桥的景观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平台组成,但都生动地展示了墨尔本独特的景观类型。在西面,桥依偎在现有的Birrarung Marr边道上,并在桉树从中打开了视野,这是一个与历史公园相邻的临时公园。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在东面,入口处是墨尔本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是一个宽阔的、可占用的绿色堤岸,由高耸的树木与带顶棚的Corymbia citriodora提供荫凉。项目同时也围合出了一个公园,人们在其中见面,放松以及在此观察人和时间的流逝。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项目总平面图

连接与围合:澳大利亚墨尔本丨Tanderrum 大桥



Project name: Tanderrum Bridge

Company name: John Wardle Architects & NADAAA in collaboration with Oculus

Website: www.johnwardlearchitects.com ; www.nadaaa.com ; www.oculus.info

Contact e-mail: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Link to film: https://vimeo.com/223252821

Project location: Melbourne, Australia

Completion Year: 2016

Building area (m²): 700 sq.m. GFA. Bridge length, end to end is 390 metres with single spans up to 44 metres

Structural Engineer: GHD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 GHD

Civil Engineer:GHD

Geotechnical Engineer: GHD and Golders

Sustainability (ESD) consultancy: Cundall

Building Surveyor: McKenzie Group

Accessibility Consultant: McKenzie Group

Acoustic Consultant; GHD

Landscape Architect: Oculus

Lighting Designer: Electrolight

Heritage Architects: RBA

Signage and Wayfinding: Buro North

Traffic and Pedestrian Modelling: GHD

Photo credits: Kristoffer Paulsen, Peter Bennetts, Nils Koenning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