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教科书可以讨论吗?

2014年09月15日 来美国生活



历史可以讨论吗


  最近,我看到两条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美国新闻。


  一是弗吉尼亚州一个历史教师提出,他们学校选用的历史课本,在描述南北战争时,提到南方邦联军队中有“数千(thousands)黑人士兵”,这是误导了学生。因为在英语中,“千”是个基本单位,数数是从“一千”数至“数百千”(数十万),然后再进入“百万”这个基本单位。也就是说,九十万在美国数字概念中念作“九百千”,也是“数千”。


  这样,问题就来了:在南方军事阵营,是有总数上千的少数黑人(例如军官的仆人)出现在战场上;还是可能有高达九十几万的黑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支持一支赞同奴隶制的军队呢?“数千”二字马上就出了大是大非。


  二是在加州北县,有三个家长提出,7年级历史课本中,对伊斯兰的宗教、政府和文化充满敬意,学生们读到的全部是正面信息,他们认为,课本忽略了伊斯兰传统的负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浪漫化教育,应该追加补充材料,使教育取得平衡。


  这样的新闻在美国常常可以看到,最轰动的还是去年,得克萨斯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了一些倾向保守派观点的修改,引起强烈反应,新闻不仅上了各大报刊,某个标题赫然是:得克萨斯历史教科书大屠杀!



  我发现,要找出美国主流看法的捷径,大概就是去读中学教科书。虽然美国中学教科书不统一,不同历史学家写出不同版本,不同学校也有权选择不同课本。可它又是市场导向的。这话怎么说呢?假如作者写出来的历史故事,不论事实还是观点,不能被大多数校董会、家长和历史教师认可,比如说,你夸奖了奴隶制、赞同了种族隔离,你的教科书就会卖不出去。因为你违背了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主流观念底线。


  必须强调,美国主流看法和政府无关。它的无关是制度性的无关,就是政府对可能影响舆论和看法的所有部门概不介入,不管是教育还是出版,都是民间操办。所以,所谓主流看法,就是民间的不同看法经过激烈争吵辩论后,在一个阶段中被大部分人采信的看法。


  中学教科书式的历史理解当然是简化的。那么,对一段历史如何进一步去全面了解呢?在进大学后,历史教学就是因教授而异。教授对学生负责,自己编讲稿或选教材,自己决定讲什么和考试考什么。对历史事件就可能有了更多不同方向的介绍。当然,教授也可能以自己非常偏激的看法影响学生,但是,说起来大学生们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自己在图书馆里做出判断。


  这里就有个前提:美国历史是可以讨论的,出版业是五花八门的民间行为。我们有朋友自己办出版社,也就是把稿子送印刷厂即可。只是为了更好销,才去登记国家图书馆编号,这样各图书馆才知道有这本书,才可能来买。现在电子书开始风行,亚马逊网上书店去年第一次电子书销售超过纸版书,更有了作者自己制作电子书、在网上直销的方式。这给学生提供了全面阅读的可能,在图书馆可以找到立场完全相反的历史陈述和看法。


  然而,中小学教育还是很特别。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原则是“出版免预检”,不同出版物选择不同表达,形成一个知识来源、思想观念来源的平衡,所以,并没有一个阅读主导。但是,中小学生虽然可以去图书馆找各种读物,可他们在判断能力相对弱势的年代,就有了一个主导读物,那就是课本。他还要考试、被规定去记住课本内容。


  这样,对文科课本来说,选哪些事实、选择怎样的历史解说,对孩子们非同小可。假如历史课本只是选择局部事实和片面说法,可能就不是历史真实了。课本进入学校,要有家长代表在内的校董会的批准。就是说,总是有人审查过了。哪怕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意思,还是会有人认为,我的孩子“被你们教坏了”。上面新闻就是这种情况。


  美国就出现了一类十分畅销的书,就是“历史课本补漏纠错”。例如,2006年出了一本《未经审查的美国历史:你的高中课本没告诉你的部分》,254页;下面这个更凶:2007年出的《你的老师撒的谎:你的美国史课本全错》,464页;最凶的是2010年的:《一部美国的人民史》,从哥伦布骂到克林顿总统,768页。


  其实,历史教科书问题不光是日本有、美国有,不少国家也应该有。关键是要有自由的、开放的讨论,容许各方出来对历史摆事实讲道理。否则,孩子们被教坏的事很容易发生,而长大后一个个变得偏激,就没什么可奇怪,而他们恰是国家的未来。


分享:请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腾讯微博。微信号liveinus。

Email:[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