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2020年09月17日 澳微帮



阅读导航

  • 前 言
  • 省钱,花钱
  • 精致穷过时,抠门式攒钱
  • 线下,线上
  • 买房,卖房
  • 经验,预期
  • 结语


前 言

“年轻时,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作为一个骨子里还是西方文化的国家,提前消费、透支未来在澳洲也算是一种主流的消费观。

不过,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澳洲,人们的消费观开始重塑。

例如,不少人曾经以为正青春、前途无量、先月光体验世界未为不可;疫情一来,工作丢了,收入没了,他们才发现,手有余粮才能心中不慌。

也有不少人表示,封锁政策一出,有钱也没地花,虽非有意,但很自然省下了一笔钱。这么一来,有心的年轻人意外地发现,如果早这么省,自己很可能早就攒够了首期。

于是,我们看到曾经流行的 “精致穷”已经过时,“抠门式攒钱”开始盛行。

1

省钱,花钱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近几个月,许多人的生活遭遇“停摆”。

有人在疫情第一天面临失业;有人失去了继续租房的资格;有人被迫与家人隔离在异乡;有人收入锐减,硬着头皮扛着房租、车贷、信用卡三座大山带来的压力……

天灾人祸,疫情期间,大家都靠什么过活?

带着这一问题,一项有关疫情期间开销的调研在Facebook澳洲用户中展开。结果显示,疫情爆发后,有人能省则省,有人非但没省,反而花得更多,有人则是意外省下一大笔钱……。

生活在墨尔本的凯莉表示,封城了,哪也去不成,有钱也没地花。

“因为持续性的封锁,我们不能出去吃饭,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也全部取消,外出旅游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居家办公,睡衣拖鞋成为标配,省了置装费,平常最爱的高跟鞋自3月以来就没穿过……”

“总的来说,我们没有刻意压缩家庭的预算,因为我和我老公都有工作。但是,有钱没地花,被动地省下了一大笔钱!”

生活在悉尼的Lisa则表示,疫情期间,有省钱的地方,也有花钱的地方,整体平衡。

她说:“因为我们都待在家里,杂货、电费、水费、燃气费多了很多。尽管我花在奢侈品上的支出少了,但是全用来补贴多出来的生活必需开支了。”

相比之下,同样生活在悉尼的Carolyn就没那么幸运了。

她说:“非但没攒钱,反倒是攒了一大堆负债。因为必须和生意合伙人平分,我只能拿JobKeeper的50%。但是,光燃气费一项就超过600澳元。因为全部在家,暖气每天都得开着。”

“同样,电费也是如此。另外,尽管很多市政服务在疫情期间关闭,但是市政费一点可没少。”

“另外,疫情期间很多杂货因为缺货价格都有所上涨,再这样下去,感觉自己撑不了多久。”

值得深思的是,疫情给澳洲人消费观所带来的一些变化是永久存在的,就像众多企业将远程办公定位成长期配置一样。


2

精致穷过时,抠门式攒钱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直面过未知恐惧、身处后疫情时代的人们,目标很纯粹——活着。

在这个基本目标面前,安全感显得十分重要。于是,相比于超前消费,人们更多地开始选择——攒钱。

当手头的资源有限,攸关生存的需求又必须得到满足时,疫情前推崇的“精致穷”三个字变得异常扎眼,我们不得不开始做生活上的“断舍离”。

相比总是习惯外带一杯咖啡进办公室,有的人学会如何自制咖啡,有的人因此戒掉了咖啡。

生活在悉尼的Ben说:“我和我的妻子决定投资购买一台咖啡机。这样一来,因为不需要外出购买咖啡,我们一周大概可以省下30澳币。”

生活在墨尔本的Julia说:“因为在家公司,我每周大概可以省下100澳币用于购买咖啡、慕芬的钱。意外的收获是,这样我还减肥了。”

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曾被众多广告宣传媒体的言论培养成一个个擅于提前消费的“及时享乐者”、“精致穷践行者”。

所谓的精致穷,指的是现在那些虽然赚钱不多,但花钱却不少的年轻人。他们为了买到喜欢的东西,即使穷得明明白白,也觉得自己活得精致而闪亮。

直到他们直面天灾人祸,才冷静下来。

那些因为疫情被延迟的需求,放着放着,突然就变得无关紧要了,甚至还会变成维持生活的累赘。

于是他们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联系,认真思考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Wendy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澳洲90后女孩,27岁的她在一间广告公司工作。

疫情前,几乎每周都会和自己的闺蜜外出聚餐、喝酒,时不时还会去唱唱卡拉ok,假期就更不用说了,攒下的工资都会被她用作旅行基金。

遇到突然来袭的疫情,本没有什么负担的Wendy反而惆怅了,原来让她苦恼的是,由于社交禁令,自己有段时间没有出去玩了,反而攒下了一笔钱。

Wendy这时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吃喝玩乐也花掉不少钱,如果当时用这些钱去付房子的首付,那么自己现在可能已经住进新家了,这让恍然大悟的Wendy暗自下定了存钱买房的决心。


