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的反华风气,有两个历史“基因”你可能不知道

2020年04月30日 澳微帮


“土澳”跟中国的关系,一直是经贸密切、民间和谐、政治拧巴,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华关系总体上差不多。前几天,外交部记者会我方发言人与澳媒记者的问答,反映了疫情之下中澳关系的新动向,但这种“互怼”并不令人意外。

观察疫情期间澳方所作所为不难发现,澳大利亚政客未改一贯与美国同台站队的作风,而且还摆出一副急先锋的架势,牵头搞所谓“病毒源头独立调查”。

澳政府对美国亦步亦趋的政治追随,令人回想起历史上这个国家对其宗主国——大英帝国亦步亦趋的一贯做派,也许称“基因”更为科学。

什么基因呢?说好听些叫仆从国基因,说难听点儿就是狗腿子基因。此外,南半球“新金山”和北半球“旧金山”还有着非常相似的恐华排华黑历史,也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基因。

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的反华风气,有两个历史“基因”你可能不知道

狗的身体有恐惧猛兽的基因,也有护主咬人的基因,这么说您就更容易理解了。

高晓松曾在“晓说”节目中说过对土澳的观感——“白人至上主义”明显。这是事实。他没有细说原因,我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由一个节假日说起——

4月25日,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法定节假日——澳新军团日。这个节假日是纪念一战期间在加里波利登陆战役中阵亡的澳新将士的日子。往年,全国都会举行纪念日大游行。疫情之下,澳大利亚仅举行了“小规模、安静和居家进行”的纪念活动。

澳新军团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澳新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认同感的诞生。

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的反华风气,有两个历史“基因”你可能不知道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远离其他大洲,地广人稀,国力一般,但从历史上看,不论是殖民地时期还是半独立、独立时期,原宗主国英国参与的历次战争,它都积极参与,甘当炮灰,具有浓重的“仆从国情结”。在一战中,澳军表现出了特有的忠诚和英勇,几乎家家都有男人阵亡或受伤。这固然可以用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来解释,但又不尽然。根据历史学家的解释,更深层的文化心理原因是:从原罪到赎罪,从边缘到主流。

本人在澳时,曾听历史学者基耶拉·琳赛讲解过澳大利亚历史的几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民族特质形成的作用。大致是这样的——

移民初期:澳洲人是有“罪犯污点”的,第一批澳洲白人来自英国本土放逐的罪犯,新大陆成了英国社会的“弃碴场”,这样的历史尽人皆知。所以,澳大利亚人在立国之初,是有自卑心理的,这样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急于找机会“立功”“洗白”。

淘金阶段: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了黄金,移民蜂拥而来,墨尔本成了“新金山”。随着亚洲移民的涌入,澳大利亚政府执行了“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制定种种苛刻条件限制华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排华事件。澳大利亚总督阿尔弗雷德·迪肯毫不掩饰对中国人的“恐惧”:“并不是这些外来种族(指华裔)的坏品质,而是这些人的好品质,对我们造成了危险。他们用之不竭的精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耐力以及低生活水平使他们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的反华风气,有两个历史“基因”你可能不知道

一战和二战阶段:史学家认为,澳大利亚想通过对宗主国亦步亦趋的行动,在国际舞台上竭力证明自己是大英帝国有价值的成员,“用鲜血冲走罪犯的污点”。在一战中,由于缺乏经验、装备不足和英军指挥官的无能,澳新军团充当了可怜的炮灰角色,白白丢失了上万人的生命。

战后阶段: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看到美国取代英国成了世界霸主,于是由亲英转向亲美,“白澳政策”逐渐转变为多元文化,但“白人至上主义”在社会中还有相当的基础。基于美澳新安全条约上的同盟关系,又使其充当美国群殴别国的“棋子”。


综上,从历史和现实分析,澳大利亚仍未摆脱“仆从国”的国际依附角色,这种“狗腿子”做派,还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

所以,中澳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除了要靠两国共同努力,还要看中美关系的脸色。换句话说,中美关系稳定,是中国与西方世界搞好关系的基础。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