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小知识」谈谈入籍这件事

2019年06月16日 澳微帮


#

最近有个朋友入籍了,据说很坚决。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来澳十多年至今坚决不入籍的朋友。

个人选择,开心就好。

因为宝宝即将到来,我和蒋老师闲聊也探讨过入籍这件事。

因为我们都是澳洲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PR),根据澳洲法律,父母只需其中一方是PR,小孩在澳洲出生则自动获得澳洲国籍。

知道蒋老师怀孕后,她三姨就曾郑重其事地私信提醒她:是否确定在澳洲生。因为小朋友加入澳籍后,以后想拿中国国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父母帮助孩子申请放弃澳洲国籍,再将澳洲移民局的证明提交给当地总领馆,总领馆才可以让孩子申请中国护照,并用中国护照出境澳洲并入境中国,回国上户口)。

事实上,前段时间有一位怀孕的深圳朋友就因为觉得中国国籍更难拿,而举家回国生娃,说之后再帮娃申请澳洲PR。

入籍与否,是在澳洲定居的人一定会面对的问题。

因为澳洲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虽然入籍要求逐步收紧、入籍排队也越来越长,但总体来说入籍澳洲并不难。

一般来说,入籍澳洲只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持有澳洲签证满4年时间,并且持有PR身份满1年时间;

2、在申请前4年在澳洲累计住满3年,并且在最后1年离境不超过90天。

此外还需要通过入籍考试,不过基本上就是涉及澳大利亚历史、文化、价值观的选择题,难不倒真的想入籍的人。

对于在澳洲定居的PR们来说,入籍的门槛其实就一个字:等

比如我们,以PR身份在澳洲定居近两年,理论上再过两年就可以申请了。


「澳洲小知识」谈谈入籍这件事


一纸证书,成为澳洲人


#

相比而言,入籍中国可就难很多。

原因很简单: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啊。别说入籍了,绿卡都不多见。

美国每年绿卡是几百万的发放量,英国少说每年也发好几万,澳洲去年也发了超过16万。

而“中国版绿卡”——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每年的发放量是以百、千来做单位的……

据网上数据,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绿卡”政策,截止2011年,平均每年派出248张……

撇开朝鲜这类国家不算,中国算得上全世界最难拿绿卡的国家之列了。

这还只是拿绿卡,要获得中国国籍的话,我研究了下除了跟中国人结婚以外,几乎就只有拿诺贝尔奖这条路子了。

当然,中国人入外国籍之后想恢复中国国籍还是可行的。

以前总听说恢复国籍很难,但有知乎网友实践了,结论是可行的,虽然麻烦点,关键是找对部门。

这位网名“多多哥哥H”的朋友说,“恢复中国国籍并不难,并非多么高级的人才才能恢复,普通人也可以申请恢复,而且根据出入境国籍事务办事人员介绍,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通常都能批准。”

他说自己通过出入境管理部门递交申请,经过24个月的等待复籍申请获得批准,于是他在退外国籍之后,成功恢复中国籍并落户口。

“多多哥哥H”复籍申请上声明的理由,他表示字字句句肺腑之言:


「澳洲小知识」谈谈入籍这件事



#

网上对入籍与否的讨论很多,利弊都很透明了。

简单来说入澳洲籍的好处主要在于:

1、拥有投票的权利,有决定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你别说,这点还是蛮吸引我的,具体不好多说了;

2、澳洲护照免签国多达170个国家,虽然不及美国加拿大欧洲多国甚至马来西亚韩国,但依然是出国旅行的最佳护照之一了,这其实是大多数人最认可的优势;

3、真正地“永居”澳洲,消除PR身份所存的些许不确定性。PR每5年要续签一次,此外福利也存在被削减的可能。

除此之外,入籍后还能获得政府部门的工作机会,能简化赴美工作签证流程,同时拥有新西兰永居身份。

坏处则在于:

根据中国国籍法第九条,中国公民自愿加入外国国籍自动失去中国国籍。因此入籍澳洲,就意味着要放弃中国国籍。

如果不考虑各种歪门邪道,往后回国就需要申请签证了,而且有居留期限,如果需要经常回国,自然是很不方便了。

此外如果在国内还有一些事务需要顾及,比如做生意、买卖房产股票,乃至子女教育等也会有很多不便之处。最简单的,买张高铁票就得用护照排队而不是身份证自取了。

而且如果以后孩子想在中国长期居留,想申请办理中国绿卡,那么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得是中国公民。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澳洲国籍,就只能乖乖办理中国签证了。前面说了:中国绿卡很难拿……

#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不少居澳华人家庭执行“一家两制”,即夫妻双方一方入澳洲籍,另一方保持中国公民身份

不过也有网友在新足迹论坛上表示,如果不打算将来回国定居或有着无法割弃的情结,一家两制意义不大。

“我们保持一家两制六年,现在还是放弃了。”ta说。

想想也是,人啊,总想鱼和熊掌兼得,但最后也只能选择其一。

对于我来说,除了觉得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每每想到自己一旦从“居住在澳洲的中国公民”变成“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国背景的澳洲公民”,心里还是很膈应。

这种感觉我也说不明白,我觉得我是爱国的,却也说不上是爱国主义者,更不能说是民族主义者。

事实上,现实中大概没有多少真诚的民族主义者。大多数人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根据情势对自己是否有利来决定是否离开自己的土地和民族。

比如我们考量上述的利弊,都是考虑怎样利益最大化,如此精明算计,甚至连办理旅游签证的麻烦都想避免。

我以前曾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信奉世界主义,要做世界公民。

现在看来还是太过幼稚,太过伪善。

我要做的是哪门子的“世界公民”啊,分明是“西方发达国家公民”,让我去亚非拉穷苦国家生活,看我愿不愿意?

#

回到入籍问题上,我跟蒋老师说,我们有上中下三种对策。

下策是我们两都入籍,活在当下;中策是我们两都不入籍,叶落归根;上策是我们一家两制,保留可能性。

我理所当然觉得她会愿意入籍,所以就开玩笑说把机会让给她了;结果她竟然say no,说该让我入籍,问她为什么她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你推我让的情况,倒是出乎意料。

又想起一件事。

上上个星期跟一个来澳十余年的前辈吃饭,聊到他来澳打拼的经历,他说:

“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跟上一代移民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

此后“历史观”这几个字眼一直萦绕在我心里头。

是啊,我们跟上一代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一开始蛮认同他“没什么不同的”的说法,如今想想发现还真的可能有一点点不同。

我想,是母国的强大,让我们获得了思考的余地和选择的权利吧。

我们可以犹犹豫豫,可以思前想后,而不是无需挣扎就断然下决定;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下一代仍有意愿回归故土发展,而不是义无反顾一去不复返;

我们可以在爱国这件事上再矫情一点,比如在说“我是中国人”或“我爱中国”的时候手中仍握有中国护照,让自己更有底气。

我相信并希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拥有的不同。

「澳洲小知识」谈谈入籍这件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