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评论:澳媒体把有趣建立在恶搞其他族裔上,哪“有趣”了?

2020年11月27日 澳微帮


大洋评论:澳媒体把有趣建立在恶搞其他族裔上,哪“有趣”了?

(资料图)

【大洋特约评论员骆亚11月27日报道】澳洲广播电视台(ABC)摊上事了。在近日播出的一档儿童节目《糟糕历史》中,一位扮成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白人女子一边大快朵颐地享用着“蟑螂、竹鼠、黄蜂幼虫”等“美食”,一边表示“这些在唐朝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这种涉嫌种族歧视的节目随即点燃了一些澳洲华人的怒火,他们要求ABC下架节目,并公开道歉。

《糟糕历史》制作方是英国BBC,其目的旨在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和视角向儿童、青少年科普各国历史中有趣且新鲜的一面。在前几季中,古希腊先哲、古罗马君主、英国女王、美国开国元勋等历史名人,都曾被该节目拿来调侃。比如他们的外貌形象与历史中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有丑化恶搞之嫌。所以,对ABC播出的这档节目,一些外国人(包括一些华人)认为这是制作方的一贯套路,无须大惊小怪,动辄就贴种族歧视标签,未免有些“玻璃心”。

不过,有个事实这些人忽视了。因为中西制度、文化、历史不同造成的理解认知偏差,以及“西方中心论”下的傲慢与偏见依旧存在,同类型的调侃和戏谑,其后果是迥异的。意大利人吃“活蛆奶酪”、法国人吃“蜗牛”,西方舆论并未给它们贴上“不文明”标签,但发生在中国,一些欧美民众就可能视为粗俗、野蛮、怪癖。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一些西方媒体便将矛头指向中国,认为这是中国人爱吃蝙蝠等陋习招来的大疫。“中国病毒”的说法不胫而走,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首当其冲。无故遭遇路人鄙夷眼神,住所外墙被喷写“侮辱性言论”,公共场合遭遇殴打……在澳华人除了要提防病毒感染外,还面临着人身威胁的伤害。近日,澳洲反种族主义非营利组织All Together Now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针对华人社区的种族主义文章在澳媒上迅速激增。

节目中,武则天无所不吃,将吃蟑螂等行为描述成唐朝百姓饮食日常……这明显有悖历史事实。退一步讲,即便这样的行为是无心之举,制作方本意与歧视无关,它同样很容易给华人带来麻烦。一方面,该节目可能会导致西方民众对中华文化(尤其饮食文化)、信仰、习惯的误解进一步加深,提高了华人受歧视的风险。另一方面,儿童及青少年知识储备少、辨识能力弱,很容易将唐朝与中国划等号,甚至在心中埋下“中国野蛮、粗俗”的种子,导致华人子女在学校遭到歧视或霸凌。

非盈利性反种族歧视组织南澳“公平对待”会长卡普西斯表示,希望ABC能下架《糟糕历史》节目,尤其是第六季。该节目在文化上非常不合适,也希望ABC未来能够有更多考虑,思量节目是否在文化方面适合儿童观看。

华人并非开不起玩笑,只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件太过云淡风轻,非但不会落个好名声,反而可能成为受害者。事实上,涉嫌种族歧视的这档儿童节目制作于2015年,近年已在多国播放,此前风平浪静而此次引燃怒火,既与华人群体早先对其关注不够有关,更与疫情之年亚裔在西方社会遭遇的污名化和歧视现象有关。

面对误解与偏见,甚至抹黑,华人不能再沉默,有时候“玻璃心”完全可以有。在涉嫌种族歧视问题上,至少通过我们的抵制和抗议,可以引发西方舆论对中国文化进行更多讨论,进而有助于它们认识和熟悉中国,减少误解。此外,我们在适当时候说“不”,也能警示个别种族主义者——华人不再是“哑裔”,那些与文明进步相悖的言行都要付出代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