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英最受种族歧视?!首部英国华人史揭秘从被崇拜到歧视的332年

2019年02月27日 这里是英国



华人是在英国是最受种族歧视的少数族裔之一?

 

刚刚出版的“第一本详尽的英国华人史”——《中国人在英国》(Chinese in Britain)的作者Barclay Price,日前接受《苏格兰人报》访问,表示:


即便华人已经在英国繁衍生息数代,他们依然是种族主义以及仇恨犯罪(hate crime)的受害者。

这个说法和2017年《卫报》报道过的一份研究结论一致:


在所有族裔当中,华人受到种族骚扰的情况是最严重的,15%的华人在2016年受到过骚扰,而排在第二位的族裔为10%!

 


01

 需要为华人做得更多


Barclay Price对《苏格兰人报》的记者表示:如今在英国有40万华人,包括英籍华人,以及居住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商人等等(注:经查证,英国光英籍华人就至少有43万,因此这个数据不精确)。


他认为英国需要为这些中国人做得更多,尤其是打击种族主义仇恨犯罪,将城市建设得更友好、更包容。

 

 

以他所在的城市爱丁堡为例,他回顾了最近几年那里发生的针对华人的仇恨犯罪事件——

 

2011年,爱丁堡警察局公开道歉,承认自己没有将前一年华人外卖送餐员Simon San受到袭击的案件当作仇恨犯罪案件处理;

 

 

2014年,两名男子试图谋杀中国外卖店店主Jie Yu,最终苏格兰警方承认这是一起仇恨犯罪案件,法院也对两人处以监禁。

 

 

针对Price的说法,苏格兰司法大臣Humza Yousaf表示:


“警方记录的种族主义仇恨犯罪近年来处于下降趋势,但他们没有将种族主义作为另一种犯罪的诱因的案件纳入考量。


我们司法部正和苏格兰警方联手重新整理仇恨犯罪的资料,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仇恨犯罪及其影响。”

结合《卫报》在2017年所引用的研究结果来看,华人显然深受种族主义之苦。


但翻开伦敦警方的纪录,我会发现,已经确认的仇恨犯罪案件数中,针对华人/中国人的案件数不是很多,2016年仅有76起,而同期针对印度裔的案件由483起。

 

但就像苏格兰司法部大臣所说的那样,仅仅考量种族仇恨犯罪本身是不够的,还要将种族主义所引起的其他犯罪纳入考量。


与此同时,华人息事宁人的文化、对于警方的失望,也是一个因素。

 


BBC在2015年曾经做了一期节目,调查华人、中国学生所遭受的种族歧视。


其中一位受访者、British Chinese Project的发起人Michael Wilkes曾表示:很多种族主义袭击没有得到举报,因为华人普遍对于警察不够信任。

 

 

另一方面,“总的来说,中国人不愿意麻烦其他人”,这是文化上的原因,Wilkes表示。

 

这个说法也得到杜伦大学教授Gary Craig的支持,他长期关注华人问题。

 

 

实际上,除了明目张胆的仇恨犯罪,更多时候种族主义形式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幸运的是,新一代的华人和中国人对于种族主义的敏感度,已经大大超过他们的父母,而且他们也不吝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时BBC这期节目的起因,就是在2015年,不少公众人物,居然用Chink这个字眼形容华人,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维冈足球队的老板Dave Whelan用了这个字眼,马上被英国足总处罚5万英镑。


而英国独立党参选人Kerry Smith在一次采访中用了这个词,受到群众压力,最后只能退出选举。

但时任英国独立党主席、如今作为“脱欧”吹鼓手依然活跃的Nigel Farage,对此却只是耸耸肩、不置可否:


“很多人都用这个词。”至今没有人要求他负什么政治责任。

 

 

当时媒体争论的点就是:这个词在美国已经是歧视华人的象征之一,


但在英国,在那个时候,它的严重性却远远没有像黑人所反感的N字词那样让人重视。

 

前文BBC节目曾经访问过英国移民二代华人女孩Sarah,她就在BBC节目中呼吁英国社会停止“双重标准”,


“既然对于黑人说N字词不正确,那么对于华人说C字词,一样不正确”!