3

线下,线上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但可以确定的是,消费线上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民众购物新趋势,而疫情就是那个催化剂。

有关线下实体零售商转为线上电商渠道的趋势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但是,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实际上看到的这种趋势进展非常之缓慢。

去年,快递交付服务商澳大利亚邮政(Australia Post)曾预测,即便到了2025年,网购占所有零售支出的比例也不过增长至16%-18%。

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打乱了所有步伐。

今年4月份,澳大利亚超过520万人进行了网购。澳大利亚邮政也不得不改口称,本日历年末,网购占零售支出总额的比例将达到15%。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换言之,短短六个月走完了五年的历程。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提供的商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的一年内,在线零售额增长了62.6%。

拥有110年历史的知名鞋履零售商Florsheim澳大利亚总裁Damian Walton说道:“我们已经看到了网购人群的显著增长。在过去,线上下单占比大约为1/8。但是最近是1/4,前几周更是达到1/3”。

随着家庭现在已经习惯了在网上下单,即使封锁结束,他们可能也不太可能再经常性地冒险进入商店。

随着数以万计的澳大利亚人可以居家办公,这些消费习惯不太可能恢复正常。


4

买房,卖房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在过去,长距离通勤被视为一大缺点。放到现在,在买卖房屋时,通勤距离可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随着CBD沦为鬼城,外环乡镇生活正在复苏。

对于那些通常在楼下咖啡馆匆忙解决完午餐、然后乘电梯上高楼办公的白领而言,他们开始关注在家办公时,附近的购物区都有些什么。

Rawnsley表示,外环乡镇生活复苏的驱动力随处可见。

他说:“您有可能在午餐时间会看到曾经在CBD工作的医生或牙医,他们很多可能已经关了市里的生意,来到当地郊远地区提供服务。”

研究显示,不少受够了大城市昂贵房价、可以居家办公的人开始逃离。

在疫情发生之前,墨尔本居民艾丽(Ellie Bonnett)花了两年时间试图在当地购买人生第一套房,但始终没有成功。

她说:“我一直在不停地看房,看一居室的公寓,但光是物业费就超过5000澳元。”然后,疫情来了,公司宣布完全实现远程办公。

在CBD办公室工作多年后,Bonnett开始憧憬一种乡村生活。

最后,她于5月在墨尔本以北两小时车程的乡村小镇买下第一套房,只花了不到60万。它有好几间卧室、一个后院和一个阳台,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乡村山丘。

澳大利亚第三大信贷联盟People's Choice Credit Union(PCCU)首席执行官Steve Laidlaw表示,由于疫情造成的居家办公将可能永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预计首府城市的郊远地区房价可能会显著上扬。

Laidlaw认为,悉尼和墨尔本,一百万澳元的可选择性非常少。但是,在那些交通便捷的郊远地区中心,选择性却挺大。未来,会看到人们开始权衡不同的选择。


5

经验,预期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澳洲开始流行抠门式攒钱


花钱,还是存钱?这是个心理问题

在疫情过后,即使是一些金钱充足的人,也会由“偏好消费”转变成为“偏好储蓄”。这是为什么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人们储蓄的动机主要来源于“保护自己不受不可预见的情况的影响”,他们想确保能维持并有可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Trinity Financial Coaching的创始人Weslia Echols则言简意赅地表示,消费和储蓄的习惯,主要取决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测。

当生活平稳,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时,我们如果没有受到过一些财经类教育,很难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同时,如果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片向好,相信自己总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存钱,那么“储蓄”的念头怕是会离我们更加遥远。

那么,如果有人说,“我不是不想储蓄,而是真的没钱”。这种情况该如何解释呢?

在2017年,有学者对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们做调查,结果显示,59%的人自称开始“喜欢”储蓄、存钱行为带来的感受;超过80%的人则表示,大萧条后他们开始“非常密切”地关注自己的支出。

疫情的出现除了产生经济上的损失之外,也让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增添了许多不安全感,从心理上产生“理财危机”。

情况往往如此——消费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而储蓄这一行为,不仅有助于减轻焦虑感,还能增加可能性与希望,让人们带着喜悦而不是恐惧期待未来。

结语

当然,一味地省钱、存钱,拒绝消费,非但不利于经济,同时也不适合所有人。

不过,经此一疫,重新审视、梳理生活十分必要。

与其不断纠结是消费还是储蓄,不如根据自身情况去思考:

“理想中未来的我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现在的我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和努力?”

“如果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危机事件,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吗?”

疫情带给人类的是反思,并非只是一个推翻原有的生活方式的简单答案。

参考来源: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9-15/how-has-household-spending-saving-changed-coronavirus/12662052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