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揭华人移民海外 从蜗居到豪宅之“蜕变”

2015年03月11日 ICN投资生活在美国


众所周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早期华人移民们的生活都十分艰辛,他们主要以做一些廉价的劳动为生并蜗居在海外各地。然而近几年由于国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豪们选择移居海外,中国土豪也逐渐改变了华人在海外生存窘境的原始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外华人是如何实现从蜗居到豪宅的“蜕变”。

  19世纪中叶,华人漂洋过海到旧金山一带挖矿和修铁路。受排华政策影响,他们聚集而居,形成美国最早的华人社区,称为唐人街(Chinatown)。这种以家庭和亲友互助为基础的社区形式为新移民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

  唐人街追源溯始,是中国唐朝(公元618-907)即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海外的证明,他们自称“唐人”,相沿至今。

  当然不是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中国人到上述芝加哥、伦敦、纽约等地建起唐人街。这些城市不过是根据世界各地的习惯,相沿下来,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都称作唐人街罢了。

  早期华裔移民主要经营餐馆、洗衣店等,为华人劳工提供生活服务。随着当地人对中式餐馆的喜爱,唐人街商业逐渐兴旺,变为繁华街道。除了中式餐馆,一些具备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商店也逐渐兴起。

  1881至1884年之间,约有17000名华工为修筑俄勒冈州太平洋铁路来到美国俄勒冈州。华工一天的工资是1美元。他们要靠这一美元购买食品、日常用品等来维持生计。

  而白人一天的工资是1.5-2.5美元,而且还不需要支付日常开销的费用。华工做的是最累人、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清扫路基、用火药开山等,但是工资却是最低的。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山体崩塌、爆炸等,所以意外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一旦生病又得不到合适的治疗,许多华工只能依靠草药来医治疾病。

  中国铁路工人住在工棚、帐篷、货车里。他们在露天烧饭,主要吃米饭和大麻哈鱼干。由于收入极少,他们不吃蔬菜和水果。许多人因此得了坏血病(因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

  进入新世纪后,华人移民,特别是大陆华人移民,又出现了它的新特点:投资移民。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相当大的一批人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是实惠,迅速的暴富起来,积累了一定财富。

  拥有了财富之后,就想寻求更好的生活,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起步间断,社会法制及社会福利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有钱人纷纷寻求移民,发达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制定了相关的投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有钱人到美国等去投资移民。

  然而华人移民们的生活也出现了“两极”的分化。据美国《侨报》报道,近日蜗居在曼哈顿大桥的桥架上的华裔游民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自称乔(Joe)的华裔男子在大桥钢梁上用木板搭起了棺材大小的小屋。如此高危与落魄的生活不禁让游民收留与华人在美生活等话题再次进入民众视野。

  乔的小屋就在距离地面2米左右的桥梁上,这个迷你的小屋只能勉强容下一人平躺,空间极其狭窄。小屋旁边就是24小时川流不息车流与四条轨道持续穿梭的地铁,在这里想要享受片刻的宁静是莫大的奢求。

  在棺材大小的简陋小屋里,记者看到了乔用旧布偶充当的枕头与一个装满水的牛奶桶,但是从自行车道向上看,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支撑的木板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在华埠,无家可归的华裔游民并不少,但是愿意前往收容所的人却少之甚少。联成公所顾问赵文笙数十年来照顾过不少无家可归的华裔。

  数据显示,美国华裔人口中,自己拥有住房的占62.2%,租赁房屋的占37.8%。华裔购房者月供比例多于收入1/3的占35.1%。华人社区版图的扩张与人口的稳定增长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另一方面,华人住房过度拥挤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2009年12月,《旧金山纪事报》用大幅图文报道了旧金山一户华裔家庭的蜗居故事。近日,媒体再度曝出纽约一家华人的蜗居生活。一对父母、3个孩子和亲友,生活在曼哈顿只有32.5平方米的家里。