 

 

种族主义除了以某些字眼对某个人群进行侮辱之外,也体现制度化的针对对于某个人群。


最近在利物浦就发生了这儿一件事,中国学生被妥妥地针对了。

 

BBC报道,上个月利物浦大学给全体学生发了一份邮件,其中明确表示:


“中国人学生通常不了解什么是‘作弊’”,因此他们特意附上了汉字“舞弊”,让中国学生“学规矩”。



这封邮件一发出当然引起中国学生群情激愤,发起了抗议行动,最终校长Janet Beer代表校方“真诚”道歉。

与其坐等英国主流社会变好,华人、中国人还得懂得只有斗争、反抗以及主动举报,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反过来也推动英国社会变得更加包容。

 

01
人在英国发光发

Barclay Prince先生是一个本地历史的研究者,他对于华人移民英国历史的兴趣,源自他偶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中国人,那就是第一个移居苏格兰也是第五个移居英国的中国人——William Macao。

 

William Macao死后葬在爱丁堡

他发现,这个1775年来到英国的William Macao,从一个小小的仆人,做到英国海关总署当时的主管Thomas Lockhart的助手,最后一直成为了海关总署资深会计,一做就是50年。此时,是清朝的嘉庆年间。

 

“他简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Price发现,在英国,尚没有一本有关华人在英国的历史综合著作,尤其是英文的,因此他就产生了写作这本书的念头。

 

他根据官方记录、报纸文章、回忆录、王室记载等等,整理勾勒出华人在英国繁衍生息的历史,


同时花了不少笔墨揭露历史上英国人对于中国人各种“阴谋论”以及偏见。

 

 

《每日邮报》获得作者授权,带着读者们走进中国人在英国定居332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英国人对于中国人从好奇、崇拜到歧视,再到不敢轻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687年,中国人第一次登陆英国,这位中国人的名字叫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沈福宗)。


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名耶稣会的信徒,跟着神父来到英国。

 

他的到来,马上引起了英国人的好奇,连当时的国王詹姆斯二世,都急急忙忙把他召进宫,专门让人给他画了像。

 

 

后来沈福宗来到牛津大学图书馆,帮忙把中文著作翻译成英文,还成为了一位神父。

 

当时的英国,对于遥远东方大国的文化,不光好奇,还十分敬仰。


到了18世纪,贵族们的大房子,都会有专门的“中国房间”,陈列中国来的一切商品,甚至还有“假冒伪劣”的孔子庙、中国桥!

从1687年,到19世纪之间,仅有零星两三个中国人来到英国的记载。


到了19世纪末,由于茶叶贸易,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聘请了一批中国船员。

 

 

他们随船来到伦敦。他们在船上工作勤劳,被认为比英国人睡得更少、吃得更糟糕,但工作完成得更好。

 

 

除了中国船员的勤劳让人19世纪的英国人赞叹,他们当时还追起了来自中国的“明星”——“中国巨人”Chang。

 


历史记载,这位“巨人”高达2米4,在1865年随着马戏团来到英国。


他参与马戏团的“表演”,英国人对此奇观啧啧称奇。最后他还留在了英国居住,开了一家在Bournemouth开了一家礼品店。

 

 

到了20世纪初,越来越多中国人来到英国生活,但这个时候迎接他们的,不再是英国人的友善、惊奇或者崇拜——而是偏见。

 


华人移民来到这里开洗衣店、餐厅,却被认为是来这里抢英国人的生意。英国男人还认为华人男子来到英国,就是为了和他们“抢女人”的。

 

 

当时他们所定居的伦敦东部Limehouse区,被认为是“藏污纳垢”之地,充满了黄赌毒。

英国人对于华人的所有偏见和想象,最终结成了一颗硕大的恶果,那就是“傅满洲”。

 

 

这个由当时的畅销“作家”Sax Rohmer所创作的小说人物,既邪恶又狡猾,成为了华人的化身,大肆传播、诋毁华人的形象。

 

 

但勤劳、善良的华人面对压力,只有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双手致富。

在他们打拼下,伦敦唐人街已经成形。


1963年,第一次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活动,在Gerrard街举行,伦敦唐人街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牛唐人街。戳此回顾:全球最牛唐人街为何在伦敦?

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的华人人口已经增长到15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家庭为了孩子的国际观,纷纷把他们送到英国接受教育,出现了留英潮。

 

 

到今天,英国华人已经成为在英国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力量。


今年的中国农历新年,连英国权力中心——唐宁街10号,也第一次贴上春联(戳此回顾:英首相府贴春联创历史,梅姨剪窗花点睛醒狮,唐宁街大改造过春节!,显示英国政府对于华人群体以及中英关系的重视。

 

 

从贵族的仆人、马戏团的巨人、“傅满洲”,到今天的“模范移民”,尽管种族主义的幽灵依然在英国社会盘旋。



但华人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面对歧视勇敢地说不,同时继续好好经营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和英国社会共同成长、共同繁荣。

 


英国好物




我要赚零花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