  “压力山大”,这也许是对加拿大华人面临的住房压力的贴切形容。近日,加拿大卑诗大学(UBC)一项针对温哥华、多伦多及蒙特利尔新移民的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移民在租房或供房上花去了自己一半以上的收入,15%的移民花去75%或者更多。而一直以来被视为“多金”的华人,也面临住房支出太高的沉重压力。住房支出占去他们收入的31%至50%。

  选择“蜗居”的人有各种现实原因。缺钱无疑是其中之一。对一些初来美国留学的年轻人来说,普通的家庭可能已经倾其所有来支付其他费用。因而,与同学合租或是“蜗居”是经济而现实的选择。

  对于在霍普金顿镇拥有一栋四室两厅大房子的韩先生来说,“蜗居”在波士顿市则是为了后代的教育。他的双胞胎女儿考上了著名的波士顿拉丁学校。这所波士顿市属公校,要求入读学生必须家住市区。他们在不愿放弃郊区大房子的前提下,只能选择蜗居在市里的小房子里。

  然而在一些华人移民们因为缺钱不得不选择蜗居的同时,另外一些华人土豪们却开始了他们的海外豪宅投资的活动,近年来,大批中国富豪们涌入海外市场购置豪宅,而这些房子大多被空置,与“无处安居”的蜗居海外移民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以东,有一个世界著名的豪宅区———长岛。长岛就像一条鱼,鱼嘴咬着曼哈顿,鱼身向东延伸至大西洋。长岛之所以世界闻名,不只因为那里曾是早期欧洲王公贵族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肯尼迪家族,中国近代的权贵世家宋美龄,以及从华尔街起家的摩根家族,以铜矿起家的古根汉姆家族和许许多多的好莱坞大明星等权贵人物,都纷纷落户于此。

  在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评出的2004年全美十大豪宅中,第一名和第三名均位于长岛,价格分别为75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据介绍,长岛最普通的房子价格在200万美元以上,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这种房子除游泳池、花园等基本设施外,还包括假山和一些小型雕塑等。中等豪宅的占地面积一般为2万多平方米,院子里有跑马场和小型高尔夫球场等。

  就是这个房价高得吓人的长岛,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目光。据纽约某房地产公司顾问张女士介绍,近两年,来长岛买房的华人,尤其是来自大陆的人数以每年2%—4%的速度增加。

  张女士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长岛买房并不稀奇,最让她吃惊的是,几百万美元的房子,中国人竟用现金一次付清,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最让记者吃惊的并不是张女士反映的情况,而是记者在长岛采访时发现,中国人的豪宅平时根本没人居住,很多家的大门都是紧锁的。一打听才知道,一年中他们最多住两三次,平时都是空着。

  据了解,在过去的2年中,中国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36亿元)级富豪人数从87人增至271人,而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3.62万元)级富翁从8.5万人增至96万人。随着他们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乐于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海外接受教育,大量财富也随之流向海外。

  其中,美国成为中国富二代求学的主要目的地。在加利福尼亚州,许多中国留学生正享受着那里高度的自由以及慵懒的感觉。这些富二代留学生普遍认为,舒适的生活是基础,拥有豪车才能跟得上富家子弟的生活节奏。

  还有一些中国富豪们会为了自己的子女在海外读书而购置学区房,在美国洛杉矶富人区比弗利山庄,时常会有数百名留学生驾驶着玛莎拉蒂、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等各种豪车在车道上飞驰。

  另外,中国的一些富豪和贪官喜欢将情妇送到国外,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随着赴美“情妇们”的数量越来越多,南加州的一些风景优美的郊区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口中的“Ernai Village”,就是中文音译的“二奶村”。

  中国大陆人去年在美国房地产消费了220亿美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标价超过两百万美元的住宅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销售着。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也选择了在洛杉矶购买3000平方米豪宅以寄养情妇。

  从最初的华人海外移民们的艰苦工作和蜗居生活,到如今中国土豪们热衷于全球各地的房产豪宅购置投资,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和发展的确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在海外打拼的华人们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因为缺钱而蜗居并生活在底层,狭小的生存空间也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变低。

  这样两极分化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对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希望海外华人们贫富和阶级的差距能够逐渐缩小,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早日从“蜗居”搬离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